读\诵\背\说

时间:2022-07-14 02:53:03

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什么模式,怎样改革,“读、诵、背、说”这一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却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读什么,怎样读

我认为语文教学除重视语文课本中的课例外,与之配套的《阅读课本》或者《随堂练习》中的篇目也不能轻视,因为这些都是经过专家或优秀教师精选出来的,适合这个年龄的孩子阅读。平日的教学中,我总是腾出尽量多的时间,让学生不漏落每一篇课文,让他们去初读、反复读、朗读、诵读(我时常跟学生一起放声朗读),从而使学生在读中领略文章的韵味气势和感彩,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体察作品的语言特点,掌握文章的简架结构,领悟作品的写作方法。这比教师在课堂上声嘶力竭地重敲狠砸不知要好多少倍。因为学生自己读出来的东西,是经过深思熟虑内化出来的,是他们真正掌握的。我时刻铭记:“没有书声琅琅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诚然,老师的精导点播也是不可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在朗读上,要让最差的同学做到“五不”,即不掉字、不添字、不重复、不指读、不唱书。我常想,若每位老师都能像要求的那样,从一年级就开始对学生扎扎实实地训练朗读,那逐渐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个个都是好口才,他们的语感一定很强,朗读水平一定惊人。

当然,其他课外书籍、报纸也提倡学生去大量阅读,这种读跟课堂上的那种读是有区别的,学生大都采用的是浏览或默读,一般只读一遍,很少反复读,对这些书的内容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其目的也只是开阔视野,增加积累。

二、背什么,怎样背

教学中,有些教师常说,应提倡学生多背点东西,但究竟背什么,若课文中不要求,就无从下手。我是这样做的:精选了相当一部分课本和阅读课本或其他课外书中的片段、古诗文等,用小卡片的形式把它打印下来,每次发给学生要求背诵的一小张。然后将背过的进行积累,一个阶段一装订。这样,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背诵的积极性格外高涨,经常有学生主动找老师要小纸张多背诵。凡背诵的片段,学生需反复朗读、试背,就在这反复中,学生品出了“情”,即背出了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感情;背出了“形”,即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画面形象,接受了范文语言的熏陶。一个学期下来,我所教的学生能背诵100首左右的古诗词,40个左右的课文片段,真可谓受益匪浅。

三、说什么,怎样说

新的教学改革提出“小组合作,互动交流”。它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交流,锻炼语言的表达。我在上语文新授课时,在布置了课外预习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后都增加了一个“说”的环节,要求不看书,邻座互相叙述课文内容,交换一下对课文的看法,看谁叙述得准确简洁。这样,不仅有利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说”的平台。课堂上,许多问题,我都采用了小组讨论或交流的方式,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一些故事性、趣味性强的童话、寓言等,我都要求学生讲给他人听,以锻炼其口头表达的能力。

另外,我还扎扎实实地上好《口语交际》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尽情地当“导游”,做“招待”,竞“班长”,说“变化”,学“拒绝”,当“记者”,比“积累”等等。形式一般是小组与班集体相结合,地点在室内或室外不一。他们争先恐后,唾星四溅,在交流中增长了知识,练就了本领。当然,语言的规范、完整是需时刻提醒的,小组内设有专人管理。

(作者单位 河南省社旗县朱集小学)

上一篇:在情境创设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下一篇:提升教师的语言素养 提高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