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性景观意象的旅游体验行为环境构建浅论

时间:2022-07-13 03:50:03

基于地域性景观意象的旅游体验行为环境构建浅论

摘 要:基于景观意象与旅游体验的关系,指出具有特定地域自然和文化特征的景观意象是旅游者获得愉悦体验的来源;并结合相关景观规划实例对地域性景观意象构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景观意象;地域性;旅游;体验;行为环境

中图分类号:F592.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081-03

出行旅游是现代人排解生活工作压力、恢复身心健康的普遍方式,旅游者在特定景观环境中是否能获得能让其身心愉悦的体验,决定了旅行的成功与否。目的地的景观意象对于旅游体验的影响作用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一、景观意象的概念与内涵

环境通过信息刺激可在使用主体的头脑中产生一定的意象。环境意象是一种心理图象(Mental Image),它是人脑对外部环境归纳出的图象,是直接感觉与过去经验记忆的共同产物,可以用来掌握信息进而指导行为[1]。从汉语构词上看,意象是“意”和“象”的有机合成,意为 “蕴于内而形诸外”,即意象是意蕴化的形象,充盈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与象征有密切关联,既具有形象的客观性,又蕴涵着不同文化群体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解读[2]。

景观意象是观察主体与所处景观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观察主体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特定景观进行解读并将之与自己的身心需求相关联,感受其物质环境与精神文化的特征,从中寻求愉悦体验;观察者的体验与感知因个体差异而有一定不同,但最终将形成一个共同的心理意象,即景观意象。景观意象来自于特定空间中的感知和体验,是观察者接收景观对象的形态结构(Structure)、个性特征(Identity)和意义(Meaning)等信息后进行主观理解的综合结果。

二、景观意象与旅游体验

(一)景观意象的地域性与文化性

特定的景观环境产生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受其所在地域的自然条件、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其表现出来的区域性共同特性有别于其他地域,景观意象的地域性特征既代表所处的地域自然环境如地理、气候、资源等的特殊性,也强调特定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3]。这种带有强烈地域性特征的景观,在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形成,是人类活动历史的纪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其显著特点是保存了大量的物质形态历史景观和非物质形态传统习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性景观意象――旅游者获得愉悦体验的来源。

(二)景观意象与旅游体验的关系初探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4]。即旅游是一种经历和活动,也就是某种特定的行为――具有异地性和暂时性的特殊体验行为。

景观环境的旅游体验包含两方面的关系:一是旅游者的体验需求与景观环境对之的行为支持关系;二是特定景观环境信息的提供与旅游者接受信息刺激产生相应体验反应的关系。两种关系相互交织而构成旅游环境体验的整体过程。从观察主体的体验角度而言,可理解为旅游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到相应的景观环境中进行探索,在对其所含的信息认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行为参与及评价的全过程,其中包含着体验行为与意象认知交互作用(图1)。为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景观环境中必须具有体现与周围事物可区别的个性特征和意义性,即可用以提取的意象信息,才能使旅游者易于由景观的原生意象产生引致意象(Gunn,1972)并发展为复合意象(Fakeye和Crompton,1991) [5]。环境意象的信息特征决定了旅游体验的质量并将影响旅游者的最终评价。

异地性和暂时性决定了地域性显著差异对于旅游体验的魅力。从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角度来看,地域性景观意象则成为重点工作目标,具体在于运用原有的地域性自然和人文资源塑造原生意象,构建异质性空间,以此引导旅游者在特定景观环境中的认知、理解与参与,不断深化旅游体验层次。

三、基于地域性景观意象的旅游体验行为环境的构建

意象的形成依托于特定的物质空间环境。地域性景观意象必须包括景物对象与旅游者以及景物与景物之间在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空间感知是景观意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结构、实体和空间关系的内在描绘或认识,是对空间和思想的重建和内在反映。空间是景观意象与旅游体验之间的物质媒介,这使得景观意象的构成在空间规划与设计层面上具有了可操作性,操作的目的是通过空间结构组织和行为组织,将设计意象物化为景观原生意象,进行旅游体验行为环境的构建,促成引致意象和复合意象的生成并获得旅游者的认同与传播,从而吸引更多体验行为。下以新疆福海县阿拉善温泉度假区景观规划与设计进行具体阐述。

