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建:抓住世博机遇发展文化产业

时间:2022-07-13 01:30:52

花建:抓住世博机遇发展文化产业

[学人档案]

花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长期从事文化产业、创意经济、城市战略、体育产业等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世界银行、部委和省市、世界500强企业等重点项目30多项,参与中国成都市和上海市加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申请报告的撰写工作。荣获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50周年学术贡献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在海内外出版《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等10多部研究著作。

世博园挟江而建,是一个蕴含深刻规律的巧合:历史上的上海城,是依托于江海交汇的国际航运而发展起来的,而2010年的上海又将沿黄浦江两岸开始新的文化布局

让“创新”的旗帜

激发文化能量

新沪商:2010年上海世博会共吸引了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在这个大舞台上,世界各国的参展方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的主题,通过展示、活动、论坛等形式,来展现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毫无疑问,这也是一场多元文化碰撞的盛会。您作为研究文化产业的专家,觉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给上海文化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花建:2010年世博会作为全世界最盛大的会展活动,是对人类科技、经济和文化成果的一次大交流、大检阅。它高举的“创新”旗帜显然会给上海文化产业带来巨大的机遇。

从历史看,世博会就是文化创新成果的聚集地。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提出了“一切始于世博会”的口号,也注定了历届世博会都将成为新思想、新理念、新产品、新文化的聚会,催生了人类在文化、旅游、创意、会展、博览等领域的新成果,也鼓励有识之士去开发前所未有的文化创意内容和产业组织形态,给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有力的推动。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创新的七个重要来源,特别是各种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的组合应用。在世博会上,这七种创新的来源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发出来,给予人类的文化生产力以巨大的推动。

就以1851年伦敦世博会来说,它一共吸引了630万来宾。城市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呼唤着新的生产力。为了解决如此巨大人流的观光和接待工作,托马斯・库克父子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分别在伦敦和欧洲大陆进行接待工作,整个伦敦世博会期间,他们共接待15.6万多名参观者,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后来,这对父子成立旅行社,名字就叫做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旅游机构,为全球的文化旅游产业揭开了最初的篇章。

我们再看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它把对历史、人文和民俗的开发纳入了世博会的视野,从全新的视角发现了民俗文化的价值。巴塞罗那为迎接世博会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西班牙民俗村(Poble Espanyol),它建在一片风景优美的丘陵上,一共有114座单体建筑,保留了西班牙各个省份和城市最有代表性的民俗风情。石子路两旁,各式各样的房屋如古希腊式、罗马式、哥特式、穆斯林式、地中海乡村式等展示了西班牙历朝历代的文化变迁,开辟了以民俗村为载体推动遗产保护、创意设计、旅游商业相结合的新模式。而1992年塞尔维亚世博会,为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00周年而举办,它有一个响亮的主题――“发现的时代”!这种发现也包括对世博会内容组合的再发现:表演、娱乐和狂欢也应该是世博会的重要内容。这次世博会历时176天,举办了3万场演出,吸引了4181万人次参观,其中33.5%是外国来宾,许多观众在艺术氛围感染下也加入了演出的行列。这是世博会历史上规模最盛大的演出盛会之一,开创了全球演艺狂欢的壮举。它那只白色羽毛、鼻子七彩的大鸟吉祥物,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文豪的名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可见,2010年世博会也必将赋予上海的文化建设一个空前的发展机遇。一位美国学者指出:21世纪初叶影响全球的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信息化,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在连续30多年至今方兴未艾的中国城市化浪潮中,上海是中国大陆现代化程度最高,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1851年,当第一届世博会诞生的时候,上海刚刚走向城市化的道路。而在以后的100多年里,上海率先经历了中国城市形成、发展和壮大的每一个关键历程。

