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H法规的正负效应分析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时间:2022-07-13 10:57:00

REACH法规的正负效应分析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摘要] REACH法规是欧盟关于管理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的一个新法规,于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该法规的实施,对我国乃至全世界化学品及相关产业的进出口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REACH法规的正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REACH法规 技术性贸易壁垒 WTO

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和经济持续迅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欧盟也逐渐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盟国。但在中国与欧盟贸易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的同时,双边的贸易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欧盟一再在中国对欧出口中设置重重贸易障碍,给我国的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据统计2007年,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TBT)公告达30多项,如EUP指令。其中REACH法规的生效,成为我国加入WTO后最大的贸易壁垒。

一、REACH法规的颁布

随着国际贸易中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逐渐削减和废除,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继续成为广受关注的非关税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仅在数量上逐年增加,并且越来越呈现出体系化、扩散化的趋势。REACH法规作为欧盟的化学品管理法规,其出台是与这种趋势相一致的。

REACH法规全称为《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案》,它的实施将取代欧盟的《危险物质分类、包装和标签指令》等40多项有关化学品的指令和法规,对欧盟市场上和进入欧盟市场的所有化学品强制要求注册、评估和许可并实施安全监控。REACH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法令或法规,而是一个涵盖化学品生产、贸易和使用安全的综合性法规。它将欧盟市场上约3万种化工产品和其下游的纺织、轻工、制药等500多万种制成品全部纳入注册、评估、许可3个管理监控系统。该法规规定,凡在欧盟生产、销售和使用量超过1吨/年化学原料、配制品和制成品,必须按其所含化学物质的成分进行注册,同时要证明所使用方法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风险能有效控制。因此,欧盟REACH法规实施后比其它贸易壁垒更为严格,影响范围更广。

二、REACH法规的影响

REACH法规是迄今为止关于化学品管理最为复杂的法规。该法规管理和程序复杂,涉及面广,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1.正面影响

(1)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REACH法规的实施,是为了避免化学品对空气、水、土壤和建筑物的污染,以及防止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尤其是提高对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持久的、生物积累的和有毒的物质)的控制。因此,REACH法规从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出发,对化学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废物处理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化学品的生产企业进行结构调整,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加快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进程。同时,它通过收集化学品的详细信息,建立庞大的全球化学品安全数据库,以便对化学品的流通进行全面系统化的管理和长期监控,从而最终达到将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目的。

(2)有利于我国出口企业改进技术,调整产业结构:REACH法规实施后,我国的企业为了出口,势必会对现有的技术情况进行改革,进行产业调整,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一定积极的影响。

2.负面影响

(1)影响范围涉及面广: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出口到欧盟以中小企业为主,化工产品品种众多,出口产品多数为大宗、低值、原料性的、生产过程污染比较严重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涂料、燃料、橡胶、塑料制品和有机中间体等领域,2007年,我国向欧盟出口化学品涉及923个海关税则号,出口10吨以上的企业12436家,其中出口1000吨以上企业798 家,这些企业需要在3年之内完成注册。出口量超过1000吨的有360多个品种,这些品种也必须在3年内完成注册。因此,欧盟实施REACH法规,中国至少将会有730多种出口欧盟的化学品面临注册、评估、许可等考验。在石油和化工产业链中,纺织、轻工、家电、IT等行业,凡使用化学品的产品,出口到欧盟,均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这些有出口潜力的下游产业,产生贸易障碍。

(2)进出口成本增加:欧盟估算认为,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费用约需8.5万欧元,每一新物质检测费用约需57万欧元。由于所有物质检测和注册的费用均由企业承担,REACH法规生效后的最初11年内,欧盟本国化工业需付出的直接成本为23亿欧元,整个工业部门(包括金属、纺织品、电子和汽车)的总成本估计在28亿-52亿欧元之间,我国企业每年为REACH所要负担的成本为5亿~10亿美元。高额的注册、评估费用必将转入产品成本,将使我国出口欧盟产品的成本提高约5%,进口欧盟产品的成本增加约6%。我国化工企业的进口成本相应增加,这不仅影响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的发展,还将导致相关下游产品成本的连锁增加,影响我国纺织、医药、轻工、电子、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出口成本增加,对我国企业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将大大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

