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吸烟和雾霾的气道“杀手”:胃食管反流

时间:2022-07-13 04:04:40

堪比吸烟和雾霾的气道“杀手”:胃食管反流

吸烟有害健康,一支烟从点燃至烧尽,会产生上千种化学物质,其中已被确认有69种致癌物,如尼古丁等生物碱、多环芳烃、重金属元素等。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吸烟致癌也被学术界肯定,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烟者高出10倍。同时,吸烟与唇癌、舌癌、口腔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肾癌和宫颈癌的发生也都有一定关系。也有研究表明,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雾霾的成分极其复杂,包含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它可黏附于人体,更能直接进入呼吸道和肺叶,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甚至还会诱发肺癌。《柳叶刀》的社评文章也提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空气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哮喘发作、呼吸道感染和肺癌等具有重大影响。”

隐秘的气道“杀手”:胃食管反流

吸烟和雾霾是可见的“杀手”,其严重危害性已经被大众认识和重视。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内源性“气道污染源”――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喉、气管、肺而引起相应症状及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反流物反流至食管,可导致食管黏膜炎症、溃疡、狭窄乃至癌变;反流至咽喉、气管乃至肺部,则可能诱发哮喘、肺部感染等疾病。这种内在“污染源”不易被发现,危害却堪比吸烟或雾霾。

“认知盲区”普遍存在

在西方国家,约40%的成年人曾出现胃食管反流(GERD)相关症状,其中10%~20%的人每周至少出现一次烧心或反流。在美国,约1900万成年人患有此病。胃食管反流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O~6O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约为10%,但国内医学界对该病的认知、重视和诊断仍显不足。比如,部分医生把反流、烧心等症状笼统地归因于“胃炎”,治疗欠规范;部分医生只认识到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反流、烧心),而没有意识到相当数量的患者症状不典型,顽固性咳嗽、咯痰、胸闷、气短,以至“哮喘”等症状,也可能由该病引起。

食管外症状尤应重视

在诊断该病时,除应将烧心和反流列为典型症状外,还应注意其不典型的表现,即“食管外症状”,如慢性鼻塞、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咽痛、咽部异物感、打鼾、夜间窒息、进食诱发的发作性呼吸困难,以及哮喘样发作等胃内容反流侵袭气道的表现。

三大治疗,应对胃食管反流

控制吸烟和雾霾十分棘手,但对于胃食管反流(GERD)病的预防和治疗,却有成熟之策。

一是生活调理。具体措施包括:戒烟、戒酒;为减少夜间和卧位时发生反流,可取斜坡卧位,或适当抬高床头;进食要慢,少量多餐,餐后2小时方可卧床;不紧束腰带,避免腹压增高;避免便秘和控制体重;尽量不食用高脂肪食物、巧克力、咖啡、浓茶等。

二是药物治疗。首选质子泵抑制剂,如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辅助使用胃肠动力药和胃黏膜保护剂。有呼吸道并发症时,应同时进行相应治疗,如使用缓释茶碱、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有效,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30%~40%的患者需长期规律服药。

三是微创治疗。如经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经胃镜射频治疗等。

上一篇:蔬果与颜料的神奇反应 下一篇:夏季掉头发,生活习惯要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