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清醇的茶

时间:2022-07-13 06:31:26

离开青联几个年头了,仍然感到自己是青联人,青联的事总是下意识地关心着,偶尔也去参加一些活动,这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感,因为我二十几年的青春年华是在青联中度过的,无论作为委员、常委还是副主席都在这段岁月中感受到了一种成长与奉献的快乐。青联的时光,如一杯清醇的茶,清朴,而又回味香醇。

难忘80年代初,由时任全国青联副主席的施光南带队慰问贵州、云南各族青年。一行还有晓光等二十余人。每到一地,都受到了各地青联组织和各族青年的热情欢迎。一个月时间,我们走访、慰问了三十几个基层单位,联欢和义务慰问演出三十多场。一次我们去慰问边防战士,战士们都去巡逻了,边防站只有三名战士,我们给三名战士办了一场专场,随团工作人员叫他们说说感受,他们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少数民族青年不仅纯朴、善良,而且能歌善舞,用现在的话说,有许多原生态的歌舞属于文化遗产级的。我们和他们在一起,也吸取了许多来自大自然的及远古的艺术语言符号。一天傍晚,澜沧江边燃起了篝火,一簇簇傣族姑娘像花儿一样在篝火边舞动,她们跳起了孔雀舞,舞姿在月光和凤尾竹下是那样的迷人。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歌,并和傣族姑娘们一起跳起舞来。施光南像孩子一样拍手唱着、笑着。晓光忽然来了灵感,很快就完成了“孔雀向往的地方”那首歌的歌词:“孔雀向往的河边喽,就是我的家乡。槟榔树下面桂花醉人心房,金竹楼前甘蔗林呦,溢出蜜糖。啊嗨喽!吉祥的孔雀呦,怎不留恋这美丽的地方,美丽的地方……”施光南也很快把这首歌词谱成了曲,由我演唱时,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这首歌词好,曲好,演唱得好。是啊,这种源于生活,激情的、真情实感的创作,能不好么。我多次演唱这首歌,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

后来,我多次去云南,当地群众还记起当年的情景,他们很多人都会唱《月光下的凤尾竹》《孔雀向往的地方》《阿妹的心》,一些年纪大些的,还特别喜欢我演唱的反映云南知青生活的电视剧《蹉跎岁月》主题歌《一支难忘的歌》,青春的岁月像支歌,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在流淌,可当地群众的情感未变,还是那样喜欢我当时唱过的这些歌。

记得我前些年去云南,路过石林时,火车站有位穿着民族服装的中年妇女来接我,旁边站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他把一张我当年来云南时抱着她儿子的照片给我看,兴奋的情绪溢于言表,她说:“这照片是我们家最珍贵的东西,我们要永远珍藏。”我说:“谢谢!让孩子看到照片时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家乡,热爱我们的祖国,学好本领,好好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现在这孩子应该已经工作了,我祝愿他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人的一生实际上是一个在交流中获得成熟的过程,无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交流都会有所悟,有所得。而我许多人生感悟是在与观众的交流中形成的。我们青联一行在云贵与傣族、布朗族、哈尼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青年的交流中,感受到了他们对艺术与文化生活的热爱与需求,感受到一首来自他们生活中的艺术之歌,会给他们的生活增加许许多多的欢乐与光彩。每当我走在云南的商品街、旅游景区,满街、满区都演唱着《月光下的凤尾竹》,我都会不禁想起曲作者施光南和词作者倪维德,更会想起云南各地的青年和各族群众给予的艺术灵感。

我从内心深处热爱我的观众。一次,我去宁夏慰问演出,路上感冒了,在火车上发起高烧,下车后就住进了医院挂起了吊瓶。演出快要开始了,吊瓶里的溶液还在一滴滴缓慢地流着,像是蜗牛在爬,我心急如火,当得知很多观众就是因为想见到我,半夜里起床往银川赶,我说什么也躺不下去了,拔下了还未注射完的针管,起身赶到演出现场,当我强挺着精神演唱完后,就瘫倒在舞台上,工作人员把我扶起,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关牧村,我们热爱你”,喊声一浪接一浪,我暗自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还记得一次,天津引滦入京工程隧道施工时遇到了塌方,几名战士被压在塌方里,许多战士用双手去解救,可随时有再塌方的危险,首长感到已无法救助,叫他们撤出,可这些可爱的战士就是不肯离开压在塌方中的战友而去。我当时正在附近演出,得到消息后,我急忙赶到现场,得知这些战士已经牺牲了,我唱起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走向了隧道,战友们也跟着我唱着,隧道里滴着水,水珠落在大家的脸上,不知是水还是泪,从每个人的脸上流下来,我向战士们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慢慢地唱着歌走了出来,战士们也跟着我走着,他们的脚步是那样沉重,而心灵似乎又得到了某种慰藉。歌声不仅是一种美,也是一种力量。

前不久,我去天津、江苏、上海、广东、深圳演出几场音乐会。观众的热情让我感动不已。在广东,音乐厅的经理说,关牧村演唱会的经理难当,因为演出是一票难求,连领导们要的票都满足不了。一次在天津演出,一些观众实在买不到票,就在剧院门口自发地唱起了我的歌,我在里面唱,他们在外面唱,等我演出结束了,他们看了我一眼才离去。在上海演出时,有件事让我十分感动,有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一个人买了两张门票进场看我演出,工作人员问他:“怎么一个人啊”,他说,“另一张票是给老伴买的,她去年去世了,她生前最喜欢关牧村,今天关牧村来我们上海演出了,我给她也买了一张。”

观众常说,“我们喜欢关牧村的歌声,也喜欢关牧村的人。”

其实,我的“人”,是与青联的经历分不开的。青联让我感受到了充满青春活力,蓬勃向上的青年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那种没有职务高低之分的平和与真诚;感受到了艺术家的艺术生命的源泉所在。

艺术家的喉咙是长在自己身上的,但其艺术生命却存活于观众之中,有了观众鱼得水,没有观众树断根。这是我的人生感悟,这感悟来自青联,来自观众。

上一篇:踏遍青山人不老 下一篇:青联是我永远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