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文章亮起来

时间:2022-07-13 04:46:58

让学生的文章亮起来

摘 要: 学生应是作文修改的主人,教师应该放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应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找出学生的症结,给予他们必要的引导,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以有尽之言达无尽之意,给人回味。此外,高中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虚构。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润色技巧 哲理味 散文味 小说味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重头戏。每当看到学生交上来的“流水账作文”,我们就大叫头痛,不知不觉已把批改学生的作文当成一项沉重的负担。新课标指出:高中生应具有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的能力。学生应是作文修改的主人,教师应该放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文章怎样修改方能生出亮色?我们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一、“哲理味”

就是文章要“有思想”。虽说记叙文写作的关键在于选材,但在多数学生生活面毕竟很窄的情况下,只强调选材的典型性不能解决问题,还应当让他们学会“挖掘”,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高中记叙文,已不能满足于把事件本身记叙清楚,如果只停留在平铺直叙一个过程,那么叙述得再清晰也是不够的。学生在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其实,事无巨细,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有时甚至仅是微琐细节,也可以掘出有价值的主题来,使文章因为“有思想”、有深度而登上新的台阶。若写作时不会往深处挖一挖,即使有好的素材也会写得俗不可耐。每每读优秀作文,我们都不难发现,大凡成功之作,其实都是小作者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独到见解的抒写载体,或是对自己参透的人生哲理的具体诠释。请看以下几例记叙文中的点旨之句。

1.许多时候,我们不会跌倒在恶劣的、危机四伏的环境中,而是常常跌倒在舒适的、安全的处境中。因为前者常给我们以提醒,后者却常使我们忘乎所以。

2.身体因为锻炼而变得健康,意志因为磨练而变得坚强,生命因为负重而富有意义。负重的生命是天山上迎接寒冷的雪莲,是腊月里不畏严寒的梅花,是沙漠中不惧酷热的仙人掌。负重让生命变得更有韧性,更有意义。

3.生活中多数人过着白开水似的生活。我们也许曾为朋友的一句安慰的话而感动,曾为同学的一份热情而感动,曾为陌生人的一次帮助而感动,曾为恋人的一束鲜花而感动,曾为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而感动,却从来没有为父母对我们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平凡的爱而感动。而当糖水被稀释多次后,你将会品味到:真水无香,真爱无痕。

4.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

5.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见其平凡;但感人的故事,却随着时间的沉淀而绽放其绚丽的色彩,就像珍珠在蚌中随时间的推移而愈加美丽。

生活虽平凡,却绽放出永不凋谢的花朵――爱。

人们读到这样的文章,犹如与小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一同品味生活,感悟人生,挑战命运,产生心有灵犀的共鸣。这一点小学生、初中生一般是无法企及的。高中学生就应该这样,发挥自己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知识积淀相对深厚,感悟能力较强的优势,有意识地从事件中提升出一些带哲理意味的思想,让它成为记叙文的灵魂而闪光。

二、“散文味”

即文章读来韵味十足。韵味之一来自“真情实意”,优秀作文中,凭着它取胜的多乎其多。正如年幼时弹琴只能弹准音符,而长大后可以在音符中传达无尽的意味一样,高中记叙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情感。叙说事件时,不能只是干巴巴毫不动情,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用自己的真情去打动别人,感染别人,把读者牵引到自己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与自己同喜同悲,同乐同愁。即使文学功底不是很强的学生,只要能将真情倾注于事件之中,渗透于字里行间,也能得到好的表达效果。韵味之二是语言的意味深长。高中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初中时准确通顺的要求之外,要力求“美”起来,力求蕴藉、凝练、含蓄,以有尽之言达无尽之意,给人回味与思考的余地。每一句叙述都不只是简单直白地交待事件过程,而是包含深意且伴有浓重的抒情。

比较以下几组文章的起始句:

第一组:

1.我没有故事,只有实实在在的生活。

2.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

第二组:

1.“路有点长,夜有点微凉,心情迷迷惘惘,和天空交换沮丧……”此时,也许只有这首歌能表达我因为考试的失败而带来的伤痛。

2.期末考试失败了,我心情很差。

第三组:

1.五年前那个云霞灿烂的傍晚,在我的一生中是那样暗淡无光……不幸的车祸降临到我的身上。

2.五年前的一个傍晚,我不幸遇到了车祸。

以上三组的每两句话,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却相差甚远。第一句的表达不仅给人一种文学韵味十足、语言优美的印象,而且能立时扣住读者心弦,激荡起读者的情感。

三、“小说味”

就是高中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虚构。也许有人要说,这不是鼓吹让学生来虚的吗?其实高中生的认识能力远比初中时候强,他们已不再是只会就某一具体的事件认识点滴的生活真意,而是能以较为合理的、综合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生活。初中生可以不明白文学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的道理,可以不明白将王二的额头、张三的鼻子、李四的嘴巴、孙五的眼睛合成一个人的写法,高中生却必须明白,而且能做到,这是对文学有深入认识的表现,也是具备了一定文学素养的体现。高中记叙文应当可以适当虚构,也许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一句对话、瞬间情景,却可以加以想象,扩充成丰富而完整的事件;也许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却可以放到自我的生活中去抒写;也许是不同的人经历的事,却可以综合到一个人身上来表现。只要是不违背生活去瞎编乱造,只要是具备生活的真实,把存在的、可能的,甚至希望存在的现实写出来,未尝不是对生活有深刻认识与思考的体现,未尝不是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体现,未尝不是语文功底深厚的体现。请看这段描写:

子夜时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历史的长河里跌跌撞撞地走来一个伤痕累累却挺直腰板儿的人。我问他,你的头发为什么根根直立?他说,我爱憎分明,愤世嫉俗。我又问,你的鼻子为什么那样塌?他说,这个世界太黑暗,我四处碰壁。哦,我明白了,原来你就是那个白天也要提着灯笼走的人。我还是迷惑:你怎么只是一个人?你说,这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为什么?因为全世界都睡着了,只有我醒着。“你不能停下来吗?”“不能!”于是我只好顺着你的脚印,往回走。

一个瘦小的男孩,奔跑于当铺和药店之间。一个人。你累吗?能停下来吗?不能。我要赶去求学。

父亲早逝。为了疗救国民肉体上的疾苦,你远赴日本。一个人。你的解剖课成绩被人怀疑,你在影片上看到了国人的麻木。你感到了一个民族的疾苦,一个民族在!你毅然弃医从文,发誓要从精神上疗救中国!

闰土走来,命运在他的脸上、手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华小栓的咳嗽声振聋发聩,革命志士的鲜血一次次付之东流;阿Q疯疯癫癫地念叨着“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孔乙己正一个一个地排着铜钱;祥林嫂已经分明是一个乞丐了……

你发现了他们,记录了他们不公平的一生,悲惨的一生。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你的矛头直指黑暗无能的政府,你的匕首直刺敌人的心窝。这也就注定了你颠沛流离的生活之路。因为,你只有一个人。

如此,高中记叙文的事件会更有典型意义,形象会更丰富,内容会更充实,主题也将更有现实意义。

高中记叙文若做到“三味”俱佳,就算到了“火候”了,这样的文章也一定会成为同龄人中的上乘之作。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学习.2008.3.

[3]一个人的战争.小小说.

上一篇:大学新生专业认知教育亟待加强 下一篇: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自信当众讲话课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