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上的“想不到”看品德教学的张力

时间:2022-07-14 09:28:38

从课堂上的“想不到”看品德教学的张力

教学过程的圆满性一直是老师们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为了实现教学过程的圆满,教师们努力追求教学活动的严密设计,而学生也始终在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和控制下逐渐实现学习目标。久而久之,我们的课堂开始陷入中规中矩的状态之中,学生也开始变得习以为常。许多时候,教师还未开口,学生就已经预料或猜测到了老师将要说什么,下一个环节将是什么。这样的课堂谈何活力?谈何高效?

事实上,在品德教学中存在着一对又一对的张力,如宝贵的教学时间与各种活动之间、教学资源的常规化与异常化之间、生成与预设之间,等等。这些张力虽相互矛盾冲突,却又彼此关联和牵引着,共同推动课堂教学过程不断深化。因此,作为品德教师,我们需要努力研究这些问题,去开发和设计各种“想不到”的教学环节,激活品德课堂。

一、课堂闲聊与有限教学时间之张力中的“想不到”

我们常说品德课堂是一种对话的课堂。然而,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却使得许多教师不敢随意使用对话,更不敢尝试闲聊,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的确,课堂闲聊与有限教学时间之间存在张力。不过,只要我们能深入这种张力中,找到让学生“想不到”的切入点,那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收获到出乎意料的成效。

如某位教师在借班执教《我们和诚信在一起》这一课时,就大胆创新地设计了这样的课堂闲聊环节: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在和大家的交流中,我很高兴认识了许多新朋友。”

老师走到一位同学跟前说:“其中这位小郑同学给老师留下来了很深的印象,为什么?”

小郑同学想了半天:“我向老师提过一个要求,因为我是从老师所在的学校转学来的,与原来学校的好朋友失去联系已经有3年了,现在想通过老师去索取好朋友的电话号码,再取得联系。”

老师马上接着说:“是的,我把小郑同学的话记在心里,一回学校我就在五(3)找到了小郑同学想找的那位同学,想不想知道结果?”同学们很是期待。

老师播放视频,视频中是好朋友通过视频与小郑说的心里话。小郑笑了,全班同学都鼓掌了,老师递过去小郑想要的电话号码,继续问:“心情如何?大家的心情如何?”

“看来,答应别人的事去努力做到,能给别人带来这么多的快乐呀,老师也很高兴,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的心情开始今天的学习活动吧!”

学生的一个小小请求,想不到被老师重视了,并且作为了宝贵的课程资源。这种开场,营造出了一种磁性的气场,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顺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虽然此时老师并没有明确地点出这一行为就是“讲诚信”,但显然已成功地渲染了一种气氛,悄悄地传达着诚信能给人带来快乐的讯息,为下一步学习做好了自然的铺垫。

事实上,如今这种闲聊式的教学方法已不仅限于课前的导入,有许多老师甚至将整堂课都设计为话题式闲聊,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创设宽松自然的学习环境,又能扣住学生的心弦。以某一教学片断为例:

师: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一种美德,但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能坚持诚信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大家在诚实守信中遇到的困惑和苦恼。

此时,老师拿出了一个盛满学生困惑和苦恼小纸条的玻璃瓶。

师:这些都是老师在课前收集到的同学们在信守诚信中遇到的麻烦事。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聊聊如何解决,好吗?

老师抽取其中一条:我的好朋友默写英语单词时,趁老师不注意,翻看英语书抄答案,被我发现了,他让我不要告诉老师,可是我不知道要不要告诉老师?

师:看来,大家的道德天平已经开始摇摆了?为什么很难抉择?

出示:道德的天平,一边是友谊,一边是诚信

师:如果选择诚信,将带来什么?如果选择友谊,将带来什么?

生:选择诚信,能带来心灵坦然。

生:不选择诚信,不去告诉老师,能保持彼此的友情长久。

生:但是内心会不安,因为自己毕竟在撒谎,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师:听上去大家都挺有道理的,但请你仔细想想,你觉得在这个道德天平上哪边的分量会更重点?(学生再次小组讨论)

生:诚信这边的天平更重,因为这毕竟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如果连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底线都不顾,那就称不上正直的人。

生:我也觉得如果不讲诚信维护这段友情,就是在纵容这种抄单词的错误做法,这样的朋友不是真正可以信赖的好朋友。

师:是的,诚信是建立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的。在这件事情上,同学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我们做到诚信首先要明辨是非。

生:但是如果这是一个自己很想珍惜的很要好朋友呢?遭到朋友的怨恨,不理解,这会让我很难过的。

师:是的,这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实际问题,那么你又该如何面对呢?有没有好的补救的办法?

