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八化”,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时间:2022-07-13 03:27:57

把握“八化”,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春风的吹拂和洗礼下,在新课程理念和精神的启迪与引领下,在课程改革的征程中,我们实践着、探索着、追问着、成长着。结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对于新型的课堂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该把握好“八化”。

1.价值化

价值化是一个旗帜和方向的问题,是一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手段和途径,其终极目标都必须回归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课堂教学如果背离了这一方向,或者引入了非主流价值观,我想这节课肯定是失败的。没有思想性统领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如同没有罗盘的轮船一样危险。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引导,强调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价值引导是我们驾驭课程的航标,是社会主流价值的具体体现,要求我们把课堂打造成为学生建构良好品格、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的互动坐标,让学生在价值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成长中看到人生前进的方向,寻找到自己新的坐标。

2.人文化

人文性是思想品德课程性质之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就要围绕尊重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来实施。从编写教材到开发相关课程资源,从课堂活动设计到教学评价体系等都要体现以人为本,渗透人文关怀。学生在新课程下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不再是一个任由教师去雕刻、灌输的材料或容器,而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根据成长的需要,他们在“导演”的帮助下扮演角色,建构知识,形成能力。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体现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要“以人为本”来统领课堂教学的全部。让学生在不解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讨论中认知,在交流中完善,在合作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从而丰富生命色彩,体现人的尊严。

3.能力化

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要求我们要围绕“三维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对能力维度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交往与沟通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搜集、处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根据能力的主次,可以划分为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思维之心只能寓于知识之体”,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的学习,所谓基本能力的培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核心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教学要围绕相关话题探究知识,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最终实现知识的丰富、拓展和夯实,能力的培养、形成和提升

4.实践化

实践是形成思想品德的源泉。《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经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学生只有在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拓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道德践行,内化公民行为。目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缺乏,表现为知识与践行脱钩,分数与德行背离。当然,由于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活动设计要参与、融入社会生活,在参与中感知,在感知中辨别,在辨别中提升,从而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5.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教育“回归生活”,“生活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生活教育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即生活”、“课堂即生活”、“考试即生活”。因为,我们的一切能力的孕育和培养沃土就是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以未来的视角引领生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自我否定中追求超越,从而走出抽象、虚拟的理论界域,回归具体、真实的生活情境。

6.成长化

思想品德课程是党和政府意志的要求与体现。思想品德课程是根据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和成长的需要来建构的。创造性地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就必须体现对学生成长的关爱、指导,就必须围绕学生成长的发展需要,必须把实现学生成长的权益置于首位。思想品德课程体现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与关爱学生的成长是不矛盾的,但如果过分地强调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忽视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品质和情感关怀,就可能拉大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的距离,就可能背离新课程精神,最终不能实现公民素养的提升,促使公民责任的内化。

7.结构化

思想品德课程是围绕“成长中的我”来建构学生所需的知识模块和体系的。“模块”即主题单元,是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内容所构成的一个整体。教学内容以模块的形式来组织,有利于整合课程资源,加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多向沟通,有利于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和结构化。结构化和主题化是紧密联系的,要以主题来组织内容模块,以追求课程的整体性。

8.生成化

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课程本身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完全预设的、不能变更的教育要素,而是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运用教学机智,动态地生成课程价值。一堂优秀的思想品德课必然是将高水平的预设和精彩的生成融为一体的课,必然是灵感火花闪现、不同观点涌流、多种声音争鸣、智慧潜能结晶的课。生成体现教育智慧,生成彰显生命活力。生成给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修炼内功,提升素质,丰富经验,把握机会。

总之,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八化”不是截然分开、支离破碎的,而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没有人性养育的课堂就不会有真善美的追求,没有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就不会有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的生成,没有生活化的情境就不会把学生带入思想品德课程的乐园。所以,我们要秉承课改精神,注重修炼内功,完善知识结构,加强合作交流,凝聚教育合力,不断创新实践谱写华丽篇章,唱响时代旋律,共同走进争奇斗艳、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和谐之春。

上一篇:论中学历史创新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自觉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