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部门预算,优化支出结构

时间:2022-07-13 03:27:30

加快推进部门预算,优化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同级财政收入增长的趋势日益呈现,支出结构不合理,“吃饭”财政的局面尚未明显改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预算执行弹性大,支出范围不规范,导致各种浪费现象和不合理开支严重。因此,加快推进部门预算,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改革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加快推进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大审议通过,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它拓宽了编制范围,将一切财政性资金都纳入一本预算之中,既包括一般预算的收入和支出,也包括政府基金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在部门一般预算中,既要反映预算内收支,又要反映财政部门直接安排的预算拨款,还要反映有资金分配权部门安排的资金,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预算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增强了各部门统筹安排资金的能力。

部门预算在预算编制方面的优势有:

1.部门预算更具前瞻性。它可以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可以很好地将预算编制与经济预测结合起来,并以经济预测为基础,通过对经济周期、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的发展变化及收支结构的调整。

2.预算编制时间充裕。部门预算一般是在每年的9月份前后布置,通过“两上两下”,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来充分论证,科学安排预算,避免预算执行中调整报告不断,追加、追减过多,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3.预算编制方法科学。部门预算改变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方法,实行“零基预算法”,表现为:一是部门经费多少,取决于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是取决于原来的基数。二是“零基法”打破了财政资金在部门间的分配格局、财政根据机构和人员变动情况,相应调整支出规模,有利于财政对经济结构和布局的宏观调控。三是有利于控制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

4.预算编制具有完整性。部门预算将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统一进行分配,作为政府宏观调控财力来使用,避免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增强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另外,可以避免不同部门、单位的资金性质不同、来源渠道不同,各种资金如行政经费、科研经费,基建支出等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分配和管理的现象,这就使财政可以对一个预算单位的经费整体使用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5.预算收支分类体系较为完善。部门预算有利于细化预算编制和强化预算约束,保证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它不仅包括了预算内资金,还包括了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甚至包括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便于财政资金的综合管理。

6.预算编制职能清晰。部门预算使得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分工明确,避免在预算编制上政出多门,保证了预算编制的质量和效率。明确了由预算管理部门编制预算,其他业务部门不得为其管辖的部门争预算、随意调整预算。

部门预算在预算执行方面比传统预算方法更具优越性:

1.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批复落实到具体项目,可以保证及时下达和执行预算,及时拨付专项资金,避免年底突击花钱,保证了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质量。

2.部门预算提高了预算的透明度,各主管部门了解财政总的资金情况,突破了预算编制质量的局限性,解决了预算调整普遍而频繁,“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问题。

3.部门预算严格按照人大批复的预算,分月分季按进度拨款,避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资金过于分散,使大量的资金沉淀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造成资金调度不力和使用效率低下。财政部门也不必应付于日常预算追加和迫减,可以集中精力研究深层次的财政问题。

二、加快推进部门预算,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部门预算初步打破了“基数预算”法,采用了将“养人的预算”和“办事的预算”分开编制的思路,即“零基预算”法。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区别不同行业的管理成本差异,参照历史上的经费供给水平,建立标准定额指标,结合经济性因素、政策性因素和管理性因素变化,核定各单位支出预算。

1.人员支出预算。对于实行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的预算单位,按照财政工资统发数和统发之外财政供给项目据实核定。对于未实行财政统发工资的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门测算的人均定额标准,依据编办、人事和财政部门核定的编制内实有人数核定。首先,建立机构、人员信息库(目前市直机关已经建立),建立人员支出定额标准分类,对于实行工资由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综合考虑财政统发数、福利费、住房公积金、年终一次性奖金等统发外项目,一并核定人员支出预算。对尚未实行工资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在核实实有人数的基础上,参考以往年度预算供应水平和实际开支水平,考虑政策性调整和增资等正常变化因素,分别确定人员经费标准。结合预算年度职工增资、正常晋职晋级,住房公积金标准调整等因素,最后核定预算年度人员支出定额标准。

2.公用支出预算。按照财政部门测算的人均定额标准,依据编办、人事和财政部门共同核定的编制内实有人数核定。首先建立单位经费支出信息库,即预算单位的正常经费开支、各项收入、办公设备、项目备选计划、政府采购计划等内容;其次根据预算单位的级别、规模,职责范围及工作量差别,结合单位的工作性质、原支出水平、收人情况以及财力可能等,将各单位的公用支出定额标准划分档次;最后核定公用支出定额标准。

3.实行专项支出项目备选预算。由市财政会同各级主管部门,根据各部门的的事业发展要求,编制三至五年的中长期项目备选规划,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视项目轻重缓急确定优先顺序,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纳入专项支出项目备选年度预算。

4.政府采购预算。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中的大宗和大型设备购置,以及财政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通过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实行政府集中统一采购,并相应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通过编制部门预算,细化了预算编制的内容,规范了政府资金管理,提高了预算的可执行性。将“养人的预算”和“办事的预算”分开编制,将大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上一篇: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内容 下一篇:论企业会计与企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