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与研究

时间:2022-07-14 09:05:11

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与研究

摘要:本文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校 学科建设

1 概述

学科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某一门科学的分支。而“学科建设”是指以学科为建设对象,大力加强学科各方面的完善工作,以优化高等教育过程、提高高等教育成效的一系列举措。随着高校普遍扩招,高等教育已经变成了大众主流的受教育水平,我国高校的学科发展也逐步进入了一个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提升的转型时期。高校教育机制的完善与否,学校办学理念成功与否,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高校各要素之间及各要素内部结构优化程度的影响。这其中,学科建设体系、专业结构的设置,更在决定成败的因素中占据了更多的权重。这是因为学科建设和改革、专业设置的优劣、培养计划的制定,都决定了学生入学就读之后的未来走向,决定了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是高校办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社会人才质量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学科建设和改革成为了众多高等教育研究者和各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而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也成了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

2 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设置不科学。在过去的十年里,大学招生规模以年均约30%的速度递增。这期间,部分高校出于各种原因,增设了一批申报门槛低、运行成本少的通用专业,以此来扩大生源、扩大影响力、安排多余生源就读。由此导致学科专业结构设置雷同,教学梯队水平参差不齐,专业重复、实践性不强,就业困难,学科专业特色不强,缺乏竞争优势等一系列后果。

2.2 过于热衷设置“热门专业”。自高校扩招以来,学生就业难的现实使学生和家长都逐渐树立起“专业决定就业”的观念,更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热衷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这些“热门专业”在一段时间里表现出了就业机会多、待遇好等优势,而学生和家长在选择的过程中又在一定程度上盲目跟风,导致这些专业增加大批生源,就读需求迅速膨胀。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为迎合这种就读需求而增设相关专业,或在原有专业上扩大招生人数,加大力度拓展相关学科。供需两相增长的情况下,一时间造成了相关学科人才大量涌入就业市场,过多的人才涌入和并没有明显提升人才数量需求,导致就业市场的供需失去了平衡,由此一部分盲目就读的学生成为了不科学的专业设置的受害者。

2.3 固守原有的专业设置,缺乏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在盲目新增专业,扩大学科建设的同时,一部分院校也表现出了另一个极端――固守原有的学科结构,缺乏学科改革的精神。目前,我国有很多的高校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这些高校都拥有多年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悠久的校园文化,其中不乏高校办学和学科建设的佼佼者,但同时有少部分高校固守多年来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为了继续保持过去的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不肯大刀阔斧的进行学科改革。而原有的学科特色,却因为时代的变化而逐渐退色,失去了优势。这样既不能有效的保持原有的优势和传统,同时也错失改革进取、积极转变学科建设思路的良机。

2.4 学科建设的衡量指标设置相对单一。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关注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等教育资源方面,而忽略了教学成果、学生就业实习等教育结果方面的衡量,更不会衡量学生在学校进行学科建设或改革期间的学习效果、成果以及就业等状况的综合情况是否优于建设或改革之前,这主要是由于在建立学科建设衡量指标时,缺乏相应的衡量指标,因此无法全面量化学科建设和改革的效果。这使得学科建设与教学相对脱节,学科建设和改革的效果无法全面体现在高校的办学效果上。而由于学科建设指标设置相对单一,在学科建设的绩效考核方面也缺乏广泛的激励机制,导致一部分参与学科建设的人员机械的追求单一的学术研究,忽略其他工作。

2.5 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大学生曾经被看作是祖国的栋梁之才,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力军。然而目前的实际状况是,部分甚至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表现出的优势并不乐观。这其中固然有专业设置不科学和高校扩招等因素。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在逐年下滑,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科建设中遗漏学生这一教育主体因素的指标设置,单方面侧重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考量的学科建设体系也是原因之一。一方面学生素质走低,而另一方面学科建设却变成日益关注的焦点,这成为了目前部分高校发展中的怪现象。

2.6 学科服务尚不够完善。目前,在我国的高校学科建设中,一部分院校都在强调学科建设本身,而忽略了辅助学科建设的学科服务工作。所谓学科服务起源于学科馆员制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加等国家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上世纪90年代末,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始引入学科服务概念。发展至今已经发展成为高校图书馆面向高校师生开展的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这项服务工作对学科馆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图书馆员工作往往是被动的提供查阅咨询服务,而学科服务更强调学科馆员对于教师的教育、科研等活动的积极参与,帮助教师们发现和提供更多的专业资源和信息咨询,为学科建设者的工作提供针对性更强的信息服务。它需要发挥学科馆员的工作能动性。由于要求学科馆员对专业技能和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比较高,因此这项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也较高,而目前我国具备这种能力,同时担任这种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因此造成了由于人力资源稀缺而导致的学科服务不完善的情况。但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我国在学科服务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专业资料的数据库不断扩大,检索查阅的精准程度也不断的提高,这些都是学科服务不断完善的结果。

3 对策及建议

3.1 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结构。目前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很多高校都已经认识到由于盲目扩招和专业设置不科学给学生就业带来的后果,并开始做出反应。通过密切监测历年的学生就业状况,来实时调整专业设置,对连续几年就业状况不好的专业,做出缩招或停招的决定,乃至取消部分毫无就业前途的专业。同时调整学科设置,适应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

3.2 与时俱进的进行学科建设。摒弃固有的、不再适应时代的旧的学科设置,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学科建设,使得学科设置更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在学科建设的同时,要考虑学生就业方向的变化,国家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新的侧重点的变化,高校办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变化。发挥原有优势,同时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以学科建设的改革来完善高等教育中的不足之处。

3.3 全面考核学科建设的绩效。不但注重学科建设者的学术研究和科研业绩的考核,同时加大对学生毕业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实验室建设等学生实践学习及择业、就业过程中所需的一切软、硬件环境建设,全面开展学科建设,使学科建设和学生发展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学科建设的管理模块和教学模块等多方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改变重学科、轻发展的不科学的建设模式。

3.4 继续完善学科服务工作。目前,我国的学科服务工作已具有一定的外在规模,软、硬件建设已经基本成形,但缺乏精良的从业梯队。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可以从现有的图书馆员中直接选拔,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其进行培训。也可以引进高校外部人才,进行一定的考核之后聘用上岗。甚至可以直接选派相关从业人员,到校外乃至国外进行深造。如同重视教师团队一样重视学科馆员从业者梯队的建设,因为他们在学科建设中,尤其是在创新型学科建设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所以,在设置学科建设团队绩效考核指标的同时,也应该发展一套科学的学科服务馆员的绩效考核体系,来更好的监督和发现学科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优势。此外,引入更加精准和科学的分析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科服务中会有大量的查询、参考的工作,在这些工作的进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而这些信息为学科服务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依据。从这些信息中抽取有价值的信息,更加准确和人性化的为学科建设者提供服务,这势必成为学科服务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信息管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成为了学科馆员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而相关的软、硬件环境的搭建也应该同时跟进。

参考文献:

[1]董成稳,马万勇,秦梦华.地方院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2.12.

[2]贾晓霞.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目标集成管理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6.

[3]丁宁,吴跃伟.我国学科服务研究态势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2.11.

[4]柯平,唐承秀.新世纪十年我国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的发展(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

上一篇:信息化建设在煤矿职工安全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以无人值守为目标的变电站辅助平台改造技术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