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那么一点细节

时间:2022-07-12 07:30:41

瑞士人的中国印象

1.中国人的“快”让人震惊。中国的企业只要你“催”,永远都有“快”的潜力。但中国人懈怠起来也会让人束手无策。

2.中国人勤劳。很多中国企业员工日夜加班加点,其工作节奏之快、竞争之激烈也让人很难想象。但是中国人又很容易被宠坏,一旦懒惰起来就仿佛疾病蔓延。

3.中国人看重实际的结果,很少想到如何去精心包装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因而很少能出知名品牌。

我丈夫在一家瑞士公司担任工艺工程师,曾被派驻上海分公司两年。上海分公司里有不少瑞士和德国的职员,不长不短的两年时间里,这些连中文都不会说两句的瑞士和德国人,总结出了和中国人合作的秘诀。

中国人可以很快,也可以很慢

中国人的“快”让他们震惊。一般瑞士和德国的公司都有很多文案工作,一个项目从筹备到实施往往按部就班要很长时间,足以体现他们的谨慎和古板。再加上一般瑞士的公司只会雇佣真正需要的员工,员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是不可想象的。

而他们发现,中国的企业只要你“催”,永远都有“快”的潜力。比如一件产品他们催一家中国供应商非常急,当初他们也担心其中的打磨工序可能会拖延工期,但是中国的企业自有一套,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20个工人,24小时连续不停地打磨,依然按时交货。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工人之前都没有受过正规的打磨技能培训,当然更不可能昂贵了,而且做完就会自动走人。

而在瑞士,这项工作是由非常专业的人做的,如果要多请人,并且加班加点,这项花费将会高得惊人。然而在中国,廉价工人的素质往往都不高,在操作机器方面缺乏足够的专业度,通常都是简单培训一下就可以上岗了,即使频频犯些小错误,但从未酿出大祸,这让他们大跌眼镜。

但是有时候中国人的慢也让他们束手无策。上海分公司研发部门总监是一位德国人,他安排了一个团队专门负责一条产品线的开发,然而一年过去后,项目推进的进度一直都非常缓慢。总监找团队负责人来研商,每每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在他们的口中,这个项目似乎就是个不现实的项目。这位德国人并不甘心,他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不露声色地在北京分公司开展了同一个项目,找了全新的班底和负责人,结果项目的进度要比上海快20%。

中国人可以很勤劳,也可以很懒

中国人在瑞士人眼里一直都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高级知识分子来到瑞士,瑞士人一度都惧怕中国人抢了他们的饭碗。很多中国的企业里,员工日夜加班加点,甚至有的企业都没有加班费,工作节奏之快、竞争之激烈也让他们很难想象。有个瑞士女孩和我说,她毕业以后一定会选择去海外工作,但是绝对不会去中国或者进中国公司,因为那么快的生活节奏肯定会让她受不了。

瑞士人将中国工厂的管理方式很粗犷地分为“大型”和“小型”。我丈夫和他的同事们因为要找各类模具供应商,看遍了江南的模具制造厂。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是一家香港人开的大型工厂,全厂军事化管理,严格的等级制度,每个人的肩膀上甚至配有不同的肩章,代表不同的职位,整个工厂运作非常有序,这让他们一度都想借鉴到瑞士的公司里。当然中国也存在很多小型的工厂,管理体制不完善,往往都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对待员工的条件也很苛刻,甚至有“如果客户不愿意买单,你就没有工资拿”这样的霸王条款。

但是中国人又很容易被宠坏,尤其是在一些外企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下,往往就变得懒惰了。又由于中国人讲“关系”,讲“小圈子”,一旦懒惰起来就如疾病蔓延。上海分公司的工厂里雇佣了很多工人,因为管理体系并不苛刻,竟然有工人在上班的时间睡觉。于是老外管理者们雇佣了一个保安来监督所有的工人,但没想到的是,保安竟然担当了通风报信的工作,每当有领导过来,就用手机通知工厂的工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在工厂里安装了摄像头来监督。于是这些讲着人权的瑞士人和德国人也不得不采用中国式的管理方式,因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也给他们上了一课。

