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7-13 09:48:17

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618200四川绵竹市人民医院内科

摘 要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对照组应用头孢呋辛,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为10.0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关键词 阿奇霉素 头孢呋辛 社区获得性肺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12.051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reatment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zithromycin for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Methods:100 patien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observation group(50 eases) and control group(50 cases).On the basis of symptomatic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zithromycin,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efuroxime.Then clinical effect and adverse events in each group were observed.Results: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6.00%)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8.00%),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dverse reaction rate is 12.00% in observation group,and 10.00% in control group,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Azithromycin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to treat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because it possesse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clinical effects and safty,less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azithromycin;cefuroxime;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sup】[1]【/sup】。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加上病原体变迁和耐药菌株的增加,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疾病之一。2009年12月~2010年12月笔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00例患者均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sup】[1]【/sup】,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0~70岁,平均(51.2±8.4)岁;咳嗽44例,咳痰38例,发热21例,呼吸困难10例,肺部音39例;实验室检查26例白细胞计数>10×10【sup】9【/sup】/L,12例白细胞计数<4×10【sup】9【/sup】/L;胸部X线检查32例呈支气管间质型,18例呈大片状阴影。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1~70岁,平均51.8±8.2岁;临床表现咳嗽43例,咳痰35例,发热22例,呼吸困难11例,肺部音36例;实验室检查24例白细胞计数>10×10【sup】9【/sup】/L,13例白细胞计数<4×10【sup】9【/sup】/L;胸部X线检查33例呈支气管间质型,17例呈大片状阴影。两组年龄、性别和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同意进入该研究,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②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③年龄18~78岁;④入组前未使用过阿奇霉素或头孢呋辛;⑤对治疗药物无过敏者。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②阻塞性肺炎、重症肺炎、吸入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部结核、肺癌或有认知功能障碍者;③伴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糖尿病者;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者;⑤就诊前1个月内曾住院者。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痰热清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次/日;磷酸可待因溶液10ml,口服,3次/日;甘草合剂10ml,口服,3次/日;茶碱缓释片0.1g,口服,2次/日。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0.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日;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钠注射液0.75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2次/日。两组疗程为10~14天,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痰细菌学检查、X线胸片和肝肾功能各1次。

疗效评价标准【sup】[2]【/sup】:①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病原菌清除;②显效:病情明显好转,病原菌清除,但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3项中,有1项未恢复正常;③进步:病情好转,但症状、体征、实验室和病原菌检查4项中,有1项未恢复正常;④无效:用药72小时病情未有改善或加重。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sup】【/sup】2检验,以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痊愈38例,显效10例,进步1例和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痊愈27例,显效12例,进步9例和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X【sup】【/sup】27.16,P0.015)。

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4例患者注射部位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头晕2例、头痛1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sup】【/sup】20.41,P0.543)。患者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未影响治疗,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讨 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好发于冬春季节,进入本研究的患者70.00%在冬春季患病。年龄越大,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几率就越高,如60~74岁者发病率为1.5%,>75岁者发病率为3.4%,病死率为15%~35%【sup】[3]【/sup】,在主要致死病因中占第6位。社区获得性肺炎起病隐匿,常被漏诊,所以,当患者具有以下1~4项中任何1项,加上第5项,并且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疾病后,便可建立临床诊断: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音;④WBC>10×10【sup】9【/sup】/L或<4×10【sup】9【/sup】/L,伴或不伴核左移;⑤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sup】[4]【/sup】。

我们对社区获得性肺炎采用阿奇霉素治疗,临床有效率高达96.00%,明显好于头孢呋辛,主要原因是耐药株的增加及病原体的变迁。在我国,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仍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致病细菌,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典型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感染与主要细菌性病原体感染较过去的调查高。刘又宁等人对北京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体的调研结果显示,非典型病原体的感染率为31.31%,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20.7%,混合感染率比率为11.48%,其中以细菌合并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常见(10.2%),这说明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非典型致病菌的混合感染逐渐增多【sup】[5]【/sup】。头孢呋辛属于二代头孢菌素,它通过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细胞分裂和生长,最后使细菌溶解和死亡,对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需氧菌和一些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抗菌谱广。由于病原体的变迁,使其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中有效率降低,如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性。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以下特点:①通过可逆地与原核生物核糖体50S亚基中23SRNA结合,机械性的阻塞通道而抑制肽的延伸,从而阻碍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杀菌的目的【sup】[6]【/sup】。②具有较好的组织渗透性。如文献报道【sup】[7]【/sup】其在肺组织浓度高,比血清浓度高10~100倍,并且组织半衰期长(约40小时),对病原菌还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所以,该特性很适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③抗菌谱广,阿奇霉素不仅对G【sup】+【/sup】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且对G【sup】-【/sup】菌、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也有较强的作用。④与传统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比较,其不良反应减少。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加上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以及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变迁,使其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49.

2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2):1857-1862.

3 梅建华,周云芳,吴正春,等.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19(2):200-201.

4 杨炜,陈力.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6):579-581.

5 刘又宁,赵铁梅,姚婉贞,等.北京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1):27-30.

6 郭红年.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1):54-55.

7 徐小宝.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8,11(3):353-355.

上一篇:神经节苷脂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 下一篇:PICC在中晚期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