从申办世博会到举办世博会,上海抓住了这一历史性的重大机遇,当然能以“世博之城”的大手笔,把文化产业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看,上海文化产业在2008年达到总产出3304.8亿元,增加值780.11亿元,占上海GDP比重达到5.7%。上海以占全国土地0.06%的面积和1%的人口,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占到全国的11%左右。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看,上海开创了在中国所有城市中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重要指标的近30项全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的纪录。比如上海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有线网络系统,用户数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一;上海在利用数字化技术提供文化内容和服务方面位于前列,包括上海的网络游戏产业营业收入占中国的50%以上;拥有全球技术最先进的IPTV网站(PPlive,PPstream)等;上海拥有全球规模最大、会员人数最多的中文文学网站;上海拥有全球九大A级电影节之一即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拥有中国城市中规模最大、最活跃的演艺市场,上海演艺业的票房销售额是中国所有城市的第一名;上海的演出场次之多是中国所有城市的第一位;中国所有城市的单一剧场营业收入中,上海拥有全国的前三名:即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上海马戏城;上海的电影院票房销售额连续14年排名中国所有城市的第一名,中国单一电影院的票房销售排行榜的10强中上海拥有三强等。这些都是上海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

不过,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上海也需要更大的创新活力和创新规模。而世博会恰恰是最好的时机。在世博会“创新”旗帜的感召下,在产业的规模、能级、效益、品牌和国际影响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就。

让上海的文化空间布局

更有魅力

新沪商:2010年世博会开创了世博园分浦西浦东两片、黄浦江在中间横穿而过的总体布展格局,以实现辐射全市的展出效果。您觉得这一新的展览模式对上海的文化空间形态和文化产业布局会不会产生影响?

花建:其实,世博园挟江而建,是一个蕴含深刻规律的巧合:历史上的上海城,是依托于江海交汇的国际航运而发展起来的,而2010年的上海又将沿黄浦江两岸开始新的文化布局。

从19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万商云集的态势,上海的工业形成了沿江(黄浦江)和沿河(黄浦江的支流苏州河)发展的特点,而上海的主要文化机构如出版业、报业、电影业、唱片业、娱乐业等则集中在市中心商业区。跨入21世纪,上海的城市综合规划从市区600平方公里扩大到包括郊区在内的6000平方公里。从纽约、伦敦、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的文化设施布局看,上海无疑吸收了它们大多数沿水岸和中轴线分布、形成组团式结构的经验,既根据文化生产力布局的需求,又结合上海世博园的建设,建设一系列新的文化产业功能区。这一点,在全国城市中也具有创新的示范意义。

在我看来,上海文化产业可以利用世博园建设的浩荡东风,逐步形成一横(东西中轴线)、一纵(南北主题带)、两河(黄浦江和苏州河)、多圈(功能圈)、多组团(特色文化街区)的空间形态布局。

首先是沿横贯城市东西的文化中轴线,依托大虹桥交通枢纽港的建设,从西郊的会展休闲娱乐圈,沿延安路中轴线,一直延伸到浦东新区的迪斯尼乐园、张江动漫谷、数字化出版基地、外高桥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等,建设规模雄大的文化产业带。与此同时,以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横跨黄浦江两岸的世博园为新起点,也能形成集聚文化资源和发散文化魅力的辐射中心,大致沿上海南北高架道路的中轴线展开,使旺盛的文化活力直达上海的南北两翼。

“春江绕城多妩媚,奇楼依水有神韵”。根据上海在21世纪的城市发展战略,上海沿海、沿黄浦江、沿苏州河等水系开辟大宽度的滨海、滨江、滨河文化休闲娱乐走廊,也可以把黄浦江和苏州河生态环境整治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结合上海世博园的建设,使得过去老工厂老城区密集、综合环境较差的滨江、滨河地区,成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化生产力密集之处,并且利用市中心上海大剧院、世博演艺中心、上海博物馆、上海音乐厅等云集优势,建立环人民广场文化圈,戏剧大道,以及浦东陆家嘴、徐家汇、五角场、迪斯尼乐园、临港产业带等多个文化产业圈与多个特色文化街区,形成纲举目张的空间布局。

可以预见,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和之后,上海的文化产业功能和设施布局,将兼顾产业规模集中和服务适度均衡的原则,使文化生产力的解放与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相适应,形成更加富有活力和魅力的城市文化空间布局。

为中国文化建设

献上智慧果

新沪商:在筹办和主办世博会期间,上海文化建设完成了包括上海世博演艺中心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工程。你觉得这些工程向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哪些重要的启示?