生:比如找个机会跟对方讲清自己的出发点,让他也认同你的做法。

生:帮助他一起学习,让他也能取得到好成绩。

师:是的,我们在诚信的前提下,做事也要讲究技巧策略。合适的方法既能让自己不失诚信,又能使友谊更加纯洁。

可以看到,在四十分钟紧张而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这种看似的“闲”却是精心设计,“散”而不乱,步步巧引,层层推进,这种“闲”无限扩大了教学信息的容量,使课堂有张有弛,收放自如。可以说,在这样的课堂闲聊与紧张的课堂教学时间之间保持张力,才有可能创设更具艺术性的高效课堂。

二、取材平常与推陈出新之张力中的“想不到”

《课程标准》指出,“活动性”是品德课程的基本特征,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课程教学是否成功。于是,许多教师都会精心设计活动,在平常的素材与推陈出新之间寻找合适的形式,创造出更多的“想不到”,以激活课堂。

如执教浙教版《我就是我》这一课时,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经常设计如下活动:出示一个圆(或者三角形等),让学生加几笔,画成一幅画,结果学生画出了太阳、花朵、棒棒糖等物品,而后老师让学生从画中感受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然而,这堂课的活动还可以这样设计:

老师出示一张白纸,在上面用自己涂有彩印泥的手指按了手印,说:“这是老师的手指按在上面的印子,这叫做指纹,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

老师出示一幅由自己的指纹印绘成的一幅画,让孩子们欣赏。

发给每个孩子彩色的手泥印:“请你用这些彩泥,做一幅指纹画吧!”

学生用自己的指纹画成了一顶顶漂亮的小花伞,一个个放飞的气球,一个开满鲜花的公园……

老师请同学将自己的作品挂在黑板上,并问学生:“你画的是什么呀?为什么想到这样画呀?”

老师将不同的指纹画呈现在一起,又问:“同样是指纹画,你们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再想一想,为什么每个人画的都不一样?”

学生得出结论:“因为每个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老师小结:“因为每个人想法的不同,所以画出的图形就不一样,又因为选择的颜色不同,所以画出的色彩也就不一样,再加上大家作画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这幅画就成了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画!”

这是一个颇具意外的课堂活动设计,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每个人的想法是不同的。与传统的活动设计相比,让学生画指纹画,不得不说是一个创新。用独一无二的指纹,独一无二的想法,独一无二的配色,画出来的画当然更是独一无二的,无数的独一无二汇聚成我们生活的这个多彩世界。在体悟这一异彩纷呈的过程中,也为孩子们悦纳自我做好了铺垫。

三、课堂生成与全面预设之张力中的“想不到”

品德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儿童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生活性、社会性、道德性事件或问题和个人的不同感受为依据,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由此可见,品德课程不仅是一门预设的课程,更是一门不断生成的活的课程。因此,教师从步入课堂的那一刻开始,心中便需准备一份“忐忑”,随时关注那些“节外生枝”,不要害怕“尴尬”。因为,这些“想不到”的课堂插曲往往正是学生学习体验过程中的阻碍点,它正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我们必须好好把握住。

如执教《集体力量大》一课时,为了更好地体会战士们为了集体的荣誉,刻苦训练的精神,老师课上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全体同学站在位置上保持立正姿势不能动,时间为1分钟。

同学们都站得很认真,只有一个男孩在那里偷偷发笑,老师走过去,问:“这位同学,你笑什么?”

学生仍然按捺不住笑着说:“我就是想笑!”

原本还认真的其他同学也都松了劲,开始笑起来。

显然这与老师原本希望学生回答站立很辛苦,体会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克服个人困难的设计初衷是完全违背的,这个意想不到的回答给了老师一个不小的挑战。

老师定了定神:“噢,你一定认为这样做很好笑?”

那个笑的孩子点点头。

老师又问:“具体说说看,好笑在什么地方?

孩子回答:“这样傻傻地站着,什么也不做,很好笑!”

老师说:“我们才站了一分钟你就觉得傻,那么标兵连的战士们要这样纹丝不动站一天,是不是更傻?”

孩子马上想到了:“他们不傻,他们为了更好地参加阅兵式,在仪式上有最佳表现!”

老师又问:“那么,请你试想一下,如果现在你是代表班级参加全校站立比赛,你会怎么想呢?”

孩子回答:“那也会像叔叔那样站得很端庄,不会笑的。”

老师笑了笑说:“明白了,原来你发笑是因为你还没有进入刚才的那个情景呀。”

孩子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又笑了。

事实上,在我们的课堂中,常常避免不了出现这些“想不到”,我们的教师一定要牢牢把握“预设”与“生成”这一对张力的平衡,在意外出现时沉着应变,让二者保持很好地协调,最终实现品德课堂教学的优化。

(作者单位:宁波市江东区实验小学浙江宁波 315041)

上一篇: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下一篇:曾为梅花醉似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