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12 06:19:55

谈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 要:在新世纪里,语文教学也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实施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学会学习创造良机,把语文教学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呢?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兴趣,增强自主探究的动力

在教学中,实施教学民主,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实施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只有在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才会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才会在“动”中感受,在“情”中领悟,在“思”中进步,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探究语文知识,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

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诱因。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激发学生兴趣。

二、巧设悬念,培养质疑,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的欲望,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的质疑,多鼓励,让他们大胆去质疑,说错了,不指责;猜对了,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质疑求疑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活动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因素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可通过下面活动进行:

1.让学生辩。“辩”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辩”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采用了这一方法,很有效果。先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把全班分成“桂林山队”和“桂林水队”两大阵营。学生有的说,有的读,有的介绍图片……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地体现出来。

2.让学生访。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如学习完《草船借箭》后,我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同学提几个问题。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才有哲理性。

四、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增强自主探究的动力

每一个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探究问题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探究,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探究也会更深入、更持久。如在作文课中,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蚂蚁,我不急于让学生马上写,而是让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探究蚂蚁吃什么,为什么它的力气那么大?为什么能预报天气等问题?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津津乐道地探究着,课上探究得还不够,回家后他们继续研究。每个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充分行使了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着探究的乐趣。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导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份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份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就会有百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教材・教法.

[2]教育科学研究.

[3]语文研究性学习.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鹏镇花王小学)

上一篇:让主题图为我所用 下一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教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