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7-13 02:23:44

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摘 要 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训练队、代表队等形式,组织在体育方面有一定才能和爱好的学生进行训练,能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有效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并通过训练或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对全体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普及和增强在校学生及社会成员体育运动意识、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课余体育训练的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对各种情况充分考虑,处理得当,必将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造成负面影响。笔者通过对多次带队参加校、市、省级比赛的情况进行总结,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普通高校 课余体育训练 重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Several Problems College After-school Sports Training Should Focus on

LUO Gang

(Commercial College of Guizhou, Guiyang, Guizhou 550004)

Abstract Through the use of spare time training team, team, etc., there are certain aspects of the organization in sports and hobbies to students for training, to fully develop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ies, effectively enhance physical fitness, students' team spirit, and improve athletic skills. And through training or participate in various competition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all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popularity and awareness of sports in school and community member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fter-school sports training effect will b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f fully considered all cases, handled properly, will achieve good results, otherwise, may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even cause a negative impact. The author attends school by repeatedly led, city and provincial competitions to summarize,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college; after-school sports training; focus on

近些年,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非常重视,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体育局及相关单位和组织也认真贯彻相关精神。在这个过种中,除了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不断加强学校体育课教学组织和管理,同时,课余体育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也被广泛采用。对于普通高校来说,由于课余体育训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更受到学校的重视。

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主要选出在体育方面有一定才能和爱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训练队、代表队等形式组织进行训练。根据组织单位的不同可分为班代表队、学院(系部)代表队、校代表队、省代表队等,训练项目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训练目的和竞赛安排有田径、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乒乓球等。通过组织训练和比赛,能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有效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通过训练或组织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使周围的同学对各类活动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把更多的同学吸引到这些运动中来,对普及和增强在校学生及社会成员体育运动意识、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训练的同时,注意处理好下面的问题,相信会对训练的结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1 积极主动地和领导及相关人员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

积极主动地和学校领导沟通,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是课外体育训练取得成功的关键。课余体育训练不仅需要人,也需要资金的支持。除体育类院校外,由于多数领导没有从事体育方面的工作经历,对体育方面了解不是很全面,这就需要训练的教师和部门负责人主动与领导沟通,让领导知道课外体育活动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的知名度及对学生团队意识培养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对训练给予合理的支持。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精神、经费、人员支持等方面。如果领导能通过观看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在适当的时候亲自给队员鼓劲,队员更能清楚认识到自己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队员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经费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队员适当的生活补助、场地器材的补助、队员训练和比赛的装备、训练环境的改善等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有了资金的保障,队员有更好的训练条件,为取得更好的成绩创造条件;人员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训练中,需要得到院系领导、课任教师、辅导员及同学等各方面人员的支持,如果领导重视,相关人员支持,队员少了很多后顾之忧,并能得到一定的关心和帮助,对队员全身心投入训练争取更好的成绩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 加强普及,广泛宣传,扩大影响

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个体育项目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果大家对某项体育项目一无所知,关注程度会比较低,队员得不到观众的鼓励,观众看不懂,不会欣赏,那么活动将失去激情和活力。对此,学校在体育活动中要加强相关运动项目基本知识、竞赛规则等方面的普及,并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培养更多的爱好者和参与者,才能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并从中选拔出更优秀的人才,吸引大众参与是最好的宣传方式,为此高校可以选择一部分比较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活动项目,在当地组织举办市民邀请赛,邀请广大市民或者目标群体参加某些体育项目的比赛。在这种参与性的互动过程当中将一些比赛的规则,运动的精神等课余活动项目向群众普及开来。此外,通过人才培养提高其运动水平,再通过训练和竞赛等形式扩大影响,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扩大影响,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

3 安全意识要放在第一位,防止意外事故

安全第一在训练中一定要落实到实处,在训练和竞赛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队员和指导教师及其他人员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因素。队员在训练或竞赛时可能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规范、疲劳、组织安排不合理造成队员间的冲撞等因素出现受伤的意外情况,也可能对器材使用没有遵守安全要求而造成自身和别人的意外伤害。在训练之前,要加强安全教育,除了个人合理安排的教育,要特别强调器材使用的安全要求,要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进去,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有处理事故的预案,出现意外事故要快速合理处理,减少造成的影响。加强参与者的安全意识,首先应当在教授活动规则的同时,及时向大家介绍各个动作的要领,经常出现事故的地方,以及活动本身的危险系数等等。只有事前做好教育和解说,才能确保在活动过程中运动者能够更加自觉强化安全意识。

4 训练安排合理,不能急于求成,成绩稳步提升

成绩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时还可能出现下降情况,在训练中要根据竞赛时间合理安排训练周期,使队员在展示或竞赛时表现出最佳状态。在训练前,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包括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及每次训练课的计划,并根据个人和集体制定相应的计划,在训练过程中有时需要根据训练时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队员训练的量和强度要合理,合理的强度和量是要的,但不能一致沿用我国传统的大运动量的方法。身体素质练习和专项技能的训练也要合理安排,达到一个合理的匹配,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针对一些课余体育训练项目的特点教师和组织人员可以首先制定一个系统性和科学新较强的训练计划,对于技术要领过多的项目与运动量过多的体育项目区别对待。结合运动本身对一些体育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5 服务意识要跟上,保证运动员良好的训练状态

指导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要从队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多为运动员着想。由于队员都是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学生可能出现复习时间减少、就餐时间与学校食堂不一致、一些学校和院系及班级社团等组织的活动不能参加等很多种情况,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提前出面做好相关安排。要考虑到学生练习可能出现的各种肌肉反应等情况,通过合理的放松、中药浸泡、热敷等多种方法进行干预,使学生的身心各方面都能处于良好的状态,保证训练的良好效果。总之,教师的服务意识对于整个训练过程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教师不但要从具体的措施上,而且应当从整个教育教学理念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式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余时间能够被充分利用起来,学生的技能和体能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充分的提升和展示。

6 必要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引导,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主动地全身心地按指导教师的安排进行训练,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如果队员被动参加训练和竞赛,队员的运动潜能得不到充分的挖掘,成绩的提高程度必然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指导教师可通过专题讨论、队员之间和指导教师与队员间的交流、阶段总结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队员思想上的问题,并用合理的方法予以化解,加强训练纪律的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安排心理教师介入,提前干预,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训练时队员良好的状态,才能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心理素质对于体育运动的影响至关重要,许多运动员就是过不了心理关才在比赛中无功而返,同时心理素质在平时的训练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将心理素质的疏导和教育作为日常教学中的一件大事。

7 正确处理训练成果,使体育运动得到升华

即使每个队员都按指导教师的安排认真训练,成绩显著提高,但在训练及竞赛中由于对手的优异表现或自己的失误,成绩可能出现不稳定的情况,队员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理性看待所取得的成绩。在个人取得好成绩时要学会与队友及朋友们分享,因为成绩背后都有大家的付出;在队友出现失误时要学会包容,主动分担别人的压力,充分发挥团队的精神。特别是在竞赛时,首先要想到我们是作为一个团队在参赛,充分体现集体的力量和精神,使我们整个集体都融入其中。

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训练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训练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充分发挥积极因素的影响,尽量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或将消极因素引向正面,化消极为积极,主动合理处理各种问题,必将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185-227.

[2] 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3):15-17.

[3] 童传东.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融合[J].中国学校体育,2006:20-21.

[4] 黄明远.高校传统体育课与拓展训练结合的实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09(7):44-45.

[5] 罗文锋.浅析拓展运动与学校体育教学的融合[J].体育世间.学术,2010.7:29-30.

上一篇: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化工专业谈 下一篇:教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