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文学语用学与文学翻译

时间:2022-07-13 12:32:39

试析文学语用学与文学翻译

【摘要】文学语用学是将语用学理论与文学理论相结合从而产生的一种新兴交叉学科。文学作品皆离不开翻译。本文从翻译的角度出发,试析文学语用学与文学翻译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更好的翻译作品。

【关键词】文体语用学 文学 翻译

一、引言

语用学和文学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不同学科,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各不相同。但是当语用学理论和文学理论在某一个契合点相结合时,就产生了新的交叉学科――文学语用学(literary pragmatics,简称为LP)。文学语用学研究文学语言系统与文学语言使用的社会意义和文本产出与理解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以及文学语言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共性条件。它是语用学在做跨学科研究时衍生出的子学科之一,它涉及文学语言、文学理论等文学与语言两个学科的一系列问题,自产生以来,受到了广大学者关注。

二、文学语用学的发展

荷兰语篇语言学家VanDijk和美国文学语言学家Pratt是最早把语用学应用到对文学语篇研究的学者。20世纪70年代,Van Dijk首先提出了文学语用学的概念,认为语用学和文学之间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Pratt在言语行为理论的可行性和意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运用言语行为理论进行文学作品分析。“文学语用学”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Traugott和Pratt合著的《文学专业学生的语言学》(1980)一书中。芬兰科学院早在1987年就设立了文学语用学研究项目,并在亚波学院大学(Abo Akademi University)英语系设立基地,次年召开了首次国际文学语用学的研讨会,以及由Roger D. Sell主编的论文集《文学语用学》(Literary Pragmatics)于1991年出版,标志着文学语用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成立。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文学语用学得到了较大发展。有多部专著和论文集相继问世,内容涵盖文学语用学的理论原则、方法论,以及运用语用理论对小说、戏剧、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的分析等。

三、文学语用学与文学翻译

1.语用学与翻译。语用学研究的对象是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和语言及其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语用学派认为翻译是信息交流活动,译文和原文应对读者产生同等语用效力。翻译实现的是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的有效转换,时刻受到语言符号外的其他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要实现交际中的动态等效转换。翻译要兼顾译入语的文化背景和语用环境,强调译文要符合译入语的规范和习惯表达式,并且传达原语的语用意义。

2.文学语用学翻译思想。文学语用学的出现是语用学和文学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是语言哲学和翻译学的“语言转向”向“语用学转向” 的结果与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翻译学建立的同时,语用学也在蓬勃发展着,并且出现了翻译的“语用学转向”这一历史性的翻译发展转捩点,这给翻译学百家争鸣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随后,在90 年代中期兴起了多元系统翻译研究模式。苏姗・巴斯奈特、勒菲弗尔等诸多学者又开始关注翻译中语言结构之外的诸因素, 从社会、文化、历史、政治、意识形态、译者目的等多元视角, 尤其是从文化的视野来研究翻译问题, 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在这两个“转向”的基础之上,文学语用学出现并发展起来。它将语用学的理论、方法与文学翻译研究结合起来,把文学看作是人类的交际形式,文学语言是交际素材,而文学创作、欣赏和翻译是交际过程来进行研究。

3.文学语用学对文学翻译的影响。Wales 指出, 文学语用学是在语言实用学、言语行为理论、篇章语言学和文体学等学科的发展成果上形成的, 它关注的是交往性和社会性语境中作为语篇的文学、读者接受, 以及真实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出自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真实的人际关系的语言特点。

文学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语言行为。小说、诗歌、戏剧的搞文学作品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要求兼具叙述性、抒情性和戏剧性,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要兼顾文学语言系统的构成和搭配使用,以及文学语言使用的社会意义;探讨文学交际中语言现象、社会文化因素与作者和读者心理影响因素。文学语用学为译者提供理论基础。

四、结语

文学语用学作为语言学应用领域的新兴门类,已经受到相当多的学者重视,并且文学语用学的理论框架已经初具形态,这为今后对此领域感兴趣的研究者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文学语用学对于文学翻译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恢复了修辞学与诗学自古已有的联系,使文学研究与语言学研究找到了新的契合点,为文学翻译者提供了指路灯。

参考文献:

[1]Van Dijk,T.A.Pragmatic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M].Amsterdam: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1976.

[2]Wales,K.A Dictionary of Stylistics[M].London:Longman,1989.

[3]曾文雄.文学语用学翻译思想[J].广西社会科学,2006,(8).

[4]涂靖.文学语用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J].外国语,2004,(3).

[5]王卓,洪宇.商务英语教学中多维度心理模型建构研究――以商务谈判课程为核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文学语用学视角下的艾丽丝・沃克成长小说研究”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曹韵(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教学法和翻译研究。

上一篇:Schema Theory and Translation 下一篇:小学英语 “至善” 课堂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