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城乡统筹模式探析

时间:2022-07-12 05:15:42

哈密市城乡统筹模式探析

【摘 要】本文从哈密市农村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出发,对城乡统筹存在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并就如何进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提出相应模式,以供交流探讨。

【关键词】城乡统筹;规划;模式;探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越来越密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显得更加紧迫,也更有条件。城市和农村应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的新路子,以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哈密市农村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现状

1、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化水平低

2010 年,哈密市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 7.9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76%。但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较为滞后,并大部分产业没有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处于初始阶段,缺乏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支持,没有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2、农村社会事业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布局不平衡

各项农村社会公共设施及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民群众享受教育、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布局不平衡,目前,教育、医疗、文体等事业集中在中心城区,社会事业水平较高,而农村资源短缺,社会事业水平较低。

3、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仍有待提高

近几年,哈密市逐步完善了乡镇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建设,但乡镇的市政公用设施水平与全疆相比较仍然较低。乡镇的农民庭院建设参差不齐,人畜居住混杂,无排水、排污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齐备,并且许多村内无垃圾收集点及垃圾箱、公共厕所等,农村人居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

4、农牧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在全疆处于较高水平

2010 年哈密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567 元,比 2009 年增加 950 元,全疆农村居民收入4643 元,与全疆相比较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80%以上,仍然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在农民家庭经营中一直占居主导地位。劳务经济在农牧民人均收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10 年地方外出务工人数 2.28 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33.53%。

二、城乡统筹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乡收入消费差距日趋加大

2004-2010 年哈密市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年均增长率为 11.17%,但仍落后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人差距逐年拉大。由于统计资料的不可获得性,在进行城乡差距评价时采用“职工平均工资”指标代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哈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直接导致了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加大。2005 年-2009 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由7617 元大到 10482 元,城乡差距拉大了0.38 倍。

2、城乡财政及公共事务服务分配不公平

城乡之间在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实行不同的体制,造成农村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建设滞后,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哈密市农村绝大多数地区的教育基础十分薄弱,教育设施非常简陋,教学质量低,城乡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城乡的公共卫生经费分配不公平,绝大部分高精尖医疗设备和高技术卫生人数集中在城镇,农村卫生资源少、设备陈旧、服务水平很低。大多数乡镇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全,许多乡镇没有幼儿园、托儿所、娱乐体育设施,缺少路灯,自来水管道老化,生活用水的排放为自然排放,农户仍使用旱厕等。

3、城乡产业关联性不强

哈密市乡镇的主要经济支柱是第一产业,许多乡镇都无第二产业(乡镇企业),其(除重点镇外)城镇性质仍然定性为农业镇。在工业行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与农村经济的关联度相对最高,但哈密市广东工业园区布局在哈密市中心城区北侧,许多乡镇农产品的深加工弱,农业产业链的短,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环节被分割,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薄弱,导致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关联度薄弱。区域内没有乡镇企业的支撑,无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也无法截流农村向大中城市转移的劳动力。

4、城乡行政区划障碍

城乡统筹的主要问题还表现在城乡之间的行政区划障碍,如哈密市近郊回城乡、陶家宫镇等乡、镇在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已经城镇化,但是由于城乡之间的行政区划障碍及城乡之间在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实行不同的体制,这些乡、镇的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体系等与城镇相差甚远。

三、城乡统筹的主要模式

根据目前哈密市农村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现状,以及要解决城乡统筹出现的主要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模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1、现代农业模式

距中心城区较近,交通方便,冬季光热条件好,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化的优势和条件。如二堡镇、回城乡等,这类乡、镇通过优惠政策,采取土地流转、专业种植和大户承包等方式,以“公司+经纪人+农户”的“订单农业”经营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专业化,促进哈密市农村和小城镇经济的发展。

2、劳务输出模式

具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以及良好的劳务输出传统,交通方便,距主要人才需求市场较近。如花园乡,这类乡镇通过健全乡村对劳务输出三级网络和组织机构,成立专门劳务经纪人协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建立地区“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新工作模式,做好农民外出就业服务,为农民提供转移就业信息,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3、工业主导模式

主要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的专业化城镇发展模式。如雅满苏镇、七角井镇等,这类乡镇结合自身特点,要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积极引进矿产企业和吸引投资,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并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矿产资源要重视产业链的延伸),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变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4、工业反哺农业模式

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农业发展速度,工业部门的剩余积累除了可以支撑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外,还可以以资金要素的形式扶持包括农业在内的其他产业的发展,工农业收入差距、城乡差别大,农业资源大量流出,这类乡镇主要通过对农业、农村采取“多予、少取”的政策,通过取消农业税及各种费用来减轻农民负担,通过各级政府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实现农业劳动力有效顺畅转移;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把生产、加工、销售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等途径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但大部地区选择财政反哺为主的模式。

5、旅游开发模式

哈密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及人文条件,适合发展旅游业。如白石头乡等,这类乡镇可以通过开发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并加强餐饮、购物、娱乐、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达到以游促农,带动农产品、工业品的销售量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旅游特色很强的新型小城镇。哈密市近郊的花园乡、陶家宫镇、五堡乡、沁城乡主要通过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形式,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6、生态移民(扶贫)模式

远离中心城区的山区,农牧民居住高度分散,且生活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自然灾害频发,通过生态移民模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这类乡镇通过政府集资,实施“项目扶贫工程”和“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把农牧民搬迁至条件较好的地方,统一进行基础设施,统一按排生产生活建设,同时,把生态移民工程、扶贫开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7、城郊模式

这类乡镇通常在中心城区近郊,与中心城区的经济联系紧密,能接受中心城区产业的转移,依托中心城镇市场、信息、技术和人才,并为中心城区服务,提升自身的非农产业和经济实力。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调整行政区划,将回城乡、陶家宫镇合并到哈密市中心城区。

参考文献

[1] 《哈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说明书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 《哈密地区城镇体系规划修编纲要(2009-2030)》.

上一篇:风景名胜区历史人文背景下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 下一篇:高层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