花建:美国学者佛罗里达提出:世界上的创意城市,大多体现了三T规律,即三个T打头的英文单词:Talent人才,Technology 技术, Tolerance包容性。上海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创意城市――设计之都,在筹办世博会的过程中,正展现了国际化的包容胸怀,体现了世界资源、中国创意、人类共享的运作能力。

就拿文化演艺业来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全球娱乐演出的一次盛大荟萃。整个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将举办近2万场文艺演出,其中将包括世界一流的音乐、歌舞、舞蹈、马戏等演艺节目,还将举办许多文化演艺娱乐的交易和交流活动。上海的演艺和娱乐产业与资本、产权、衍生产品等市场的开发结合起来,开展演艺节目的推介、交易、展演、培训以及衍生产品的开发,使得上海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演艺狂欢节之都。

世博园里拥有18000个观众席的上海世博演艺中心,以飞碟般的优美造型让人惊叹。它的整个设计、谋划和营运,则是上海吸引国内外资本投入上海演艺产业的一次创新之举。它吸引了东方明珠国际交流有限公司、著名的体育娱乐现场经营企业AEG和NBA(中国)共同经营,而NBA(中国)又吸引了李嘉诚基金会、迪斯尼旗下的ESPN公司、中银投资、联想控股、招商局中国基金有限公司等联合出资购买了它的11%股份,形成了一个不断增值的文化产业链。这证明了上海开发各类世博会文化产品,包括世博会演艺项目和“世博之后”的演艺市场,以及相关的文化要素市场和文化投资市场,都具有广阔的空间。

上海利用2010年世博会,在大力发展艺术品产业上也将大有作为,其核心是积极推进艺术内容的创意和产业化的成果转化,让人们的生活更有意味和更有美感。上海世博会吸引的7000万观众和密集的政府交往及商务活动,都需要大量的艺术品、工艺品和纪念品。目前,上海世博会的特许产品经营包括家居用品、文具、服饰、礼品和小饰件、时尚饰品、媒体产品、休闲小食品、个人护理用品、软件技术产品及玩具和游戏等10大类,其中大量与文化、娱乐和创意密切相关。同时,上海世博会有10万平方米的商业服务面积授权企业经营,为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参展工作人员以及7500万参观者提供工艺美术品和旅游纪念品、商品零售和其他各类服务,这也给上海的工艺美术和纪念品设计研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案例是,2009年10月,在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上,著名的工业设计公司-NOVA浩汉公司,推出了汽车和摩托车设计新理念,也推出了时尚茶壶等一大批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NOVA浩汉公司的领军人物陈文龙是世界工业设计协会唯一的华人理事。该公司本来是以工业设计特别是汽车和摩托车设计为特长的,它在上海的设计大本营特意开设在嘉定汽车城附近。而这一次该公司把汽车和摩托车设计的理念应用到了工艺美术品和旅游纪念品领域,他们创意推出的时尚茶壶、创意茶具等一大批工艺美术品和旅游纪念品大受欢迎,连展品也被客户踊跃购买。由此可见,借助2010年世博会的机遇,上海发展艺术品及旅游纪念品将跨上新的台阶,从艺术品的“本地研发”发展到“专业设计”,从艺术产业的“在地服务”发展到“异地销售”和“全球推广”,真是大有可为。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和之后,将荟萃中国和全球的演艺优秀节目,这将大大提升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吸引力。这使我们联想起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向全世界传播了一个开放、自信、古老而年轻的中国,而这一国家文化工程邀请了日本著名时装设计师石冈瑛子担任奥运会开幕式的服装设计师。日本《朝日新闻》在2008年8月13日刊登文章《奥运会是中国成为文化大国的跳板》,指出:“中国正在谋求成为一个国际性文化大国。张艺谋起用石冈瑛子的理由是,她拥有东方的DNA,并且在国际舞台上表现活跃。北京吸纳跨越国界的创造性,今后也许会成为亚洲文化圈的霸主。”日本人对中国奥运会特别是开幕式的文化开放举措,给予如此高的评价,恰好证明:利用2010年世博会机遇,展示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将有力地推进上海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