(一)地域性景观意象的定位

意象定位所针对的是地域性景观的文化属性,着重于对于地域性景观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的阐释。意象的定位首先必须首先结合内外部环境,对特定区域的景观意象要素及现实问题进行解析;其次,发掘特定区域的社会生态特征,厘清其文脉及地脉关系;继而,针对特定需求和资源,确立标志性的地域文化主题,以此作为构筑景观意象的核心。

阿拉善温泉度假区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哈萨克族牧民聚居区域,位于阿尔泰山脉卓尔特河谷中部。温泉被誉为“神泉”, 每年夏季很多哈萨克族牧民都会来到温泉沟南侧山顶的泉边搭设帐篷,洗浴治病。度假区以温泉为核心,经过对环境要素的分析和提炼,将地热资源的利用、哈萨克族牧民对“神泉”的崇拜和洗浴文化传统的展示和传承作为意象定位的核心,以此引导异质性的环境体验、提升景观旅游的精神层次。

(二)意象感知的空间秩序

地域性景观的区位、空间的界限、结构、尺度、等级层次规律和区域分异等环境空间属性是旅游者感知并形成景观意象的基础。温泉度假区从结构上将分区模式与功能服务统筹布局,进行层级分区,逐步深化旅游体验。

首先,通过总体空间秩序体现哈萨克民族对自然的崇拜风俗。旅游者在换乘中心换乘慢速安静的区内交通工具,沿经卓尔特河渐离尘嚣融入阿尔泰山林,确保温泉核心区及森林深处的疗养中心的原生态风貌。其次,核心区以空间结构的有机组织凸显温泉文化与民族交流特征。规划结构包括主、次轴线各一,由四个景观分区汇集于入口广场,为温泉游赏、民俗文化与洗浴体验及山林休闲的主要区域。再次,充实温泉源头区域的具体内容,深化体验层次。对原有环境肌理、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充分发掘,组织源头观仰、石壁观礼、哈萨克族牧民毡帐区生活体验、高原山地温泉洗浴享受等特色景观序列(图2)。

层级分区的空间秩序将景观意象在空间载体中渐进展开,使旅游者对地域景观由概览、领略继而深入解读,逐步进入深层次的体验状态。

(三)景观环境的意境升华

景观意境是空间在精神层次和审美深度方面的升华,其核心是特定区域的文脉关系,即在单纯的空间、形体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更注重处理空间和人的需要、文化、历史、社会和自然等外部条件的联系,强调设计与现存条件之间的协调,并将社会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环境体验与视觉艺术、空间关系等等量齐观。具体可采用如下手法:(1)对特定区域的地域特征进行提炼,强调意象符号的提取和运用,以象征与隐喻的手法来体现地域特征,适时适地进行点题;(2)在空间结构中融入能体现当地特有的风俗文化的活动空间与内容;(3)基于可视空间,合理利用想象,通过对历史、典故和传说等的运用来延展时空;(4)融入时代感,探寻传统与现代的内在关联性,增加地域性景观的延续性和成长性。

意境构思的主旨在于空间异质性的创造,即将地域性的文脉整理转化成可感知的空间元素,使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相结合,在空间载体中通过元素和景象表达出地域性景观应有的情调和境界。

