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新梦”圆原创音乐之梦

时间:2022-07-12 07:28:46

“海上新梦”圆原创音乐之梦

1960年,“上海之春”设立,至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有辉煌也有彷徨,但不管道路如何曲折,一直不变的是“推新人、推新作”的宗旨,其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举办的“海上新梦”原创作品音乐会,虽然只是第二届,但已经成为作曲家圆梦的舞台,大大鼓舞着那些怀有音乐梦想的人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2008年5月,2008“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海上新梦Ⅱ”研讨会在上海市文联召开,音乐理论家、参与此次“海上新梦Ⅱ”原创作品音乐会的作曲家等都出席了会议,各抒己见。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理论家杨燕迪教授认为:“作曲家创作环境比较艰难。尽管新作源源不断地出来,但是严肃音乐的听众还是比较少,作曲家和听众沟通得不多,彼此关系显得比较窘迫。听传统音乐是‘一小撮’,现代音乐的听众就更少了。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环境比较封闭,思想受到较多的禁锢,现在比较宽松了,但又面临缺乏核心价值的现状。拿什么来指导创作,独特的味道是什么,没有现成的答案,要在转型期中寻找。我们要避免商业化的影响,考虑如何使好的音乐作品留存下去。过去的音乐史对当时的创作提供了答案,但是它不是我们现在的现成答案。音乐创作要有想象力,要有深刻性,要能雅俗共赏。作曲家应该想到如何针对听众的欣赏水平进行创作,要加强对新作品的宣传,缩小听众与作曲家之间的欣赏落差。”同样,会上,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系主任、作曲家徐坚强副教授也谈到了作曲家与听众的问题:“举办新作音乐会要有侧重点,对听众要有一个量化,从而决定演出哪些风格的作品。不要用大棒赶,人为地统一一种风格的作品和一类作品的听众。现在有一个误区,写无调性的、写现代音乐很时髦,其实探索性的作品也可以写得很好、很美,用调性写,也不一定好听。”

现今作曲家如何更好地创作也是会议议论的重点。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理论家戴鹏海认为:“作为严肃的作曲家都应该考虑“两为”方向的问题,一是要考虑为什么要创作,因为创作就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求同好,觅知音,把自己的生活感受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表达出来,在创作中不要玩深沉、玩技巧,即使是委约创作也要有感而发,也要有对生活的感悟;二是为什么要写这样的题材,这就牵涉到对生活的感受问题,对题材的感受问题;三是写这部作品是不是适合于你;四是技巧表现得怎么样;五是创作要真诚,音乐并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都可以表现的,一定要考虑对象,解决为谁而写的问题,一定要有感而发。”

卓士是来自加拿大的作曲家,此次在“海上新梦Ⅱ”上献演了自己的作品《山歌与都市节拍》, 他说:“上海音乐家协会出面举办‘海上新梦Ⅱ’,有胆量,有开放的眼光,能够把这样的创作做下去,也能提高上海音协的知名度和在同行间的地位。上海作曲家应该互相团结,形成“强力集团”。在国外作曲家的生存环境是很险恶的,只有团结才能产生力量,才能得以生存。我这次回来很感动,加拿大政府给我出了路费,把我参加‘海上新梦Ⅱ’作为加拿大的政府行为,希望上海能给予作曲家更多的帮助。”

如果说“海上新梦”是原创音乐作品重要的展示舞台的话,那么这个舞台对于那些将要展翅的年轻作曲家来说,更是弥足珍贵的。研讨会上,沈叶、温展力等年轻作曲家对上海音协表示了感谢,而前辈们也对他们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作曲家何占豪说:“我们真的很希望年轻人能快快成长,我认为我们的老中青作曲家之间没有代沟。”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说:“我有一个愿望,希望年轻的作曲家能快些成熟起来,我们不会妒忌的。希望中青年作曲家能够有代表性的作品,能创作出代表上海音乐界水准的作品。”

记者:此次“海上新梦”原创作品音乐会是第二届了,与第一届相比,有怎样的特色?

徐景新:“海上新梦”的宗旨是推出本土的原创音乐作品。与去年相比,第二届在第一届的基础上有了一些调整,原为一台的音乐会扩展为两台,分别为“交响乐、声乐新作品专场”和“民族器乐新作品专场”。同时在推出方式上我们也作了改动,去年全部是委约的,今年,我们增加了征集的方式,和委约相互补充。此外,与上一届不一样的是这一届老中青都有,作品的风格也是各式各样。

记者:我们知道“上海之春”有着很辉煌的过去,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走得不是特别顺利,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上海音乐家协会的职责也会不同吧?

徐景新:以前,各个音乐团体都搞创作,“上海之春”举办时,大家都积极报名,上海音乐家协会就会组织专业人士到各个团队去审核,看这些作品是否适合上“上海之春”。但是最近三五年很少有这种情况,因为新作品要首演成功是很难的,还不如演奏贝多芬等大师的曲子更有吸引力。上海音乐家协会为了本土的原创音乐,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发动社会上能够发动的创作力量,举办“海上新梦”原创作品音乐会。

记者:“海上新梦”对于广大作曲家来说,是很难得的展示新作品的平台。

徐景新:对。在音乐会现场,我们请每个作曲家在演出后上台接受鲜花,这也是对原创作曲家的尊重,以前观众往往只知道演奏者,不知道作者是谁。同时,除了作曲家,“海上新梦”也给了很多新人以表演的舞台,比如交响新作品专场上,有一个节目是女生合唱,表演的都是上海音乐学院音教系的学生,他们很愿意上这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记者:“海上新梦”现在只是第二届,对未来有怎样的期望?

徐景新:我们希望我们的音乐有更大的可听性,为广大人民所接受。以后,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也会举办一些茶话会,加强作曲家与观众的交流。同时,我们也希望新作有较强的生命力,不像现在许多音乐会第一次演出也是最后一次演出。“海上新梦”现在只有两岁,已经吸引了上海、外地不少音乐团队,相信在不断探索中,它会越来越成熟。

上一篇:汽车消费“SHE”时代 下一篇:大雷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