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锻炼的三个“莫以为”

时间:2022-07-13 04:46:13

少锻炼的三个“莫以为”

适当的体力劳动会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体力劳动只能对身体的某些局部起到活动作用,它绝对不能代替科学的体育锻炼。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人数逐年增多。然而,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却存在着“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也就是说20岁以下的中小学生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居多,而20岁以上至60岁以内的中青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少,农村又比城市大约少20%左右。究其原因,大体源于三种不恰当的认识:

一.莫以为工作忙没时间锻炼。

客观上讲,中小学生在校有正常的体育课和课余时间锻炼,身体锻炼基本上能得到时间上的保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离退休,家务事也不重,更主要的是他们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为了延年益寿必须去锻炼。而中青年人则基本上存在着上有老、下有小,承担着家庭的重任,不仅要上班工作,同时要买菜、做家务、照顾小孩子和老人等情况。

但是,从主观上讲这些同志没有认识到经常锻炼对增强体质的意义,处理不好“搏钱”与“搏命”的关系。其实,锻炼时间是挤出来的,是合理安排出来的。假如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时起床,锻炼回来后再忙家务上班也未尝不可。如果说没时间锻炼,这个理由也不是很充分,例如有的人看电视、上网、打麻将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难道就抽不出个把小时去锻炼身体吗?说到底,还是不珍惜健康,不珍爱自己。

二.莫以为身体好没必要锻炼。

中青年人由于年龄较轻,精力充沛,不易生病,这是事实。但由于长时间不参加体育锻炼,筋骨易生硬,脂肪易堆积,许多人年纪不大,“将军肚”已经明显,随之带来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脂肪、高血糖。

赵女士年龄才四十出头,由于平时不参加体育锻炼,加之日常饮食不注意节制,长得一副“福”相。有一次去捡掉在地上的热水瓶塞就扭伤了腰,躺在床上十多天不能动弹,这都是从不参加锻炼所带来的后果。后来她每天到文化广场学练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从此尝到了甜头,一发不可收拾。不管春夏秋冬,只要天不下雨,晨晚练点上总能见到她的身影。现在她体重减轻了,身材苗条了,腰板灵活了,逢人便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加强体育锻炼千万不能少。”再如,隔壁邻居施老爹,今年已75岁,过去因气管炎、心脏病每年总要住院治疗,一次住院费总要几千元。后来他坚持参加晨晚练,老毛病随之消失和减轻。现在他红光满面,走起路来“咚咚”有声,逢人总是乐呵呵风趣地说:“将大把大把的钞票送到医院,不如去参加体育锻炼,省下来的钱买点好吃的,买些好衣服穿穿。”

三.莫以为体力劳动多不需要锻炼。

许多同志认为,每天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买菜、上班、做饭、洗衣、照顾老人和孩子等等,样样要从手上过,一天下来已经锻炼得够多的了,还需要去锻炼身体吗?这种认识有失偏颇。适当的体力劳动会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体力劳动只能对身体的某些局部起到活动作用,它绝对不能代替科学的体育锻炼。例如,农民兄弟由于长期“脸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耕作,农忙时一天要干十多个小时的农活,到了五六十岁许多人就不同程度的弯着腰、驼着背,这你能说他(她)平时活动少吗?这都是从没有参加体育锻炼,重复某一劳动动作所带来的后果。

此外,还有一个毅力问题。有的同志也想早晨起床后到户外吸吸新鲜空气,活动活动筋骨。但是由于毅力不够,锻炼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停下来了,认为还不如捂在被窝里舒服。这是懒惰习惯在作祟。

实践充分证明,体育锻炼给人们带来了健康、幸福和快乐,健身强体也给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增添了莫大的活力。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克服惰性,投入到群众体育活动的大潮中来吧!

上一篇:老公抽烟喝酒,我要崩溃了…… 下一篇:培养“正心态”,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