(3)容易造成生产转移:REACH法规出台后,对化工产品的管理加强,成本上升。那些原本就成本高、利润小、对环境有污染、危及人体健康的化工产品,其生产很可能将会从欧盟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也极有可能转移到我国生产。

(4)REACH法规引起的链锁反应,将导致国际贸易环境恶化。随着欧盟REACH法规的出台,经济、技术发达国家将竞相效仿出台各自的化学品管理法规,如美国、日本,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现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游戏规则,使我国企业产品出口遭受的障碍扩大,对我国化工及相关产品的出口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三、我国应对REACH法规的措施

1.政府协会积极联手

由于我国受到REACH法规影响的企业、行业多,各级政府或行业协会可以联合起来,为企业提供应对措施,如提供REACH法规的咨询平台、开展培训等。如江苏开展应对欧盟REACH制度宣传培训班,为企业解读欧盟REACH法规及最新动态、介绍出口企业应对欧盟REACH法规措施,指导企业做好有关“预注册”各项准备工作,以及下游产品企业建立“符合性评估报告”,受到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2.把握预注册阶段

REACH法规对不同的化学物质的进口提出了不同时间的预注册要求。如对于年产、年进口量超过100吨的物质或水生毒性物质应在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注册;对于年产、年进口量超过1吨物质应在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注册。同时欧盟REACH法规中设置了预注册过程,通过预注册过程,各有意向注册某种化学品的企业可以向欧盟进行登记,成为潜在的注册者,就可以参加物质信息交换论坛(SIEF)。通过信息交流,避免重复试验。在信息交流论坛上,可实现:查询是否已有试验研究;试验成果持有人向查询人提供数据;商谈费用分摊;如没有试验,则参与者们协商试验承担者及费用分摊;如试验成果持有人拒绝提供,管理局应适时提供研究摘要,成果持有人有权要求费用平摊。所以,企业应抓紧预注册的时间,企业通过预注册过程,进入物质信息论坛而成为物质注册的发起人之一,就可以与其他企业平摊费用,从而大大减少企业的注册成本;企业也只有完成了预注册,才能争取到进入欧盟市场的机会。

3.加大技术投入和科技创新,提高企业自身产品质量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竞争力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必须加快技术进步步伐,使技术创新能力有新的更大的提高。因此,企业应积极寻求替代技术,减少化学物质使用量;采取严格的生产措施,防止产品中化学物质的释放;努力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不断跟踪各国技术限制法规、技术标准和实物水平,采用高新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调整我国企业产品的质量指标,适应国内外市场不断提升的需求。

4.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

欧盟REACH法规将更多的控制化学品风险的责任从管理部门转到企业,企业成为应对REACH法规的主体,因此,企业要与国内的相关企业之间、与国外的相关企业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加强合作。一方面,企业可以与国内外同行、国内外先进的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与欧盟相关的咨询机构进行合作,及时获得信息方面的支持,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另一方面,由于REACH法规规定注册代表资格限定为欧盟范围内的企业或自然人,企业间可联合,先分享信息,然后争取一起预注册,适当分摊注册费,降低注册成本。

参考文献:

[1]武长海:2007年欧盟国对华新贸易壁垒分析[N].中国经济时报,2007(12)

[2]王芳:技术性贸易壁垒正负效应分析几我国应对措施[J].科技信息,2007(4)

[3]黄艳艳:欧盟新贸易壁垒《REACH》法规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8(1)

[4]李娟:析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22);

[5]王超徐静珍:我国出口企业应对REACH法规的措施初探[J].中国市场,2007(49)

上一篇:我国汽车租赁业的发展瓶颈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新公司法在落实公司环境责任方面的制度缺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