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银行网点空间布局分析

时间:2022-07-13 05:00:08

北京市银行网点空间布局分析

摘要:以北京市16区县的3836家银行网点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分别从密度和数量角度分析银行网点的空间布局,研究表明:北京市银行网点在市中心高度集聚,而单位银行服务人数分布较均衡。

关键词:银行网点;GIS分析;空间布局;北京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1―0143―02

金融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侧重在金融的空间差异、空间过程和空间相互作用[1]。当前国外金融地理学主要研究议题包括两方面:第一,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金融排斥性等政治经济问题;第二,有关多种货币、货币网络和金融中心研究的问题。

区位论对金融地理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对金融机构区位的研究曾有一些理论成果,如Porteous对银行区位模型的理论分析[3]。近年来关于金融中心的研究文献很多, 其中一些与金融机构区位有关[4,5],但对金融机构微观区位的理论研究成果相对缺乏。银行网点选址是银行进行实体经营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银行网点选址也成为金融机构区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本文试图以北京市银行网点为例,从微观区位对银行网点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研究。

一、数据来源

以北京市16个区县(旧东城和宣武合并为东城区,旧西城和崇文合并为西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18家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四类: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国有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包括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地方银行包括北京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由于邮政储蓄银行网点较多分布在农村且分布较广,因此将其划分在地方银行);外资银行在此不做详细分类。部分数据来源于2011年《北京市统计年鉴》。

二、北京市银行网点空间布局特征

(一)银行网点总体布局分析

通过计算每平方公里上的银行数量(图1(a))可以看出,银行网点的布局符合圈层结构,即银行密度从市中心向外递减。东城区和西城区银行密度超过9家/km2,称为“核心区”;“内圈层”包括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和丰台区,密度在 1家/km2,再向外依次为“中圈层”(通州、顺义、房山、平谷、昌平、门头沟)和“外圈层”(延庆、密云、怀柔、大兴),而外圈层的银行密度不到0.05家/km2,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348倍,银行在中心城区等优势地段高度集聚。同时,这一分布和北京市的城市功能区域划分吻合程度非常高,即银行网点在首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集聚度高,而在生态涵养区分布稀疏。

通过计算单位银行的服务人数(图1(b))可以看出,东城区、西城区的值很低,即每个银行服务的人数较少,银行具有较高的密度,而门头沟区成为最低值区,每家银行的服务人数不足1500人。因为门头沟区发展农牧业、生态旅游业和新型建材业,本区集聚了96家农村商业银行和83家邮政储蓄银行,但此地人口较少。从北京市各区县的总体分布可以看出北部单位银行服务的人数要少于南部区县,而这种差异在各区县中变化非常明显,除门头沟区外从最小的西城区3211人到最大的昌平区10512人相差有三倍左右,由此可见门槛人口的作用在银行的网点设置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从银行总数的空间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出各类银行在空间分布上符合城市地租理论,即银行作为产出效率高的高级服务业布局在区位条件好、配套设施齐全的中央商务区(如图2(a))。国有四大银行在北京地区在数目上占有绝对优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阶梯状,即中心城区和CBD地区特别高,向郊区递减。股份制银行主要在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和国有银行竞争激烈,具有高度的空间集聚性,而在郊区几乎没有设置网点。地方银行的分布比较均匀,除了在中央城区布置网点外,地方银行开始将发展目标转向了地租低廉、竞争较少的郊区,在门头沟区、顺义、昌平等地的网点数目已经超过了国有四大银行,这些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心城区,但其人口数目仍然能够达到这些银行的门槛人口。外资银行在北京只分布在朝阳区和东城区,还没有全面进入我国市场,因此只能分布在城市CBD地区和来源国驻京领事馆地区,其进入主要与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有紧密的关系。

对四类银行的分布密度的分析我们运用每万人拥有的银行数作为衡量指标,如图2(b)所示,四类银行网点的密度分布还是比较均匀的。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在北京市的分布密度非常均衡,从最高的西城区的1.8个到最低的门头沟的0.55,每家国有银行的服务人数在10000人左右。地方银行分布相对集聚,如门头沟地区的万人拥有银行数超过了6家,而地方银行的万人拥有量平均值为0.5家。股份制银行由于仅仅集中在中央城区,因此在中央区具有较高的密度,每万人拥有银行数超过0.5家。

三、结论与讨论

(a)四类银行的数量分布(家)(b)四类银行分布密度(万人/家)图2.北京市各区县各类银行网点密度与服务人员密度

通过对北京地区18家银行网点的GIS空间分析,基本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北京市银行网点的密度分析,可以发现单位面积的银行数呈现圈层结构分布,并且与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吻合较好,每万人拥有的银行数的分布比较均匀。

2.通过对四类银行的空间布局的分析,发现四大国有银行在数量上仍占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中心城区,而地方银行开始将发展方向转向郊区地段,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参考文献]

[1]杨香花.GIS辅助下的金融网点选址――以广州农业银行网点布局调整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3.

[2]瑞斯拉・劳拉詹南.金融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Porteous,David J. The Geography of Finance: Spatial Dimensions of Intermediary Behavior[M].Aldershot:Avebury,1995.

[4]XB Zhao, L Zhang, DT Wang. Determining fact or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the case of China[J].Geoforum,2004(35).

[5]赵晓斌,王垣.中国加入WTO对国内金融中心区域重组的影响[J].国外城市规划,2002(05).

上一篇: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探... 下一篇:线性代数中的一些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