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繁花缀满阅读枝头

时间:2022-07-12 05:16:58

让繁花缀满阅读枝头

现行的语文教材,很多课文文质兼美,但仅仅让学生阅读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盲目地给学生增加阅读量,也不能达不到阅读的预期效果。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所谓扩展阅读,是指以课文内容为阅读基点,围绕课文有关的知识能力要求,通过追踪、扩散,寻根究底,从而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的一种阅读方法。这种方法,犹如在阅读枝头缀满繁花,吸引着学生积极地撷取。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增强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使繁花缀满阅读的枝头,引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呢?结合教学实践,我想谈谈以下几种方法。

一、课前预习时扩展,指导综合阅读

为激发阅读兴趣,拓宽视野,实现阅读内容的多样化,课前预习可让学生广泛阅读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达成学科间横向沟通桥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前,我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苏轼的资料,包括苏轼的生平、际遇以及各个时期的作品、风格等。在课前,学生有的做摘记,有的制作图片介绍苏轼以及各个时期与之相关的人物,有的了解苏轼所处环境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等,还有的列出了苏轼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及作品风格。这样,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获得了关于苏轼的全方位的信息。同时我还准备了关于苏轼“乌台诗案”的详细资料,使学生了解苏轼被贬黄州时的情形,加深了对写作背景的了解,更深刻地体会到他的乐观与豁达。

二、课内向课外扩展,扩大教材内涵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却没有具体的阅读书目,从而造成了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教师可以教材为基点,指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进行扩展阅读,使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同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教材的内涵。

(一)由节选内容向整部作品扩展

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从长篇或中篇作品中节选的内容。教师可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阅读整部作品,其目的是通过对全貌的了解来加深对局部的深刻理解。这种扩展阅读可以在学习课文之前,也可以在学习课文之后。例如,在教学《祖父、后院和我》前,可先安排学生浏览《呼兰河传》大概内容,使学生了解作者萧红的童年生活,体会萧红的孤寂与苦闷,从而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此外,像《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通过记叙在爸爸严厉而极富爱心的教育和鼓励下,“我”真正地长大了的过程。可布置学生课后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了解英子的成长过程。教学《再塑生命》,可布置学生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体会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

(二)由单一作品向其他作品扩展

语文课本中不乏名家名作,如果只让学生阅读名家的单一作品,对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单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较系统地了解该作家的作品特点以及艺术风格。如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的《风筝》一文,这是一篇以表现手足亲情为主题的散文,于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出浓浓的亲情。同时作品还揭示了封建陈腐思想对儿童自由、活泼天性的扼杀。全文情真意切,思想深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对课文内容不难理解,但对于上个世纪鲁迅的语言风格和文章立意却会感到有点晦涩难懂。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此文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学生读起来会兴趣盎然。在阅读的同时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了解鲁迅,感悟鲁迅的语言风格。此外,也可让有能力的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野草》等。

(三)由某篇作品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

同类题材,由于作者的年龄、经历、感悟不同,对于事件的选取、结构的安排、语言的叙述、感情的表达等等也会有所区别,这时指导学生进行同类题材文章的阅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完胡适《我的母亲》一文,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老舍的《我的母亲》,并扩展阅读邹韬奋的《我的母亲》,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亲》。同样是写母亲,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作者写童年,写母亲,饱含深情,而行文又极其自然、质朴,很好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读后那种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已跃然纸上。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很快地区别出两篇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及感情表达上的异同。而阅读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亲》,则能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四)由某一作品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扩展

教材中有很多同体裁的文章,散落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此时教师就可以打破年级的限制,引导学生就同一体裁的文章进行扩展阅读。例如学习了《爱莲说》后,可向教材中涉及的“说”的这一文体的篇章扩展。像《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等。对它们的内容与手法加以比较,就可以知道:《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马说》是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谈的是人才问题;《捕蛇者说》通过捕蛇者蒋氏的自述,反映了当时“苛政猛于虎”的税收情况。《黄生借书说》以“书非借不能读”为论点,劝勉人们不要因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也不要因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通过这一系列的扩展比较,学生能较全面、明确地认识“说”这一文体的范畴,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表现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这样阅读一篇,反馈若干篇,经过比较分析,归纳异同,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三、课外欣赏时扩展,提高语文素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使扩展阅读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欣赏式扩展阅读。如学习完朱自清的《春》后,可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散文鉴赏》,了解朱自清的散文特点。学习古诗词后,可指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通过这样的扩展阅读,学生实现了由想读到会读的转变。这时的扩展,教师的推荐书目必不可少。教师也可将有关的材料打印下发,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可通过这样的扩展,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使阅读能有的放矢。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就要为学生拓宽扩展阅读的途径,让阅读的枝头繁花累累,让学生快乐地、执著地采撷心中最美的花朵!

(责编 张敬亚)

上一篇:作文难点的成因及攻克难点的策略 下一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