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提升思想品德课堂魅力

时间:2022-07-12 11:21:58

探析如何提升思想品德课堂魅力

【摘 要】本文摘述从认真研读2011版新课程标准和《陶行知教育文集》的感悟中,对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开展生活化教学,使教学观念更人性,目标更明确、内容更丰富、过程更精彩、评价更合理。促进学生道德形成,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

学习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过程中认识到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弄明白一个道理,即德育与生活的关系。新课标强调: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新n程的核心,教师要明确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德育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就是纯粹的道德知识输灌。作为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教育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成人。笔者在多年的生活化教学尝试中,反思总结“生活化教学”的粗浅看法,请同行斧正。

一、生活化教学,教学理念更人性、目标更明确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以学生生活情境作为教学背景,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主线,以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为依据的实施教学。

新课程是以不断发展的初中学生生活实践为基础的,融合着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综合性的课程。课堂上传递知识给学生,就应与学生进行互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吸引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乐于其中、悟于其中,有效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生活实践、认知、感悟,自主形成道德经验,提高素养,逐渐学会正确处理在成长中所要面临的各种关系,做出正确的选择,最后形成知情意行统一的良好道德品质,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生活化教学,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过程更精彩

1.利用学生生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程中,每单元都有一个学生实践探究主题,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初中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实践作为课程线索: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但内容还是相对固定的,有的章节时效性不强,学生不感兴趣,也不易理解。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师不能只教教科书,不是教材的宣读者,应当是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不只是思想品德课的“专家”,更应当是一个文科的“杂家”。因为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是具有智慧和潜能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环境等,特别是学生所关注的热门话题融入课堂,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想、有理可辩,使课堂教学充满着鲜活的生活气息。

当然,教师在补充材料时,要考虑到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教师要注重细节,关注生活,关注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实现有效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全面看待问题,作出正确的选择,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魅力所在。思想品德课程理论性强,教师应考虑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把课程内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进行有效性整合,创造性使用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有效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改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够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感悟与体验,强化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生活化教学,教学评价更合理

新课程课标准所体现的生活化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思想品德课程评价也要做到生活化评价,即综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突显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道德形成过程,让学生有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一方面为了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单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例如:通过建立生活化的成长记录簿,记录学生自己在本课程学习中的表现,主要是记录初中三年来的进步和成就(即形成性评价),以学生个人记录为主,小组、班级老师、家庭共同参与评价,反应学生初中生活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提升的过程。以教学中平时考查和生活中日常行为的表现作为思想品德课综合成绩评定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降低期中期末笔试成绩(即终结性评价)作为衡量学生思想品德课成绩的比重,让思想品德课课教学体现德育的特殊功能,回归本源,避免功利性。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领会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响应新课标精神。密切联系生活进行教学活动克服了不少无效的道德说教,增加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使思想品德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当然,生活是变化的,教学工作也应随着初中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实践而不断探究与总结,实现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提高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下一篇:浅谈“微课与翻转课堂”在高等舞蹈教学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