1.景观符号的提取与应用。地域性景观是人类文化的物化形式之一,具有自身的特性和文化要义,符号的分析和提取及具体的空间和景物的运用,是“有意味的形式”的代表。环境中的符号包括如下三种[6]:(1)图像性符号(icon),具有直观的表现能力,通过模拟对象或与对象相似而构成的,其形式和内容存在着形似的关系。如在温泉出水口设置标志雕饰石,以跌落形式强化泉水的出水之势;下方的观水池周边为哈萨克民族崇拜的野禽之一天鹅群塑,代表哈萨克民族的自然崇拜。(2)指示性符号(index),是一种与其指示、表征对象有着某种直接关系或内在关系的符号。建(构)物上的民族性饰纹和毡帐所用的红、白、蓝色彩系列,代表萨克民族的色彩及形式表达传统。(3)象征性符号(symbol),其形式指涉对象以及有关意义的获得是基于人们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习俗。如题字石壁诗文的整理解读和汉语题字中与民族语言特点相呼应的局部图案化等,其作用均是强化景观的民族文化性特点。

地域性符号是景观意象的基本载体,既具有标识性,又传递着地域性文化和风俗的信息, 是旅游者感受和判断景观环境的基础,符号的提取与运用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意义性,如功能、文化和历史意义等。只有如此,旅游者才能从中解读出地域性景观更深层的地域与民族性内涵。

2.洗浴文化和民族交流――非图形象征意象。哈萨克牧民夏季洗浴搭建的临时毡帐区是温泉景观中最具冲击力的场景。为保存和更新这种富有活力的场景,规划以原有环境肌理和蓬帐毡房形式为雏形,采用非固定式毡帐依山体自然形态呈阶梯状分布,以公共生活设施和交流平台为核心,形成两个富有民族生活氛围的宿营组团。牧民所需毡帐统一制作与管理并优先领用,旅游者则需预约和严格控制发放比例,在洗浴活动中也首先尊重哈萨克族原住牧民的习惯,以保证当地牧民的生活习俗与信仰及旅游体验的原真性和生命力。此外,观礼环线由观礼广场引导旅游者通往留有感恩题字的石壁,通过温泉历史与传说的展示延展时空感,加深对哈萨克族牧民自然山林崇拜和神泉感恩的体会。这些物质要素之外的信息元素――哈萨克族牧民生活的社会文化内涵,使景物由形式表皮的表达上升为非图形的象征意象,增强了环境意象的意义性。

(四)深度体验的慢速旅游模式引导

通过景观意象传递地域性信息特征,引导旅游者经历身心交融的体验过程,并推动以深度体验为目标的慢速旅游模式,是温泉度假区规划设计的主旨。一方面,通过意象信息的渗透、空间的多层次构建以及体验内容的多样化作为引导手段;另一方面,以服务设施规划系统化作为旅游服务的有效支撑,完善旅游功能、丰富旅游产品,以延长逗留体验的时间。旅游者由景观符号和多层次的空间引导,逐步获得深层次的感受;各种观礼、洗浴及民族交流活动更强化了行为体验的异质性;此外,周边地带的观景活动如森林、牧场、淘金沟游览以及度假疗养等内容,将进一步拓宽旅游者对区域特色了解的广度和加深其对地域性文化体验的深度,并最终吸引其延长逗留时间或多次来访。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层次的提高,以深度体验为目标的慢速旅游模式将成为出行旅游的主要模式,地域性景观意象的构成及行为空间的构建是影响旅游体验层次和时间的关键。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在于景观物质要素的组织,更在于民族和传统文化习俗的注入。正是这些因素体现了地域性景观意象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促使旅游者在慢速体验中不断加深对地域性景观的理解,形成景观意象与愉悦体验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 庄志民.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旅游学刊,2007,(6):19-24.

[3] 陈娟,孙琪.浅谈地域性特色景观的构建[J].广东园林,2008,(6):21-23.

[4]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42-75.

[5] 周永博,沙润.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进展与展望[J].旅游科学,2010,(8):84-94.

[6] C.S.皮尔斯.皮尔斯文选[M].涂纪亮,周兆平,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79-285.

上一篇:中国非公有制林业利益激励方式探讨 下一篇:福州美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