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智障学生实用数学课堂中生活化学习情境的创设

时间:2022-07-13 11:10:33

中度智障学生实用数学课堂中生活化学习情境的创设

中度智障学生数学课堂中“生活化”情境是他们生活经验的浓缩,创设中度智障学生活化情境旨在让中度智障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打通数学与生活的通道,积极调动中度智障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使中度智障学生能充分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增强中度智障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实用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生活中实用的数学能力和良好的用数学的习惯,以中度智障学生发展和缺陷补偿为本,面向全体中度智障学生的符合其特殊需要并挖掘其潜力的和谐有个性的发展,将中度智障学生培养成为自立于社会或半自立于社会的人,使其具有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一、中度智障学生数学课堂中生活化学习情境的创设原则

1.尊重中度智障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

选用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情境不仅是中度智障学生的生活范畴,同时应该是中度智障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是成人的生活经历或者说是教师的生活经验,也不能是普通的正常孩子的生活经验,应该是能触及其心灵的,能真正调动其生活经验的情境,中度智障学生真正经历过的生活,是他们学习的源泉。

2.适合中度智障学生年龄身心特征的原则

中度智障学生由于大脑有缺陷或受器质性损伤导致了认识活动有着稳定,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也保留了直观动作思维的特点,概念的形成过程缓慢,概念零乱、模糊,感性认识胜于理性认识,对知识掌握得慢,但遗忘得快等身心特征,在生活化学习情境的创设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度智障学生的这些特征。这样的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才能调动中度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使中度智障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3.提问要注意宽广性和指向性结合的原则

数学课上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应该是为中度智障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中度智障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化的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中度智障学生思维缺陷的补偿提供土壤。问题不能太宽泛,否则中度智障学生无法回答;也不能太窄,指向过于单一,中度智障学生的发散思维不能得到发展,而且课堂气氛会比较沉闷,因而,在出示生活化情境后提问一定要注意宽广性和指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法

1.讲述的方法

讲述是一种中度智障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讲述尤其是生动的讲述是创设数学课堂中生活化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为此,培智学校的教师要将丰富的感情寓于形象化的叙述中,以师情激生情,以师心动生心。

2.直观演示法

教师的示范和中度智障学生的实践相结合,通过观察、演示,进行小实验、小操作等方法来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引导中度智障学生积极思维,逐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强烈的感知的基础上逐步熟悉概念和掌握法则,同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3.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中度智障学生数学的生活化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中由3~4名智障中度智障学生组成异质的学习小组,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和小组中的中度智障学生共同合作、讨论、交流、互相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是中度智障学生的思维媒介的一种,在讨论交流中让中度智障学生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激发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兴趣,这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气氛的方法。

4.质疑问难法

通过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吸引中度智障学生思考、学习,可以有两种问题情境:全课问题情境与阶段问题情境。全课问题情境是指创设于课堂教学初始时的整节内容概要性的问题情境。阶段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某一个阶段,紧扣某一个有关全课的小问题创设的问题情境。

5.联系实际法

中度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中度智障学生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在中度智障学生的数学课堂中要多联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加深中度智障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三、误区及对策

许多智障学校的教师由于对创设教学情境的意义和作用在理解上还存在着偏差,经常导致教学情境的价值缺失,甚至出现为情境而创设情境的现象,这种流于形式的教学生活化情境很难真正起到为数学教学服务的目的。

1.走出“买椟还珠”的误区,让生活化情境为教学目标服务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要服务于教学目标,而不能成为花架子,不能作为课堂的摆设。在吸引中度智障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中度智障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应该让中度智障学生体验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等,更好地完成数学的教学目标。

2.走出牵强附会的误区,让生活化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

中度智障学生的教师应该在生活这个数学大课堂中,采撷、提取数学素材,所创设的生活化情境要服从教学内容,创设的情境与教材内容要具有针对性,不能把教学内容丢在一边,脱离中度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

3.走出浅尝辄止的误区,让生活化情境为教学重点、难点服务

情境的创设不能只停留在导入部分,而是应该与后面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有密切的联系,使其成为为中度智障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服务的一种形式和手段。

4.走出流连忘返的误区,让生活化情境转化为数学素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给中度智障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创设的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尽可能地把一些知识的发生过程详尽地展现在中度智障学生的面前,让中度智障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然而,在进入生活化情境之后,如果时间太长,没有变化,中度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衰减,有限的求知欲就会淡化。因而教师需要把握时机,张弛有度,启发中度智障学生积极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由情境自然的过度到对知识的学习。

5.走出朝三暮四的误区,让生活化情境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每一节课中对中度智障学生感官刺激强的情境创设不宜过多,一般一个,或者二个,尽量只设一个主要的生活情境。主要生活情境的创设要注意贴近中度智障学生的生活,使中度智障学生产生亲切感,能诱发中度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蕴涵与新知识学习的密切联系,尤其是生活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能在同一个教学情境中展开。

总之,创设新颖、有效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发挥中度智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度智障学生的潜能,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中度智障学生缺陷补偿的阵地。让生活化数学成为中、重度智障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作者单位 金桥根: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张美华:浙江省杭州市紫荆花学校)

上一篇:与孩子心连心,做一位美丽的老师 下一篇:批改数学作业也可发挥评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