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视角看犯罪与犯罪的预防

时间:2022-07-13 06:06:30

从经济学视角看犯罪与犯罪的预防

摘要:在经济学家看来,犯罪行为是一种理性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为减少犯罪行为的产生,我们需要想办法增加犯罪的成本,于是就有了公共执法与私人执法。这两种执法方式各有利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犯罪的产生。同时,执法有多种形式,其中一种就是暴力。由此人们会联想到社会上一些暴力事件的产生与是否执法相关,我们在此加以深入探讨。

关键词:犯罪经济学;理性的违法者;犯罪的预防;暴力与执法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导言

我们通常会将犯罪的原因归结到道德缺失、环境影响、遗传因素等,但如果单从这些角度考虑,对犯罪的预防将会存在的问题。因为如果是个人道德原因使然,那么防治犯罪最好的办法就应该是说服教育,但实际情况却是我们平时对每个人社会公德的教育与灌输力度是很大的,但社会上还是时常出现这类的问题,所以我们初步可以断定,单凭道德、社会角度考虑为犯罪行为归因并予以相应的解决措施是不够的,至少在目前,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理性的犯罪人

经济学通过“理性—选择”的观点分析犯罪(这里仅仅考虑故意的犯罪)的成因: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就是假定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罪犯也不例外;犯罪行为的产生是为了获得收益,并实现利益最大化。潜在犯罪行为人只有有限的可以使用的资源,在行为可能性的“市场”上有多种选择,他可以选择从事正当职业来获取收入,也可以选择通过非法手段攫取,而非法手段的使用必将带来对其他人利益的损害,这就构成了犯罪。

经济学家还认为:犯罪和守法都是完全一样的理性决定的表现。和其他职业一样,犯罪行为并不是不劳而获,它也是有成本的。例如,一个小偷如果要进入某一富豪家实施入室盗窃,那么他的机会成本就包括:前期的望风以便掌握其家中防御最低的时段以及得手后的逃跑路线,盗窃工具比如万能钥匙、开锁工具等的准备,偷盗技能的训练,如果被抓到后可能要承担的罚款和刑事责任等,甚至还包括如果把用来准备盗窃的时间用于合法工作所能带来的收益等等。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大街上被抢的老人远比青壮年多,而且一般刑事犯罪的罪犯多为无业游民而很少有身价过亿的富翁。

三、私人执法与公共执法

国家防治犯罪主要是靠法律手段。国家可以根据社会危害程度为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犯罪行为,指定相应的惩罚方式,使犯罪的收益最终低于成本,以此抑制犯罪。

经济学采用组合投入的方式,根据投入和产出绘出打击犯罪的总成本曲线,然后可以发现越想抓住违法者,所付出的代价就越高,因此,随着逮捕概率的增加,强制执行的成本也随之增大。这也恰好验证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何我国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一直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虽然有时这样可能会放任一些犯罪行为,但同时这也会产生一种不易察觉的效果,有效犯罪的数量可能会减少——因为更多的花销将会转移到制止有效犯罪的问题上来。另一方面,与判处死刑或监禁相比,罚款更为有效,因为违法者被罚会有人因此受益。

对于罚款、判处死刑或监禁问题的探讨又引发了应该由政府出面还是由私人集团去阻止犯罪更有效的问题。

1.私人执法与公共执法的缺点。法律执行可分为公共执法和私人执法。公共执法是指通过公共人(如警察、检察官、税务检查员)发现和制裁违法者。私人执法和公共执法均有利弊。私人执法的缺点与商业保险的弱点相似,即当清楚对手没有钱时就会缺乏动力。公共执法的缺点则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就像很多警察会抱怨自己的工资低,而破获一起案子的奖金也很少,因而缺少办案的动力。

2.私人执法的优势。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时候政府的调控是没有实质作用的,会有黑市等非法市场的出现弥补调控下市场的不足。所以我们可以推断(而且事实也的确如此)即使没有政府的公共执法,也会有类似黑社会或是私家侦探等民间执法主持公道。

3.执法与暴力。在我国将暴力与执法完美融合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城管了,但这里的执法与暴力并不是这个含义。举例来说,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问题,许多暴力事件都与有着重要的联系。结合这一案例这里要探讨的问题也就变成了:严格执法是会增加暴力还是会减少暴力,或者说应该禁止还是应该使交易合法化的问题。

首先,禁止交易会导致的供给大幅度减少,导致其价格的大幅度上升,而吸毒者对的需求是没有弹性的,所以,在非法市场此时一定会有人“不惜”代价供给。虽然,表面上也许觉得是不顾一切,但事实上还是因为这些代价与巨额的回报相比依然算得上渺小。如果交易完全合法化,那么现有的价格将会下降很多,也就减少了使用暴力手段维护非法市场上的交易的问题。而瘾君子们也会因为价格的合理不断购买,从而短命。市场上的供求总是可以达到动态的均衡的,价格较低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暴力是产权不确定的后果,毒贩子随身携带和钱,如果被抢劫不能选择报警,于是只能采用暴力手段争夺,这也是暴力产生的原因之一。如果合法化,那么毒贩子也可以报警,由警方出面讨回公道,这类的暴力事件也就会减少或不会出现了。

基于以上两种观点,合法化也许的确可以减少暴力事件的产生,为减少执法成本理应这么做。

但我不赞成交易合法化。虽然如果合法化,阻止暴力的成本降低了,但会有更多的人因为而丧失部分或是全部劳动力,这会为社会经济带来收益上的下降。同时,会有一些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染上毒瘾,用在这些人身上的戒毒费用也会大量增加,而这些增加的成本未必会小于或等于节约下来的成本,也许实质的收益是负值。

四、结语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社会上出现的犯罪行为和问题,并给出相应的降低犯罪率的方法是犯罪经济学主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运用经济学方法增加犯罪成本,减少犯罪行为的产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德]佩特拉·维特希,著.樊文,译.犯罪行为的经济学解释.刑事法前沿(第五卷)[C].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81-91.

[2]宋浩波.犯罪经济学[M].中国公安大学出版,2002

[3][美]弗德里曼,著.赵学凯,王建南,施丽中,译.弗德里曼的生活经济学[M].中信出版社,2006.

[4]徐昕.法律的私人执行[J].法学研究,2004(04):18.

作者简介:崔 鹤(1990-),女,辽宁沈阳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

上一篇:第三者介入情况下的离婚财产分割及救济途径 下一篇:加强我国对外贸易中法律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