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凝神倾听

时间:2022-07-13 10:48:22

黑暗中凝神倾听

我知道,我总有一天会谈到它,这样一部屡屡与国际大奖擦肩而过,却能够长久地矗立于影迷口碑之上的旷世杰作。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诞生于1994年,由法兰克·戴伦邦特执导,改编自畅销作家史蒂芬·金的原著作品《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监狱的救赎》。电影中的男主角安迪由蒂姆·罗宾斯饰演,男配角瑞德由摩根·弗里曼饰演。

这样一部没有女性角色的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获得认可堪称奇迹。资料显示,《肖申克的救赎》上映至今,在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的“史上250部最佳影片”的评选中,一直在与《教父》进行第一名与第二名之间的拉锯战,这部电影可以说是问世以来最多影迷参与评分的电影。

然而,尽管有着这样良好的口碑,这部电影在与观众见面时,却并不被看好。1994年9月,《肖申克的救赎》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观众的反应平平。上映之初影片只获得18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甚至不足以收回成本,此后又陆续获得1000万美元左右收入,仍可谓票房惨败。

但是,这并不影响它在从院线撤出后的观影奇迹,此后它在音像市场和电视屏幕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在影迷中的口碑节节飙升,依靠口口相传赢得大量坚定的粉丝——这个现象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史上最著名的案例。

在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肖申克的救赎》获得七项提名。但遗憾的是,最终未能获得任何奖项。这是因为,对于世界电影来说,1994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这一年,多部重量级电影的丰收把电影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这其中有《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这个杀手不太冷》、《低俗小说》、《真实的谎言》、《生死时速》、《变相怪杰》、《狮子王》。

回到《肖申克的救赎》,让我们看看这部电影所蕴涵的力量和重量。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47年的平凡的故事。一位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顿佛瑞被怀疑杀害了的妻子和情人,被判终身监禁,服刑于肖申克监狱。

肖申克监狱就是一个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盛行的地方。监狱长诺顿心狠手辣,看守长哈利凶狠残暴,他们平时道貌岸然,将《圣经》倒背如流,可是攫取利益、欺诈犯人时却不择手段。肖申克,折射了美国司法制度的种种弊端以及对人性的压榨折磨,犯人的制度性保护严重缺失。

在肖申克,安迪结识了黑人瑞德。瑞德20岁即因命案被判终身监禁。这一年,他40岁,已经是一个监狱里的大能人,能给狱友们搞到各种监狱内禁止流通的商品,香烟、白兰地,甚至大麻。安迪的学识令瑞德倾慕不已,他们成为朋友,瑞德按照安迪的要求帮他搞到一把手锤,这把手锤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会成为救赎肖申克的一个伟大符号。

两年后监狱长招募志愿人员前去劳动。安迪利用自己所精通的税务知识帮助监狱长诺顿成功逃避遗产税,诺顿对安迪刮目相看。不光诺顿、肖申克所有狱警的所得税申报都交由安迪处理,诺顿的黑钱也通过安迪一一转化为财富。安迪后被从洗衣房调到图书室,在他的努力下,州议会终于同意每年给监狱拨款500美元,以供犯人们购买书籍。很快,安迪在肖申克已经住了10年。1965年,犯偷窃罪的汤米来到肖申克服刑。一次偶然的机会,安迪从汤米口中得知杀害自己妻子的真凶,他立即去找监狱长诺顿。诺顿假意同情安迪,暗地却担心安迪出去泄露他洗黑钱的事,他出手害死了汤米。

汤米的死让安迪明白,只有越狱才能救自己。他利用小锄头在海报后的墙上挖了一个大洞,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带上监狱长的账薄和转账支票成功逃出肖申克,诺顿终于获罪。在得州边境的小镇,获得假释的瑞德按照与安迪的约定找到了安迪,两个好朋友终于团聚。

这是一部轻缓却沉重的电影。它像一个贴心的老友,在下午茶轻快而放松的情境中,和风细雨般娓娓道来他波诡云谲的故事。没有电影特技,没有感官刺激,对心灵的震撼却更持久、更有力;没有男欢女爱,没有激情场面,两个男人之间的友情却更真挚、更动人;没有打斗厮杀,没有狱中惊魂,黑监狱的明规则和潜规则,却更加惊心动魄,更能够紧紧揪住观众的心。

