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影响

时间:2022-07-13 11:45:44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影响

摘 要:本文首先对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分类、特点、发展规律进行简单描述,进而阐释其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影响,最后指出运用教学法的态度,应是博采众长,不独法一家。

关键词:第二语言;教学法;对外汉语;法无定法

第二语言教学,属于“狭义应用语言学”概念中所专指的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但如同所有的“概念”一般尴尬,它并不全面,关涉到的绝不仅仅是“语言学”及“应用”,还应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哲学等理论基础,以及语言习得、教学法、学科研究方法等理论体系,属于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一、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分类及特点

应用语言学(狭义)以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分界,之前语言教学的研究重点在于语言及教学本身,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等,以“言传身教”为中心;之后语言教学的研究重点则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功能性及学生的自主性,如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全身反应法、交际法等,以“学以致用”为中心。由于语言本身发展与应用需求的不确定性,及语言教学研究者本身知识构成的复杂性,致使现在无人能够说清楚语言教学法流派到底有多少种。现暂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教学法流派归纳如下(按其所体现的主要语言教学特征划分):

(一)认知派(强调自觉掌握)

1、语法翻译法,产生于19C40S的欧洲,主要人物沃尔夫(德国),理论基础为历史比较语言学/官能心理学,主要特点即强调对语法规则的掌握,注重阅读与写作的能力,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过于依赖母语,不重视语义,内容枯燥,过深过难,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2、认知法,产生于20C60S的美国,主要人物卡鲁尔(美国)、乔姆斯基(美国),理论基础为转换生成语法学/认知心理学,主要特点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听说读写训练齐头并进,适当运用母语,合理纠正错误;不足之处在于缺乏语言交际性、功能性训练。

(二)经验派(强调习惯养成)

1、直接法,产生于19C末―20C初的西欧,主要人物贝力子(德国),理论基础为历史比较语言学/联想主义心理学,主要特点即强调目的语与所代表事物的直接联系,以口语为教学基础,以句子为基本教学单位,排斥母语,模仿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不足之处在于忽视对读写能力及语法规则的掌握,忽视成年人的二语习得特点,忽视母语在二语教育中的作用,对教师的言语技能要求较高。

2、听说法,产生于20C40S的美国,主要人物赵元任(中国)/斯金纳(美国),理论基础为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特点即听说领先,反复操练,以句型为中心,排斥或限制母语,对比母语与目的语的不同预想教学难点,及时严格纠正错误,借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教学;不足之处在于否认了认知能力的作用,忽视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重结构轻意义,阅读写作能力差,语文素养低。

(三)功能派(强调交际运用)

1、交际法,产生于20C70S初的西欧,主要人物威尔金斯、亚历山大、威多森(英国),理论基础为社会语言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特点即要求语言的正确性及得体性,语言材料真实自然,以言语交际为主要形式,按话题螺旋式安排语料,对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涉及专门语言教学;不足之处在于语言功能和语言结构在教学中的结合问题难以解决,课堂教学交际化较难实现,交际法的革新也带来了一系列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测试评估等问题。

二、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发展规律

从语言教学法的分类及特点可以看出,每种教学法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语言学、心理学及教育学基础,越到后来,理论基础越丰富,科学性越强。新出现的教学法总是能改进之前教学法的不足之处,但由于受语言教学本身复杂性的影响,新教学法的产生并不以旧教学法的消亡为前提,相反,二者是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抗与否定。例如语法翻译法研究的是古典语言,重语言知识、语言形式,重书面语、文学语言,重读写,依靠母语,重翻译;直接法与听说法研究的则是现代语言,重语言技能,重口语,排斥母语等。

第二,交流与融合。例如交际法既重视语言知识,又重视语言技能;既强调老师的主导性作用,也重视学生的主动性;既重视母语的引入作用,也重视目的语的练习;不排斥机械性的操练,也有带有功能性的交际练习;对语言错误既不是强硬的即时纠正,也不是始终不闻不问等。它是对之前语言教学法的继承与发展,是新旧教学法的巧妙结合,是适应现今教学需求的综合性教学法。

三、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发展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影响

(一)中国近代对外汉语主要教学法

民国时期的华北协和语言学校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奇葩,它是外国人建立的具有教会性质的汉语学校,是“哈佛――燕京学社”的源头,它所采用的是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以听为主的直接法,大部分的教学工作是在经验丰富的中国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著名师生有裴德士、司徒雷登、史迪威将军、恒慕义恒安石父子及费正清等。

(二)中国现代对外汉语主要教学法

1、20C50S-60S,受苏联语言学及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体现出重词汇、语法及结构分析的特点,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以“教”为中心,有轻视语言实践的倾向。主要教材有《国语入门》、《汉语教科书》。

2、20C60S,在总结自身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法有了新的进展: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实践性原则”,强调课堂教学应“精讲多练”,采用“相对直接法”(受国外直接法影响),既有练习亦有讲解,既有感性认识亦有理性总结。主要教材有:《基础汉语》、《汉语读本》。

3、20C60S-70S,“”后的恢复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改进主要有以下三点:强调社会实践、引进“听说法”强调听说读写能力、引进“句型教学法”,开始了逐渐由“结构型”向“结构―功能型”的过渡。主要教材:《汉语课本》。

4、20C70S后,引入“交际法”,开始了以功能、意念为纲编写教学内容的新思路,以结构为纲、兼顾交际功能的结构―情境―功能相结合的模式很快得以应用。主要教材:《说什么和怎么说》。

(三)中国当代对外汉语主要教学法

20C90S后,中国进入多元化格局,“结构―功能―文化”教学法兴起,强调学生在语言交流中不仅要注意正确性,还要注意得体性,着重突出交际的重要性。教材编写的内容及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

结合中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历程,程棠将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特点归纳为“灵活性”及“综合性”。“灵活性”指:“语言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法的运用具有鲜明的使用主体的个性特点”。“综合性”指:“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很少有只使用单一的教学法的情况,往往是几种教学法同时并用,或者是以一种为主,其他几种为辅”。程棠所提出的“法无定法”,在对外汉语界很有代表性。

四、结语

随着时间的发展,还会有更多更丰富的语言教学法出现。关于教学法的评价,程棠也提出了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及经济性的标准,我们应当采取明智的态度,博采众长,不独法一家,通过时间与实践考验一切。

参考文献

[1] Jake C.Richards and 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 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戴桂芙、刘德联《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 张新明《简明对外汉语教学法》,学林出版社,2012

[5] 张西平《世界汉语教育史》,商务印书馆,2009

[6] 裴文《剑桥语言学笔记》,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7] 刘徇《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下一篇:韩国语程度副词“??” 和汉语“很”的句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