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化管理“进行时”: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时间:2022-07-14 03:22:11

学区化管理“进行时”: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广大人民的利益所在,也是政府教育管理的根本任务。20 世纪90 年代,以撤并学校为主要方式的教育资源的“第一次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目前北京市东城区以打破一校资源所有方式、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为主要方式进行了教育资源的“第二次整合”,学区化管理是其中的重要战略。

学区化管理是在不改变资源行政隶属关系、不以行政命令调拨学校资源的前提下,打破部门、学校壁垒,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使学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的资源共享、共建,在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下,促进优质资源的再造,实现优质资源快速扩充,使弱者变强,优者更优,优质带动,优势互补。

一、学区化管理的区域背景

1. 设备设施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

东城区地域面积窄小、优质学校生源规模水平居高不下,全区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活动面积都明显偏小;校际资源差距较大,一些高标准配置的设备设施主要集中在少数“重点校”,普通学校办学条件简陋。

据2003 年统计, 东城区享受优质资源的小学生比例为41.31%,中学生比例为63.51%。只有两所学校有天文馆,一所学校有游泳馆,10 所学校有室内体育场馆。而且, 仅有的一部分优质资源利用得并不充分,校际间缺乏资源融通使用机制;优质资源学校必备的设备条件配置也不尽合理,像图书、体育设备、专用教室的配置常常被忽略。

2. 骨干教师资源分布不均衡

特级教师及部级、市级、区级骨干教师分布极不均衡。全区中小学共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498名,其中小学167 名,中学331 名;90% 的骨干教师分布在占全区学校总数10% 的优质学校,仅有10% 的骨干教师零星分散在90% 的普通学校,所有特级教师均为占全区学校总数6% 的优质学校和教研机构所拥有。

3. 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且缺乏统筹利用

区域教育资源化整为零由各学校分管、分享,一切资源归学校所有,一校资源不易被他校共享。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缺乏统筹协调,部分学校优质资源严重缺乏与少数学校资源相对闲置的现象同时存在,资源不能有效流动。

4. 布局调整后出现新的问题

“十五”期间,东城区共撤并37 所学校,2006 年又撤并了3 所学校,基本消灭了初中基础薄弱校和一些小规模、不达标的小学,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校际间差距,扩大了优质资源。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学校规模太大,一校多址,其运营成本、管理成本相对提高,规模边际效益递减;二是学校自筹资金的能力有限,难以有效扶持被合并学校提高教职工待遇;三是大规模的普通学校、基础薄弱校教师过快并入,使优质学校优质人力资源被稀释;四是学校的撤并必然会产生冗员,使学校工作难度加大。

5. 优质教育需求快速增加

东城教育的品牌优势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居住在本区的老百姓想选好学校, 其他驻区单位的子弟,外区县、外省市的生源源源不断涌入(约占本区在校学生总数的30%以上)。东城面临的择校压力越来越大,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

二、学区化管理的基本运作模式

根据东城区行政区划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我们将全区划分为五个学区,2004 年11 月,学区化管理在和平里学区进行试点,2005 年12 月和2006 年4 月, 其他四个学区的工作相继启动。每个学区内都有不同类型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在学区内,校际间设施设备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共享;学区内学校与社区充分互动,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构建提高国民素质的终身教育体系。

1.“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基本理念

为了实现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我们必须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资源共享的学区化管理理念。一是打破办学资源为一校所有所用的理念,树立公共教育资源为纳税人共享的观念,使各校能主动把资源输出出来,让其他学校共享。二是促使校长和教师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看待教育资源的可利用性,树立每个学校都拥有优质资源的大资源观,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学校贡献优质资源、再造优质资源的积极性。三是提倡主动利用资源,谁不主动出击利用他人资源,谁就有被边缘化的可能,这对“关门办学”的意识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学区资源共享本着以下几个原则进行:

最大化原则。即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资源的闲置状态,促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透明原则。即学区各成员单位的教育资源信息及状态,全部实时地在资源信息平台上。

畅通原则。即资源共享利用无壁垒、无障碍。

优先原则。即资源占有成员有权优先使用自身资源。

2. 学区化管理的组织模式

在教委领导层面,建立了由两委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学区化领导小组,教委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分别联系一个学区,中小幼职教科负责人协助领导负责具体指导工作;教委相关科室的视导员按学区分工,负责了解学区工作的信息动态。

在教师研修中心层面,要求各学科教研员在完成区域性学科指导任务的前提下,深入各学区教研组指导备课和教学工作。

在学区层面,成立由各校校长组成的学区协作组,学区协作组是学区化管理的中枢,负责研究制定学区资源年度配置计划,编发统计年报,进行资源运行评议等,组织落实各项工作。学区协作组实行轮值主席负责制,轮值主席由学区内校长推举,每个轮值主席任职半年或一年,在学区协作组中分别设有中学、小学、幼儿园学段的牵头人,与轮值主席共同组成学区协作组的核心。

3. 学区化管理中共享的主要资源

(1)优质人才资源

优质人才资源主要指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区骨干教师及有特殊专业才能的其他人员。学区人才资源共享方式为:“621”骨干教师引领(即名师工作室名师(导师)带动六名教师,市级骨干带动两名教师,区级骨干带动一名教师)、学区内跨校教研组备课、跨校挂职、跨校兼课、开放课堂、跨校做专题报告、教学成果共享等。

