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自然地形 高碑店率先实践海绵城市

时间:2022-07-14 03:12:23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 高碑店率先实践海绵城市

【摘 要】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尽快解决困扰城市排水问题,改变传统排除雨水的旧理论旧观念。从更大的宏观考虑排水问题。解决排水问题要与建设生态城市、海绵城市、水循环城市统一结合起来,要把城市中的雨水留在城市中。

高碑店利用自身优势,城区中有两个硕大的已经形成的雨水储蓄坑,将这两个大坑充分利用起来储蓄城市雨水,使雨水由城市的害变为城市的宝。使高碑店城市变的更为水生态,更具有景观艺术,更为清新的城市。

【关键词】自然地形、生态城市、海绵城市

1.改变传统单一的排放雨水理论与做法

城市扩大发展,给城市雨水排放不断地带来新的问题。传统的排出雨水理论和做法显然无法解决城市雨水排出日渐突出的问题。传统理论是雨水排的越多越快越好。传统做法是小管道收集、大管道汇集,集中到末端只依靠河道排泄单一的三级体系。

对我国北方大多城市,城市周边河流少,接纳雨水的水体少,尤其是平原城市,城市的纵坡小流速慢,当城市的雨水在管道中汇集到河渠时,管径自然放到很大,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排出雨水要求,遇暴雨时城市经常出现积水,局部形成内涝。

近年来国际上在排水规划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如:美国的低影响开发、最佳管理实践,英国可持续发展排水系统以及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等规划理论与设计方法,其核心都是城市的雨水不要又快又干净的排出城市,城市中要留住城市的雨水。在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提倡建设海绵城市,不能再一味的追求修建庞大的雨水管道,把城市的雨水彻底排走。应把雨水转变为生态的、绿色环保的、具有充足水域面积的城市水体。

2.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留住城市中的雨水

河北省高碑店市地理位置: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北部,地处京、津、保三个城市的腹地,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及京港澳高速公路均从城市中穿过;气候特征:近十几年来,年平均气温11.5℃,一月平均气温-5.5℃,七月平均气温26.1℃,极端最高气湿41℃(2000年7月1日),极端最低气温-19.3℃(2001年1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558.7mm,年最大降水量934.6mm(1956年),降水年际变化大,具有春旱秋涝,旱涝交替的特点,最大冻土深度65cm;地貌水纹:高碑店市西部为太行山东麓的洪冲积扇边缘地带,东部为河流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海拔高度40.4―10.9米,东西向地面坡降1/1500―1/1700,南北向地面坡降1/3000―1/3600,地势较平坦。

高碑店规划发展城区面积70多平方公里,老城区雨水出路主要排入运粮河、斗门河和紫泉河支流。京广铁路以西的雨水排入运粮河(面积约5.7平方公里);京广铁路以东、斗门河以西的雨水排入斗门河(面积约10平方公里);从斗门河以东到京港澳高速公路以西的雨水全部排入紫泉河支流(面积约22平方公里)。

新开发建设的城区主要布局在京港澳高速公路以东与京广高速铁路以西之间,面积约30多平方公里,雨水的出路全部排入京广高速铁路以东的紫泉河内。由于该区域至紫泉河的距离较长,南面的二趟雨水管距紫泉河还有2公里多时管径已经放大到2200mm,再继续向前铺设若不放大管径就无法接纳两侧区内雨水,若再放大管径,管道高程又会与紫泉河底的高程产生矛盾。这种情况不单是高碑店有,凡是平原城市一般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最终只能依靠提升泵站来解决。庞大的管径,巨额的投资,依然不能解决城市积水和内涝问题。

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地形条件和人造工程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从根本上解决雨水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就是改变传统的排出雨水理论和传统的排出雨水做法。不是尽快的将城市中的雨水排走,而是将城市中的雨水留在城市中。

高碑店开发区南部和北部各有一个废弃的大坑,两个废弃的大坑具备着很好的城市雨水储蓄自然条件,南部大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平均深度3―4米。北部大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平均深度6―7米,两坑的容积为130―160万立方米。北部大坑自然连接着三条紫泉河支流。根据城区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除老城区少部分的雨水排入运粮河和斗门河以外,城区大部分雨水包括老城区和开发区全部排入城区紫泉河支流,也就是城区内的雨水管网与城区内河流相结合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雨水排出系统,如果将城区内南北两个天然储水大坑再充分利用起来,与现行较为完整的雨水排出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很容易实现城市的雨水留在城市中。将雨水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及排除紧密结合起来,也就是建设海绵城市所依照的“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

按照当地多年统计数据,以当地暴雨强度及其它有关径流、重现期等系数参加,加以估算,一般一次暴雨降雨量以50mm计算,城区以70平方公里计算,所产生的径流量约160―200万立方米。从理论估算值看,两个储蓄大坑基本上可以接纳城区大部分面积的一次暴雨量。通过对雨水的滞留,可使城市雨水径流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小径流峰值,避免城区积水形涝。同时,还可将下游庞大的雨水管径缩小。两坑的地质条件渗透性很强,可以很好的补给缺乏的地下水。高碑店城区能有这样两个天然蓄储雨水大坑在一般城市是很难得的,这个储量不但可以供给城市每天的绿化、道路等市政用水,更重要的是应急时,作为城市备用水源,完全可以解决几十万人数十天或几十天生活用水。另外,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技术中心推出的一些技术如:在池塘底铺设表面经过处理的砂层,沙地雨水处理池的含氧量比普通池塘可提高3倍之多,从而能长时间保持水的新鲜度。

建设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要使城市进入良性循环,就要建设水生态环境,建设水生态环境就一定要增加水域面积;建设海绵城市就一定要努力滞留城市中的雨水。高碑店城区两个硕大的雨水储蓄坑与城区地面雨水自然渗透量之和,每年将80%的雨水留在城市中是可以实现的。

3.尽快完善城市雨水体系,早日实践海绵城市

高碑店城区的两个废弃大坑作为现在讲,可以说是就有形成的,北部的大坑连接着紫泉河水系,城区北部大部分雨水由管道汇集分别排入三条紫泉河的支流,三条支流汇流到大坑,由大坑排出经一段东西向的紫泉河支干后,进入南北流向的紫泉河。城区北部实际上区内雨水管道和区内紫泉河支流及北部大坑已经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较为完整的雨水系统,但是,所欠缺的就是没有充分有效的利用大坑进行雨水的储蓄与调节。南部的大坑相对孤立,但是,南部铺设的雨水管道都有从大坑的四周经过,尤其是大坑的南侧就有两趟管径2000mm雨水管道从大坑的东西向穿过。根据现状南部的排水系统稍加改造就可将南部大坑有效地利用起来,形成南部较为完善的雨水系统。如:南部北边的另外一条紫泉河支流从城区由西向东流径需向南改造800多米就可进入南部大坑,大坑南侧的两趟雨水大管道就没必要一直向东铺设下去,可在经过大坑处直接接入大坑,大坑四周的雨水管道没必要连续铺设的可直接接入大坑。

将两个废弃大坑充分利用它的自身蓄水能力,从技术方面、景观艺术方面、生态水循环方面、作为应急水源等方面进行科学地论证、规划、设计,使两个废弃大坑成为接纳城市雨水,将雨水能渗透、能滞留、能集蓄、能净化、能使用、能循环、能为城市应急水源的两个城市生命体。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给水排水2015VOL41 No3

2.高碑店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单位: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一篇: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