电影用第三人称的旁白描绘了肖申克监狱二三十年间发生的所有事情,以瑞德的视角描绘了安迪的作为和因他而得到救赎的肖申克监狱,这种大量的旁白处理和第三人称视角赋予了这部电影既主观而又客观的叙事语境。法兰克·戴伦邦特将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细节处理得宠辱不惊、大气磅礴,冲突就隐藏在平静的水面之下,毫无涟漪,众声喧哗之中,安迪教给我们如何凝神倾听。

其实,我以为,这种静谧之中的倾听,恰恰就是电影的救赎主题。《肖申克的救赎》诞生已近20年,这期间,影迷找到了大量的解读这种救赎的关键词。不妨罗列如下:监狱与黑暗、希望与绝望、贪婪与救赎、体制与漏洞、努力与光明、人性与兽性、友谊与温暖、体制与背叛,救赎的解读在不断延伸,对电影内涵的拓展也在不断延伸。

曾有人问,为什么影片的名字是“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顿佛瑞的救赎”?我理解,安迪的成功出逃不仅让自己获得自由,更成功完成了整个肖申克监狱所有犯人的心灵的救赎。瑞德曾经对安迪说过:“在肖申克,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它会让你痛不欲生。在这里,你绝不能拥有任何希望。”尤其对他们这些死囚来说,他们必须放弃希望,完成对监狱四周高墙从恐惧到依赖的转变过程,完成内心对死囚身份的认定,这是一种自我放弃,自我灭绝。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桥段,一个在狱中度过大半生的老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终于获释出狱,可是多年的牢狱生活已经使他“体制化”,面对扑面而来的自由,他却突然失去了生存下去的能力和信心,最后选择上吊自杀。

而安迪却不相信这些。就像片中那句脍炙人口的台词:“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的羽毛太美丽了。”从踏进肖申克的一刻起,安迪就从未放弃过理想和坚持,他相信,“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着去生,要么赶着去死,或者都是,或者都不。”安迪选择了去生,而且,是以一种庄重的、骄傲的方式生存。

从安迪被构陷到锒铛入狱,影片的色调保持着阴暗、冷峻、压抑、凛冽,而影片的结尾却开始呈现越来越明快艳丽的色调,碧海,蓝天,明丽的光泽几乎要从银幕上喷薄而出,镜头在此结束,肯定了对人性的救赎,对自由的追求,对希望的珍视。

今天看来,影片的叙事和镜头处理功力令人称道。大量的景深镜头,赋予这个背叛和救赎的故事以深刻的寓意。安迪莫名入狱,镜头摇向天空,蓝天和黑暗泾渭分明,邪恶和压迫感油然而生。安迪逃离监狱,跑到了一个水潭边,镜头后景是被雷电黑暗笼罩着的监狱,自由的欣喜让人难以忘记。与一般的越狱片不同,《肖申克的救赎》的智慧之处在于,导演并未着力展示如何艰难、顽强、智慧地掘洞,而是试图证明安迪身处残酷魔域20余载,不舍对人性的坚守,不舍对自我的情感、生命、价值、权利的坚守,永远怀揣希望,渴望自我救赎。

这部《肖申克的救赎》我不知看了多少遍,每一次,当自己的情感和思绪从阴森森的监狱飞扬到明艳艳的海滩,我都在想,如果我是安迪,我愿意用20年的时间凿穿厚厚的墙壁、爬过那条500码的下水道,开始自由的冒险吗?假如有这样一个游戏,在肖申克的高墙内选择一种身份,我愿意选择谁?恰如莎士比亚所问:“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影片中有一个情节相信很多人难以忘怀——入狱后,因为对公平仍持有信任,安迪一直保持低调,可是在洞悉肖申克的生存法则后,安迪却突然爆发,在监狱里旁若无人地播放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一段咏叹调。这部歌剧讲述的是一对恋人艰难冲破伯爵的阻挠后结为夫妻,对自由的渴望、对美好感情的向往令囚犯震撼。这个场面已经成为电影史上著名的桥段:节制、冷静、理性的长镜头缓缓摇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囚犯,每个人为天籁般的音乐深深迷醉——这种悠然自得,恰恰是安迪想要告诉大家的关于生命与命运的真理。这一刻,我明白,安迪不仅救赎了肖申克,也救赎了我,救赎了银幕前的芸芸众生。

那么,你呢?

上一篇:远东第一监狱即将关闭 上海提篮桥监狱的名人“... 下一篇:认认真真探讨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