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穿衣服的“专家”们

时间:2022-07-12 09:32:35

没穿衣服的“专家”们

滑稽的报道经常上演,怪就怪我们的记者太忙,忘了“常识”。

别诧异,专家和老高没仇,除了一些站着撒谎不腰疼的专家,老高还是充满善意地相信专家的。

老高这回说的“专家”,加了个引号,指的是媒体中的“专家”,也就是个别编辑记者们。论道行,老高不比他们深,按说也没资格批评他们;好在老高有点反思精神,大家一块撞脑袋反省,不是什么坏事。

第一层意思,是咱们要有初中生的态度。文科生居多的媒体界,多数人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水平不高。所以,要谦虚。表现在一些栏目上,就是不要想当然,不要企图创造“奇迹”。您自己想创造新的定律,那也没什么问题,一上电视、报纸,可就误导百姓了。

人的胃液不是硫酸,溶解不了玻璃。这算常识吧?当然,老高对硫酸研究得不深不透,貌似有的玻璃硫酸也溶解不了,否则就不会用玻璃瓶装硫酸了。

可有的记者不信这个邪,非得创造新的定律,做新世纪的爱因斯坦。

有一个节目是这样的:某地出了一“奇人”,号称能吃玻璃。这本身就是一魔术,黄发小儿把它当趣闻看看,也无不可。问题是,记者们来劲了,他们决定以“严谨的、务实的、科学的态度”,调查此事。

于是乎,几个人架了摄像机,拍摄“奇人吃玻璃”。没错,奇人大叔一口口把玻璃渣吃下去了。奇人大叔还说,他“死”过一回,在太平间的低温下呆了N天N夜后醒来,就有了这本事。

记者们是很严谨的。为了找出真相,不仅对吃玻璃的镜头认真拍摄,还追踪了奇人大叔好几天,和奇人大叔一道去医院做透视、查粪便。

先做透视,大夫很无辜地说:玻璃在肚子里是透明的,就算有也看不出来,除非做胃镜――但大叔坚决不做。

然后去查验粪便,大夫很鄙夷地说:经检验,大粪里无玻璃。

然后一本正经地采访各路专家:玻璃究竟去哪儿了?大叔为什么在低温下“死”了N天时间还能活过来?等等。专家只好很无奈地跟记者解释。

耐着性子看完了这个有趣的节目,老高终于明白李一为什么会被媒体炒红了。因为媒体――或者说有的媒体――喜欢干一些貌似一本正经的无聊事;他们习惯于对现实的定律视而不见,而怀着美好的梦想企图打破这种定律。这就好比他们都没穿衣服,却一本正经地谈论着自己今天穿了什么牌子、西装如何搭配最出效果云云。

企图打破定律,原因很简单:这样才有新闻性。比如奇人大叔,他如果只是个大叔,还有什么新闻性?必须是奇人,才有价值。为了证实“他是奇人”这个先入为主的结论,所有貌似严谨的程序,都会不自觉地服从这个结论,即便面对着医生鄙视的眼神。

法医通过胃里的东西以及排泄物,能判断这个人吃过什么东西,这叫科学,而且是最简单的科学。记者对这个最简单的真理视而不见,非要假定“奇人大叔吃了玻璃,胃里或者排泄物中,可以没有玻璃渣”。他不是吃了一次两次,经常吃,排泄物却毫无征兆,可能吗?记者们还是怀着“有新闻性”的美好愿望,心甘情愿地上当了。

吃了东西,排泄物中会有所表现,这如果可以成为定律,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奇人大叔吃的不是玻璃,而是电影道具玻璃,比棒棒糖还甜的“糖玻璃”。这很简单,尝尝就知道了。当然,大叔不会给严谨的记者这样的机会。

滑稽的报道经常上演。这个奇人大叔还算好,没出名,估计也没什么能量害人,大不了糟践自己一下。李一大叔就不同了。这个大叔名气大了之后,可是有能量、有可能害人的。他可以蛊惑众生,可以收人钱财……

仔细想想,李一怎么出名的?媒体恐怕脱不了干系。最初他成为焦点,不就是那个号称“水下憋气N小时”的所谓纪录吗?

这个“奇迹”,确实很传奇。国外这样的“特异功能者”海了去了,您看看类似“魔术大观”之类的栏目,“奇人”俯拾皆是,“奇迹”遍地开花。当然,人家会告诉你:这是魔术,是“逗你玩”,不需要查验大便。

咱们倒好,魔术竟成了养生之道。这能怨谁呢?怪就怪那身“常识”的新装,大家都穿着,我们的记者太忙,忘了穿。

上一篇:杂说做杂家 下一篇:新闻媒体的消极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