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物流管理专业2+1人才培育

时间:2022-07-13 10:39:47

剖析物流管理专业2+1人才培育

一、引言

十二五规划伊始,教育部在稳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明确提出要跳出教育看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面对“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这对日渐加深的矛盾,恰如一个魔咒困扰着学生、家长、学校,更困扰着这个社会。随着企业对人才实践技能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加剧,扩大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唯一出路。正是在这个背景下,“2+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加速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认为是继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之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泉”,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悉,“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人才缺口达到600万人左右,尤其是有一线操作技能的管理人才的缺口更大。为响应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适应市场需求,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二、高职高专“2+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及原则

(一)内涵。所谓“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三年制学生的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两年在学校进行以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培养职业素质,再用一年到企业接受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2+1”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有效模式之一。其目标定位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人才。

原因在于:学校教学环境不等同于真实工作环境;实训模拟工作任务与真实生产任务不相符;学校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不可能与真实的工作内容和生产内容完全吻合,有差异和脱节;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企业生产和管理中不断涌现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学校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设施的建设方面不可能完全同步。尽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职高专人才有“2+1”,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多种模式,但是从现阶段学校和企业所处的环境、条件来看,“2+1”人才培养模式与其它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教学组织和执行可操作性更强。

(二)内容。高职高专“2+1”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工作岗位(群)完成工作任务对人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素质和职业素养的要求系统规划和设计三年的教学内容;

2.根据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育人环境,人、财、物条件,以及教学规律将三年的教学内容分成“2”和“1”的教学内容;3.根据“2”和“1”的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

4.基于真实的生产过程或工作过程,以任务驱动,项目化形式开发配套教材和教学资料;

5.建立基于真实工作环境和生产过程的配套的校内外教学设施;

6.基于真实工作环境和生产过程组织教学和组织考核。

(三)原则。高职高专“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原则:

1.质量原则;

2.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原则;

3.资源利用和投资效益原则;

4.个性化人才原则;

5.互补、拓展和提升原则。

三、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一)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目标。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物流人才。

1.根据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优化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2.开发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配套的教材和教学资料;

3.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考试考核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

4.综合利用校企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投资效益;

5.适用人才市场、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培养多样化、个性化物流人才;

6.培养师资队伍;

7.重建教学实验场所。

(二)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2+1”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1)基本能力培养。基本能力培养包括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基本素质的培养两部分,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政治、军事理论、职业道德、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数学、社交礼仪、英语及部分选修课程。

(2)专业能力培养。专业能力的培养包括物流相关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仓储配送等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物流方案规划设计和优化的能力、货运业务流程单证操作能力、物流业务营销能力的培养,主要开设物流管理概论、物流运筹规划、运输管理实务、物流技术、仓储管理实务、配送实务等课程。

(3)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基础实训、就业指导教育、企业顶岗实习、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四个部分,主要进行物流案例分析与实践、物流信息系统操作与应用、了解就业形势政策与就业技巧、掌握企业岗位技能等。

2.教学方法和手段

(1)对于培养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属于思想教育类,教学中以思想引导为主;

(2)对于培养基本素质方面的课程应侧重于多练,无需讲授过多的理论,教学场所也不局限于课堂.主要在于日常练习;

(3)对于培养专业能力方面的课程应讲练并重,课堂上讲授必要的专业理论,在课程实验实践中加强单项技能的训练,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而对于专业综合实训来说.则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课程间的知识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为目标,以任务为主线,这就需要将专业中若干个核心技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任务,让学生在专业综合实训中掌握该专业的核心技能,而使学生对整个专业的能力要求有一个系统、清晰的理解。

(三)产学研结合。经过不懈努力,物流管理专业要形成

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校企联合要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以便于开展各项工作;在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及服务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为了顺利实施“2+1”模式,首先需要稳步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针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校企合作的要求,对原有课程进行重组,改变传统教学理论性、体系性强的特点。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进行新的教学计划的修订。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几个原则性数据:2年内实践教学总学时1600-1800学时,公共课学时480-540学时,专业课学时1120-1260学时(理论:实践=1:1);“2+1”中,“2”实行学年学分制,“1”实行完全学分制。计算机、外语过级、职业资格考证要求,“2”和“1”的关系,考证与实训项目关系。

五、结语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并且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仍需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详实的数据分析和专家、企业咨询,以此推动此模式的完善和发展,让学生、学校、企业和家长均受益,同时也将为提升我国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物流产业快速平稳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锻炼创新 下一篇:物流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革新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