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07-14 12:20:49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2

摘 要 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环境、学习、人际交往、就业择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极易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康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思考,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了策略并提出了建议,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分析与思考

一、研究目的

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环境、学习、人际交往、就业择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极易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近10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有10%-30%的大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情绪等心理健康问题。在国外,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病率也在 10%-30%。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将来能否适应新挑战,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本研究从心理健康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研究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策略,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安康学院2008级、2009级、2010级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2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研究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本次研究测试采用国内外通用的Derogatis制定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安康学院220名大学生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SCL-90测试,性别、年级、专业不限。本次研究测试,共发出量表220份,回收214份,剔除无效答卷3份,有效答卷211份,有效回收率96%。有效答问卷中,男生168名,女生43名;独生子女55名,非独生子女156名;家住城镇的有34名;家住农村的有177名。

该量表共9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按严重程度分为5个等级:1=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对受检查者有相当程度的影响);5=严重(症状频度和强度十分严重)。它由10个因子组成,分别是身体状况、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症、焦虑症、敌对、恐怖症、偏执、精神病症、其它方面。

根据Derogatis等人的研究结果,该量表各症状效度系数为0.77~0.99(P

3.数理统计法

将测评之后回收的资料数据先录入Excel,再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分析

按照SCL-90,10个症状因子任一项≥2分则计为阳性,即有症状;10个症状因子任一项≥3分计为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障碍;2≤因子分<3计为有心理障碍倾向或轻度心理障碍。

从表1可以看出,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14名,占总人数的6.6%;可能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为29.9%;有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为55人,占总人数的26.1%。分析不同样本各类大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得出结论:女大学生高于男大学生,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家住农村大学生高于家住城镇的大学生。

(二)大学生不同心理障碍分析

按照SCL-90,10个症状因子只要有一个因子的得分≥3分者,则被认为可能有中等严重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障碍问题以各因子因子分≥3,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身体状况15.17%、强迫症12.32%、人际关系8.53%、敌对7.11%、抑郁症、恐怖症各6.64%、焦虑症5.69%;以2≤因子分

由结果可以看出:1.大学生身体素质在持续下降,体力和精力都处于各方面的压力状态,但对学习和生活没有多大影响;2.少部分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障碍,大部分大学生敌对、偏执心理相当严重,因自负而不屑交往,以自我为中心,过分的苛求别人,缺乏理解、尊重、同情;3.即将毕业大学生在抑郁症、焦虑症和恐怖症方面表现居多,青年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自我调节能力差,心理容量小且脆弱,因择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一些用人单位对性别的要求感到恐惧和苦恼,严重的精神负担就会产生心理障碍。4.在生活的琐事方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处于稳定状态,只有少数大学生有心理障碍。

(三)大学生不同性别与心理健康比较分析

大学生由于男女性别的差异,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差异,经过SCL-90测试女大学生10项因子分均高于男大学生,说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病症5项症状因子差异居前5位,大学生不同性别心理健康差异较明显,和男大学生相比较,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

(四)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比较分析

大学生非独生子女各项因子分均高于独生子女,从而说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相比较较差,测试分析各项因子,其中强迫症、人际关系、敌对、焦虑症、抑郁症5项症状因子的差异分别位居居前列。

(五)城镇与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表2结果可以看出:家住城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其中焦虑症、强迫症、偏执、人际关系、抑郁症5项症状因子居于前列。因此,学校应倾向对农村大学生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体育健身环境。另外从小就要关注农村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应为孩子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的环境。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思考

(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深入研究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质性研究比较缺乏,大部分还停留在对理论的简单分析和一般经验的总结上。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加大对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分析的力度,来消除大学生轻度人际交往的障碍,抑郁症以及焦虑等心理问题,来维护正常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态发展

所谓常态是以人的心理能否适应环境来区分,一个人的心理能适应环境为常态。以往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从疾病的角度进行,而从常态到发展的方向研究的很少,只是探讨。对处于常态的大学生,我们应从既重视常态,又重视发展的角度来探索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从常态向健康或向不健康发展的因素,以便处于常态的大学生能适当运用合理的办法使自己的心理更健康。

五、建议

(一)用心理咨询法在每个院系设立一个心理咨询室,根据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生源地的学生个体来研究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切合实际地来开展研究;

(二)呼吁社会各界多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且付诸行动,给予各方面的支援;

(三)有赖于大学生的主动意愿和积极参与,从而形成一个互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杨洪辉.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J].山东体育科技.2003:98-101.

[3] 何梅.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7.

[4] 李红娇.2005-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研究[J].中国校医.2009.23(2):178-179.

[5] 朱晓峰.体育锻炼对缓解高校大学生焦虑心理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10):55-57.

[6] 许小冬,张玉田.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1996.11(2):5-9.

[7] 王健,马军,王翔.健康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7-130.

上一篇:美大学实际入学率公布留学生或可重获入学机会 下一篇:美加边境过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