把上海建设成为

“双世博”之城

新沪商:您认为在“世博后”期间,上海文化建设可以谋划哪些重点项目?您有哪些重大的对策性建议?

花建:我建议上海在“后世博”时代,要利用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综合类世博会)的设施、资源和经验,再接再厉筹办2020年前后的第二次世博会(专业类世博会),以空前的大手笔为上海文化谋划新的蓝图,成为中国第一个“双世博之城”。

根据国际展览局有关规定,世博会包括两大类型,其中的注册类(又称综合类)世博会一般主题恢宏,展期6个月,要求参展国出资建造各自国家馆,一个国家申办两届综合类世博会须相隔15年;而认可类(又称专业类)世博会则主题相对单一,展期一般为3个月,主题包括生态、陆路交通、狩猎、娱乐、原子能、山川、城区规划、畜牧业、气象学、海运、垂钓、养鱼、化工、森林、栖息地、医药、海洋、数据处理、粮食、花卉等。历史上,有多个国际大都市先后举办过综合类世博会和专业类世博会,成为“双世博之城”。如巴黎举办了1889年的综合类世博会,又举办了1937年的专业类世博会,后者的主题是“现代世界艺术和技术”,荟萃了各国的大批艺术品和技术发明;又如日本大阪举办了1970年的综合型世博会,又举办了1990年的专业类世博会,主题是“人类与自然”,以世界范围的园艺和花卉为主要内容,同时作为庆祝大阪“新的开端”100周年的纪念活动,吸引了2300万参观者,成为东方国家第一次举办的大规模国际庭园博览会。

上海作为世界大国的特大型都市,有信心建设好中国的“双世博之城”。我们应该借鉴巴黎和大阪等国际城市的经验,使2010年和2020年前后两次世博会形成“一大一特,前后呼应,成本更低,效率倍增”之势。如果说上海举办2010年综合类世博会,聚焦于人类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体现“胸怀和前瞻”;那么,我建议上海申办2020年专业类世博会,则突出上海作为世界城市和创意之都的能级、贡献和魅力,体现“能量与优势”。

“凡事预则立”。上海申办2020年专业类世博会,可以前瞻设计,尽早谋划、精细操作,以两大主题作为候选:其一是.“人类运输的新境界”,以展示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优势。2010年的上海是全球第一大港,第二大集装箱港,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民用大飞机项目正在带动上海制造业的结构调整,成为中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一个突出亮点。可以预测:到2020年前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将全面彰显,形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形成以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为代表的“四港”和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网和内河航道网为代表的“三网”建设。以“人类运输的新境界”为主题的专业类世博会将结合上海模式,启迪人类创造新的运输时代。其二是“城市与艺术的交融”,展示上海在后工业化时代,正在不断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和艺术氛围,并且邀集全世界的城市,共同来展示城市与艺术相交融的无穷魅力。

在上海举办的又一届世博会上,将从带有地标性的大型文化场馆,到遍布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从创意之都的盛大会展与节庆,到带有国家规模和国际规模的各类艺术市场,从形态各异的建筑艺术和环境艺术,到文脉传承的民俗技能和民间文化,全面展示上海引领“生活艺术化、城市创意化、消费体验化”的潮流,显示文化艺术已经真正成为城市的活力之源和动力之脉,让人们真正体会文化大都市的艺术享受和生活质量,启迪人们去创造更为科学、更具有人文精神的城市艺术模式。

上一篇:张亚勤:微软的上海梦 下一篇:民间投资如何才能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