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活性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2 11:28:00

浅议生活性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时时处处服务于现实生活,是数学学科生活特性的具体概括和生动写照.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就是掌握数学知识内涵,提升解题能力,更好的解决现实问题.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数学学科的生活特性,对运用数学生活特性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生活性教学;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理念运用

一、教学情境创设要体现数学生活性,易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情感

数学学科是一门思维性、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基础知识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但由于初中生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树立,易出现学习情感的不稳定性和反复性.而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良好的学习情感作为支撑,数学学科的生活性特点,为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提供了有效条件.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衔接点”,设置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敏感区”的现实性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感知生活情境中,增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情感.

图1如,在“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教学时,由于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内容比较丰富,而且内涵比较复杂,学生学习掌握具有一定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在导入环节,教师抓住一次函数的生活特性,设置了“小明、小强两人进行百米赛跑,小明比小强跑得快,如果两人同时跑,小明肯定赢,现在小明让小强先跑若干米,图1中的射线a、b分别表示两人跑的路程与小明追赶时间的关系,根据图象判断:小明的速度比小强的速度每秒快多少米?”生活性问题情境,这样学生觉得一次函数知识内容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近在咫尺”,与学生紧密联系,这样,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激发,主动参与探究新知活动的情感得到了增强.

二、问题解法指导要借助数学生活性,便于学生体悟问题解法要领

方法是通往成功道路的“点金石”,是解决问题、适应生活的“金钥匙”.解题方法是学生开展有效问题解答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探究活动开展的方法支撑,更是学生思维创新求异的重要“保障”.而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内涵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学理念实施的有效载体.因此,教师要将问题解答方法的传授,作为有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数学学科问题教学活动中,要注重问题解答方法的教学,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借助于数学学科在生活应用中的广泛性,研析教学目标纲要,研透教学内容,找准教学重难点,设置出具有生活特性的典型数学问题,重视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和引导工作,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领悟解题的方法有效结合,实现学生解题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双提升.

图2问题:如图2,这是一张等腰梯形纸片,它的上底长为2,下底长为4,腰长为2,这样的纸片共有5张.打算用其中的几张来拼成较大的等腰梯形,那么你能拼出哪几种不同的等腰梯形?分别画出它们的示意图,并写出它们的周长.

上述问题是关于“四边形”的问题案例,解决该问题的实质就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从而进行上述问题的解答.因此在解答该问题过程中,教师解题问题要求,将探究实践活动融入问题解答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对问题条件内容的分析、动手拼接图形等手段,从而逐步感知等腰梯形的内涵要义,同时,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切实提升了学生探究实践、创新思维的能力水平.

三、数学思想培养要依托数学生活性,利于学生解题思想素养培树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它包含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四大数学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章节知识内涵要义,在阶段巩固练习或章节复习课教学中,根据梳理出的知识体系,设置出具有生活性的综合性数学问题,将数学思想、解题技能及教学目标等诸要素,逐步渗透到所设置的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中,逐步感悟和形成良好数学思想,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形成.

问题:文具店出售书包和文具盒,书包每个定价30元,文具盒每个定价5元,该店制定了两种优惠方案:①买一个书包赠送一个文具盒.②按总价九折付款.某班需购8个书包,文具盒若干(不少于8个)如果设购文具盒数为x(个),付款为y(元);(1)分别求出两种优惠方案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购文具盒60个,两种方案中哪一个更省钱?

分析:这时一道关于“二次函数”的数学生活问题案例,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有效融合,学生解答该问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二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内容,同时,还要掌握二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在实际解题时,要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以及函数与方程等思想.这样就为学生数学思想培树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解题思想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总之,生活性是初中数学学科的重要特性之一,初中数学教师不论在新知教学,还是在阶段复习巩固中,要发挥数学生活特性,将数学生活性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情感激发,解题方法掌握,数学素养培树的目标.

上一篇:“树屋”童话 下一篇: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