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中的问题与方法探讨

时间:2022-07-12 11:42:25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中的问题与方法探讨

摘要:就电气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方法

Abstract: it discussed some issues need to be aware of in the design of electric, and puts forward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in the design of and the solution.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U26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的理论、思想、理念在智能小区电气设计和施工中不断出现。这种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受社会总体水平的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等各方面的影响。然而,电气设计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作为一个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但要对相关专业知识比较熟悉,对应用这些专业知识所产生的效果要更加熟悉,这样才能做出更多优质工程。

1电气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

1.1设计的深度不够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很多工程的设计深度远远不够,难以达到国家建设部所规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具体要求。在具体的操作工程中,一些设计人员因为对于设计的可实施性缺乏必要的思考,从而很容易导致设计的深度不够,造成在施工安装的过程中出现很多比较麻烦的事情,甚至有时候还存在设计的缺陷问题,导致对于工程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也就是在说,在进行电气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按照必要的深度去进行设计计算和标注,就会造成设计文件的本身存在很多缺陷,甚至加上一些设计人员的粗心,都很有可能会造成常识性的问题。但因为这些错误往往都是一些深度上的问题,所以从表面来看很难被发现,因此很多都是在项目建设之后才被发现的,这时已经很难去挽救了,必然会对整个项目的使用功能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影响。

1.2设计的配合不够科学

现代电器工程的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中间包含了很多电气设备的安装和是施工。为了能够更加顺利的保证施工的进行,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应从全盘进行考虑。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图并没有不十分完善,在一些施工图中,仅仅是电气图上才具备有防雷的地界图,且很多时候忽略了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和标注。在一些土建的图纸中,按照要求也应该有相应的标注与图示,但很多时候却被直接省略了。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如果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会给工程施工和监理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一些施工单位恰巧是那种缺少相应的施工单位,因为会比较缺乏相关的经验,这会给施工带来很多比较严重的后果。在进行具体施工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是接地钢筋网的连接点错误。漏焊或者是相关的监测点的漏设是比较严重的错误,这些问题的在施工中如果出现,会对施工的安全造成十分严重的威胁。

2电气工程设计方法探讨

2.1主变压器的选择

主变压器的选择设计,对一个小区和商厦来说,是电源及其供电能力的设计,更确切地说是主变压器总容量、单台容量和台数及其组合供电方案的设计。这是一个涉及投资、技术、运行安全性、经济性等诸多方面的系统性设计工作。当然,要完全达到经济合理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设备容量的准确计算比较困难,需要系数、同时率等系数选用也难把握,只能做到相对合理。一般情况下,工程属地的供电部门对变压器容量计算有着严格规定,根据当地历年的用电状况和电网的发展水平,制定合适的需用系数取值。但由于其他非技术的原因,各地的对主变压器容量的计算过程中各种参数取值的理解差异好大,增加了设计人员工作环节,也对整个输电网的管理、运作、发展预支方面造成了标准不一的难题。

2.2封闭电缆桥架截面选择的问题

2.2.1电缆桥架截面过大

当配电室馈出电缆根数较多时,一些设计者通常选择大截面电缆桥架敷设电缆,有的截面宽度达1.5m,这就存在两个问题:①电缆桥架本身集中荷载过大,会给建筑结构造成较大影响;②人体的臂展一般在0.5m左右,无法将电缆敷设在桥架中央。

2.2.2电缆桥架高度过小

很多设计者在选择封闭电缆桥架时,迎合业主对层高的要求,一般采用W×100mm(宽×高)的桥架,而忽略了下面的问题:当桥架内有大截面电缆时,其引出保护管即为SC100,而这时如果封闭桥架高度为100mm,那么根本无法引出SC100的保护管,这样是错误的,设计时应引起注意。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最终协同暖通,给排水专业进行管线综合,优化设计,更能合理科学把建筑层高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2.3标准层管线交叉问题