(2)设施设备资源

设施设备资源主要指各种设备、专业教室、场馆。在各校办学条件达标的基础上,从区情出发,在某些学校为学区建设、配置一些高档次设施设备资源,供学区内各成员单位共享。学区协作组编制学期使用计划,制定使用要求,通过网络实现各校设施设备的高效协调运行。

(3)课程资源交流

北京东城区已建立健全了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学

区可共享的国家必修课程资源目前主要包括典型的教案、网络课件、备课资源、优秀远程课程、优秀题库等。对于地方选修课和各类校本选修课程资源,一种途径是通过学区信息平台共享;另一种途径是从学区信息平台提供的课程表选课,通过走校制实现共享。

4. 技术支撑:学区化管理信息平台

我们依托东城区教育信息网,建立了东城区学区化管理信息平台,此平台支撑着学区资源共享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工作安排,把可供学区共享的资源上传到学区资源库中,供学区内学校共享。另一方面,有资源需求的学校可以到学区资源库中查询资源,通过学区化管理信息平台向资源提供方提出申请,资源提供方给使用方一个授权信息,就可达成资源共享;如果资源被其他学校占用,则需要再次申请。

同时,学区化管理信息平台将共享活动信息记录下来,生成评价结果,并将统计结果公布在网站上,动态展示全区、各学区及各学校的资源共享量及资源共享活动信息等;平台还编制学区共享活动月报,向学区协作组和教委提交活动情况,报告各学区资源共享量。

三、学区化管理的保障与评价机制

1. 科学统计

(1)统计资源共享量

区教委主要依据资源共享量的多少对学校参与学区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共享量是指参与资源共享的受益人数与时间的乘积。

资源共享量采用网上统计与日常统计相结合的办法,简称“1+1”统计方法。第一个“1”是指资源提供方与使用方通过学区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由系统根据原始数据自动生成的评价结果;第二个“1”是指未通过学区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直接发生的资源共享活动,根据实际活动的数据记载,由资源提供方和资源使用方将各自统计并相互认可的日常活动统计数据报东城区教育信息中心。统计时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评价结果与双方上报的结果合并计算。

(2)为各种资源设置不同权重在计算学校或学区的资源共享总量时,根据不同类型共享资源的稀缺程度(或共享成本大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作用强弱和资源公共性程度,综合考虑后确定不同权重。

比如:人才资源、课程资源是稀缺资源,且对于学区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起关键作用,因此被确定为最高权重1;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人数一般不会影响共享效果,不增加新的成本,故被确定为最低权重0.1。这样分类设置共享资源的权重有利于提高共享活动的质量,更好地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共享量计算时采用双向等值计分,有利于调动供给与需求双方的积极性。

2. 经费补偿

经费补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1)无偿使用

本着资源共享的理念,对于政府投入建设的硬件设备设施,以及无实质成本增加的开放课堂、专题报告、共享课题、学区教研等资源共享项目,原则上资源使用方可无偿使用,对于资源输出单位采取年度评价后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适当奖励。

(2)双方承担

对于在资源共享活动中有明确成本消耗的项目,如体育用品、实验室药品等,采取能自备的需求方自备、不能自备的由双方单位在学期末统一结算的方式承担费用。教委认定后在拨款中一并解决。

(3)单方承担

对于在资源活动中可以确定的人员费用(如课时费等),应以不低于资源提供方该教师课时费的标准由资源使用方支付,双方学校期末结算。

(4)以奖代补

对于不好确定工作绩效的资源提供方教师的劳动补偿,学校可用教委拨付的以奖代补经费设奖励项目解决。

(5)教委统筹

学区人才资源参与学区活动,根据区教委制定的《东城区教育系统人才管理奖励办法》,纳入学年度教委人才考核评价中统一考虑。

3. 适当奖励

教委对学区资源共享给予鼓励,并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评价,同时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适当给予经费补偿。

学校受奖金额的计算公式是:

资源补偿额=协作单位获得资源总共享流量/本学区总资源共享量× 本学区补偿金额

为了保证学校获奖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我们要求各受奖励学校制定资金使用方案。

四、学区化管理模式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 促进了学区内硬件资源配置的优质均衡

从2005 年9 月到现在,已经使49 所学校教学设备配置基本达到市颁标准。与此同时,大力加强现代化学校建设,为每一个学区提供可以共享的优质资源。

2. 促进了人才资源建设的优质均衡发展

目前全区实现师徒结对233对,每年可带动近千名教师。全区成立了297 个中小学学区学科教研组,将一个学校的学科优势扩展到全学区。

3. 促进了校际间先进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深层次交流与融合

现在,学区化管理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区内的活动广泛、频繁开展。一方面是优质学校带动;另一方面,学区内各校在共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促动。

截至2007 年4 月,学区化管理平台共接受五个学区80 个教育单位提供的硬件资源393 项、人力资源811 人、课程资源2046 项,达成资源共享2994 项次。全区202 项校本课程被54 所学校的7 万余人次共享,760 节远程课程点击率已达9万余次。

4. 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向社区郊区辐射

教委先后派出149 名社区文教助理,将学校资源送到社区,同时也把社区教育资源引进学校。目前已有90% 的中小学与社区签订了“牵手共谋社区教育发展”的协议书,各校纷纷将学校的人才资源有序地输入社区。学校还向社区居民开放计算机房、音乐教室、操场、图书馆等教育资源。同时,学校也广泛利用社区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2004 年起,我们还向昌平、延庆、平谷等远郊区县传送优质资源,实现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的交流辐射。

上一篇:成为一名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下) 下一篇:地方教育管理创新: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