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奔涵话戈壁 娓娓道来是戈友

时间:2022-07-14 09:54:03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殷志文:“戈七”,我的体验之旅

荒芜的戈壁,环境恶劣,但仍时时可见一些顽强的干旱植物,在不屈不挠地成长,这是一种风景、一种生命、一种力量。当我们每个人都被融入这茫茫天地间,戈友们艰辛的跋涉,相互支持;志愿者们烈日下的汗水,无私的帮助,这是一群戈友呈现的真实风景和力量。“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或天空,或旷野,只要有梦想,就会进发出生命的力量。

在出发之前,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个目标:有的带着一腔拼劲,决意要跑出最好的成绩,胜过对手;有的把戈壁当成一道个人难以逾越的障碍,让自己接受挑战并奋力超越;有的则把自己从繁忙的都市中释放出来,让身心在远离尘嚣中获得宁静与自由;也有人,选择不慌不忙地边走边看,在他们眼中,戈壁沙漠处处皆风景。

作为最早参与这项赛事的六所院校之一,复旦从“戈一”走到“戈七”,不但从未有过间断,而且参加的校友、同学人数越来越多。复旦的参赛口号“要感悟,不要赶路”,就是提倡不要单纯地为了比赛而比赛,而要通过亲身经历这项赛事,对我们的人生、对我们的事业有更多的感悟和思考。

2012年,我终于和40多位同学走上了戈壁之路,但是,南于时间安排上的冲突,我只参加了一天的行走——一个计时段,只完成了全程的八分之一。对于我而言,这次戈壁之行纯粹是一种体验,体验戈壁的荒漠,体验戈友的热情;体验行走的艰辛,体验坚持的欢愉。

对我而言,我体验到了我希望体验的内容。尽管我很惭愧把自己称为戈友——在我心中,这是对于在戈壁中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努力的褒奖,但我也很荣幸能成为“戈七”中的一员,并对我的队友们、复旦志愿者们和所有为“戈七”默默奉献的人,深怀感谢!

复旦“戈七”B队队员李莉:舍得才能更快更远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觉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

在佛教里,“舍得”解释为“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玄奘大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两个字。

为了自己的追求,玄奘舍下安定的生活,义无反顾地踏上西行取经的道路。112公里,他曾被追捕、被威胁,被唯一的弟子背叛,深陷戈壁,滴水未进,也曾退缩和彷徨,走过10里的回头路,但最终,他以坚定的信仰,选择“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终于取回真经,功德圆满。

2012年在4天3夜的戈壁路上,复旦“戈七”的兄弟姐妹们用自己坚定的脚步,表达着对大师的敬意。

舍得需要勇气,忍得痛苦。复旦A队的很多同学,为了这3天,舍去了半年的休闲时光每日锻炼。到戈壁后,他们舍掉慢慢欣赏沿途风光的惬意,舍去和同学在艰难时的打趣,不停地向前奔跑。他们忍着伤痛,也曾迷路,但他们没有停步,一个也不少。尽管有一名A队队员大腿严重拉伤不得不退出比赛,当时他泪流满面,但在大家的心目中,他是一名英雄,因为他是为复旦而受伤。我相信他懂得舍得,不争一时之长短,适可而止是为了放眼未来。

舍得需要奉献和承担,让幸福加倍。在第一天的路上,我的膝盖扭伤,吴作宾大哥立即把自己的护膝给我。回到营地,在炎炎烈日下,亦是疲惫不堪的他,帮我们7位女生把重重的驼包搬到大帐前。类似默默奉献的人很多,唐顺正(老唐)、顾忆、范朝斌、金卫强、张洁友老师、路伟、王二民、毛毛……没有他们,我不会走向终点。

“挑战、坚持、超越、感悟”,这走戈壁的常用标语,走过的人,会懂得它的深刻含义:当你拖着满是水泡的双脚痛苦穿越时,其他戈友会为你“加油”;当你怀疑是否能坚持走下去时,志愿者默默陪着不断鼓励你;当你迷失在八卦阵的骆驼刺中,突然看见远处飘扬的旗帜;当你疼痛地躺在沙漠上,路过的友队队医为你疗伤按摩……

忘不了戈友们挥泪戈壁、深情地拥抱。直线112公里布满荆棘,风卷狂沙的戈壁,每日四五个小时的睡眠,馒头咸菜的饭食,满身的伤痛,不能洗澡不能洗脸的日子,深深地烙在心底。

上一篇:MOTO裁员:大手笔不应忽略小细节 下一篇:招聘,保留优秀员工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