建筑建筑的标准层,基本上电气管线都是由强弱电电井里引至各户室内,在走廊或电梯前室的空间内暗敷,由于强弱电管线的管径有些可能达到Φ32mm,然而让此等管径的管线在暗敷时要尽量避免交叉安装,不然对于大多数仅100mm厚的楼板形成很大的压力,对楼板的安全性会构成很大的威胁。另一种解决方法就是尽量合理安排管线的走向之余,让某一部分的管线沿墙身安装,这样也可以减少管线交叉情况。

2.4进户配电箱应采用多功能配电箱

2.4.1防雷

虽然配电所装有避雷器,但由于离用电单元较远,雷电仍会沿电源线或其他管线侵入用户。为防雷,除了在施工中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好等电位联接及接地措施以外,在总开关前端加装避雷器也是十分必要的。

2.4.2过压、失压保护

由于电网的原因,以及建筑物内设备操作(如电梯启动)引起的过电压,会沿电源线和信号线也会导入用电设备,使其损坏或工作失常。同样,因电网原因或大容量设备投入运行产生的低电压,使家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损坏。因此,配电箱加装稳压装置及瞬态过电压吸收装置很有必要。《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对住宅配电箱总进线断路器的电气性能也增设了过、欠电压保护的要求。

2.4.3报警

办公楼的配电箱末端设备复杂功能众多,接线混乱,使用时间过长等原因,导致发生过流、过压、失压、漏电等故障,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控制能及时判断出故障情况,分辨故障类型,并能即时报警示意,以避免人身及设备伤害,引导人们及时排除故障。

2.5利用基础作接地装置的问题

在现行设计中,一般将基础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这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设计方法,一般容易达到设计要求。但设计人员设计时常犯下面的错误:当地下水位很高,为了达到防水的目的,这些基础的外表面通常被塑胶、橡胶、油毡等防水材料包裹或涂有沥青质的防水层,这时设计人员仍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是错误的。所以,在设计中应当注意,应在室外合适位置预留接地连接板,做法可以参考国家标准图集《接地装置安装》(03D501-4)。这样,当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时,施工单位可以方便地连接人工接地体和测试接地电阻值,这一点应当在设计图纸中有所体现并强调。

2.6采用综合布线

我国对于组建信息高速网络抱有极大的热情,新建的住宅小区的网络标准逐渐提升到光纤到桌面的水平。从最初的56k时代到最近兴起的智能电视时代,电视,电话,互联网三者整合(三网融合),输送载体的快速更新,给设计人员提出新的要求,站在科技最前沿才能在设计时候适当的预留好足够的空间和接点。

超甲级写字楼的建设,对信息处理的吞吐量和稳定性提出高规格的要求,采集和控制的信息点繁多,不同设备之间的线路管理难,采用综合布线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但是相关的国家规范还没有详细统一的规定说明。在工程中,只能依靠不同的设备安装厂家内部自行标准布线。这样容易造成不同厂家之间走线重合,弱电管井尺寸不满足设备安装的需要,弱电系统之间不能联动,智能化水平低下。

现行的项目运作模式下,建议在设计院负责强电设计的设计人员在项目前期预留足够空间的弱电管井,并大概了解弱电系统的一些共性问题,例如传输距离,抗干扰方式等。这样就能避免弱电系统施工后期乱接线和误操作的问题。

2.7消防烟感探头与排风口位置问题

现在很多建筑布置消防烟感探头和房间排风口位置时没有综合考虑,只是一味的按照标准均布探头,但是在排风口附近没有探头,一旦发生局部着火,烟会通过排风口排出,探头附近达不到烟的报警浓度而不会报警,错过了最佳灭火时机。所以电气专业人员应该和暖通专业多沟通、碰头、图纸综合会省,在回风口、排风口附近局部增加烟感及消防喷头,必要时在回风管口内部增加烟感,在房间增加侧喷,让火灾消灭于萌芽状态。

3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器逐渐增多,使电气设计呈复杂化。人们对电气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设计人员应尊从国家相关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使电气设计更加合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上一篇: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评述 下一篇:浅谈汽轮机及辅助设备安装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