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时间:2022-07-14 12:57:24

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患者早期运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加强排尿训练护理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早期给予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个月内排尿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治疗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 < 0.01)。结论 早期应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有效促进急性脊髓炎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4.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5(b)-0147-02

急性脊髓炎是指脊髓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多发生在感染之后,以胸髓最易受侵而产生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为主[1]。其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截瘫、排尿障碍等。而排尿障碍如不能合理解决不但困扰患者一生,而且会随时造成泌尿系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有效的治疗措施变得迫切起来。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有促进膀胱及括约肌功能恢复的功效,是近年来用于治疗神经元性膀胱引起的排尿障碍或尿潴留的措施之一。但这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上的具体疗效和注意事项还有诸多争议,为切实探讨这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上的具体疗效,特在加强排尿训练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对6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疗效观察与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1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60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脊髓炎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已排除梗阻性、糖尿病性、药物性及颅脑疾病所致的尿残余。患者的基本资料为:男24例,女36例;年龄16~80岁,平均(43.03±14.33)岁;有排尿费力21例,尿失禁10例,排尿困难留置尿管29例;残余尿﹥100 mL 33例,﹥400 mL 27例。将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与观察指标

治疗均给予激素、神经营养、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家属满意率。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

1.3 护理和辅助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排尿费力及尿失禁患者,由护士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收缩和放松会肌肉的锻炼,每次括约肌收缩30遍,每日3次。指导训练患者自行环形按摩及轻挤压膀胱区,每次5 min,每日3次。每2~3小时送1次便器以训练有意识的排尿。留置尿管的患者每3~4小时放松尿管1次,锻炼膀胱的舒缩功能。留置尿管期间,每天行尿道口清洁及会阴擦洗2次,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日饮水量>3 000 mL,保证尿量在2 500 mL左右。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期间持续开放导尿管。选用仪器为常州雅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S9002C型膀胱功能障碍治疗仪,由护士进行操作。将两对电极片粘贴于患者膀胱区,打开电源开关,选择同步治疗模式,设定治疗时间20 min,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调节治疗强度值(范围0~99无量纲数)及治疗频率(范围10~70 Hz),每日2次。

1.4 观察时间及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患者能够自行排尿或自主排尿,其残余尿量小于80~100 mL[4]。尿管拔除后恢复自行排尿、排尿费力及尿失禁等症状和体征消失,腹部B超检查提示残余尿≤50 mL为显效;尿管拔除后可自行排尿,有尿频现象,排尿费力及尿失禁等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50 mL≤残余尿<100 mL为有效;不能拔除尿管,排尿费力及尿失禁等症状和体征未见改善,残余尿>100 mL为无效。对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PaCO2、PaO2)进行数据统计并随访半年。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排尿功能恢复的比较

使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治疗组的排尿功能较对照组恢复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及护理前后血气比较

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 < 0.05),且治疗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治疗前后血气比较。

3 讨论

脊髓损伤后来自膀胱壁或括约肌的神经冲动不能上传到大脑,使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的协调功能发生改变,尿液储存和排空功能障碍导致排尿障碍,由此将造成尿潴留、尿失禁、排尿阻断、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继而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3-5]。因此预防尿潴留、防止尿路感染以及重建膀胱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肾功能损害、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措施是留置导尿、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药物治疗等,但各存在弊端[6-8]。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方法简单易行,具有无创、安全等优点[8]。治疗过程中治疗仪就在患者床旁,能使患者及家属直观到治疗仪运转的情况,患者又能感觉到膀胱肌肉收缩的强度,能早日看到康复的希望,所以也就能积极配合,愉快地接受治疗。通过该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排尿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缩短留置尿管时间,提高提前拔管及成功拔管率,甚至使患者免受插管痛苦,从而可有效地预防尿潴留、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9]。

急性脊髓炎患者大多是青壮年,一旦发病大多存在截瘫、排尿排便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这使得患者产生自卑感、无用感,情绪低落、抑郁、焦虑等,甚至不配合治疗。因此在具体实施中,床位护士对患者的宣教尤为重要。护士应耐心去解释和安慰患者及其家属,让他们了解疾病的转归,并进行已康复病例的信息介绍,唤起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与希望,使其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10]。护士在操作前须向患者说明治疗仪的原理、作用及使用方法。并根据个体差异,调节治疗强度及频率值。告知患者,治疗时有麻痛感属正常现象,数值调节要放缓,直到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值。避免患者因麻痛过强而放弃治疗,或刺激强度太小而影响疗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士必须操作熟练,动作轻柔准确,并且经常巡视病房,及时听取患者的反映,随时调整治疗强度,认真仔细地做好治疗效果的评估、记录和分析,以取得患者的信任[11]。同时护士每天帮助患者会阴护理2次,每班认真观察排尿的量、色、质及次数,定时留取尿标本行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对症处理,积极有效地预防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明显看出,经过肌肉电刺激的治疗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综上所述,早期应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有效促进急性脊髓炎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Lucchinetti CF,Mandler RN,Mc Gavern D,et al. A role of humoral mechanism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evic’s neuromyelitis optica [J]. Brain,2002,125(7):1425-1427.

[2] 尹晓艳.脊髓损伤排尿障碍的护理[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7,5(12):73-74.

[3] 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28-429.

[4] 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32-433.

[5] 赵建芬.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8):382-145.

[6] 刘若群,张晓萍,宋春艳,等.颈脊髓损伤病人脊髓恢复后期泌尿系护理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10,34(5):299-300.

[7] 胥少汀,郭世绂.脊髓损伤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95.

[8] Menon EB,Tan ES.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J]. Simganore Med J,1992,33(6):359-361.

[9] 陈云峰.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治疗进展[J].浙江中医大学学报,2010, 34(5):799-800.

[10] 简静雯.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2):41.

[11] 吴秀英.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膀胱功能重建术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9(2):41-45.

(收稿日期:2012-03-01 本文编辑:冯婕)

上一篇:两种静脉穿刺培训方法的效果评价 下一篇:中医类专业毕业生社会评价调查及就业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