中国人实际,不讲细节

在瑞士人眼里,不管是中国的大公司或小公司,每个都是野心勃勃,不满足于现状的。小公司急于发展成大公司;大公司急于走出国门;在瑞士的中国企业又急于向整个欧洲拓展。正因为野心勃勃,他们看重实际的结果,不愿意在错综复杂的文案工作上浪费时间,更很少想到如何去精心包装自己的企业和产品,这也可能是中国很少能出知名品牌的原因。

在瑞士人看来,中国人做生意的秘密是讲“关系”,而“关系”都是直接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他们看重的是“利益”而不是“人”。饭局上谈生意,酒桌上讲感情。这些瑞士人和德国人早已对此熟门熟路。

但是瑞士人也有一贯的冷静评价:所有人都在做的事,并且是捷径的事,也并不代表是正确的事。

在他们看来,如果中国人愿意多重视一些细节,凭借一些过硬的中国产品加上较低的价格,是很容易和瑞士人做生意的。比如一家瑞士工厂和一家中国工厂制造同一种模具来竞标,他们各自从模具中生产的产品几乎一模一样,同样质量上乘,其中中国工厂的报价相对较低。瑞士工厂将模具打理得非常干净漂亮,没有一丝刮痕。但是中国的工厂并不在意,他们认为,模具在生产的过程中总会有刮痕的,总会变得面目全非,只要生产出的产品好就行了。如果碰到的是瑞士的采购商,他将毫不犹豫地选择瑞士工厂干净漂亮的模具,愿意多付费用。他们在意细节,而细节代表态度,即使在日后的生产过程中,专业的技师同样会保持模具干净漂亮的外观。

我曾参观过一家瑞士的奶酪工厂,在短短的20分钟参观过程中,仅看到一位工作人员,而他一边干活,一边不停冲洗地面和机器。整个工厂通透明亮,自然能让人信服他们生产的奶酪的水准,而中国的工厂更在意的是生产量,所谓的形象,大多时候都是“面子工程”。

中国企业应更看重企业形象

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瑞士的投资环境在整个欧洲相对较有优势,瑞士周边国家的企业所得税率通常为33%~35%,而在瑞士一般情况下只需要缴纳22%~24%。对于那些想在欧洲拓宽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瑞士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起点,瑞士文化的多元化、瑞士人对于中国的良好印象也为投资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目前约有50家中国企业在瑞士建立了分公司,此数字还在稳步增长,其中大部分都是与高科技及贸易相关的企业。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中国银行、中国烟草、尚德电力等,他们的欧洲总部也设在了瑞士。尚德电力作为中国本土诞生的太阳能企业,因具有低资金成本、市场规模已达临界质量等优势已威胁到国际大厂,诸如德国太阳能电池大厂Q-Cells、西班牙再生能源技术大厂Gamesa,目前尚德电力正飞快地向欧洲及全球市场进军,并可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全球最大硅晶太阳能电池制造商。

瑞士人除了在几个大型城市,其他大多都集中在各个村庄居住,家用型太阳能供电一直都有很不错的市场,尚德电力找准时机,以价廉质优的产品压倒瑞士本地产品,在瑞士家用型太阳能供电市场上独占鳌头。但由于瑞士的一些村庄对于村庄的整体形象管理颇为严格,并非每个村庄都可以安装太阳能,以瑞士为支点向整个欧洲拓宽市场,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许多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对于环保标准的不重视,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欧洲太阳能产业的竞争,也为瑞士和德国的企业所诟病。

瑞士朋友介绍说,瑞士最想要的不是投资人能在瑞士能够投多少钱,而是这些企业是否有全新的发展思路和管理理念。无论是投资人还是企业家,他必须知道他自己想要干什么,想要怎么样去发展。这样的企业在瑞士才会真正被接纳和认可。

上一篇:“中国脸”就是通行证 下一篇:加息不如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