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时间:2022-07-12 03:47:34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摘要: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从四川省经济与服务业发展现状出发,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最小二乘法等计量方法实证地分析影响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几大因素。结果表明:消费需求对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政府作用、城市化水平以及工业发展程度,而基础设施水平对服务业发展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关于四川省经济与服务业协调快速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并以此为依据向新一轮的西部开发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服务业;协整检验;影响因素;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02602

1研究背景与意义

西部大开发十几年以来,四川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四川省地区GDP为21026.68亿元(现价),在西部十二省市中排名第一,其中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增加值为6030.41亿元,远远高于西部其他省市。但是相比全国的平均水平,目前四川省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3.4%,要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11年为43.4%)。从国家开始西部大开发至今,四川省服务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1.51%,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1.05%。

服务业在四川省内部的差异表现非常明显,2011年四川省21个地市州服务业增加值最高的是成都市,为3479.42亿元,占四川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726%,而服务业增加值最小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为56.8亿元,仅占四川省服务业增加值的0.77%,差距非常大。适度的差异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区域差异不断扩大会造成经济增长缓慢、衰退或停滞。本文将利用2000-2011年四川省面板数据对影响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2四川省经济与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2.1四川省经济发展现状与特征

通过对四川省与全国1978-2011年的GDP总量、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等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四川省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2.1.1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速变动缓慢

四川省的经济总量增长明显,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84.61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1026.68亿元(现价),增长了一百多倍,而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在1995年达到峰值之后变得比较平稳,变动较为缓慢。

2.1.2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川与全国的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相似但略有不同。通过分析可知自1978年以来,四川省和全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都是第一产业快速下降,第二产业快速提升,第三产业逐步上升,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但是相比全国,四川省的第三产业占比自2003年之后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

2.1.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极大

2011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是成都市,为6950.58亿元,占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的32.58%,而地区生产总值最低的为甘孜藏族自治州,仅为152.22亿元,只占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的0.72%,区域发展差距非常大。

2.2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自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的经济迅猛发展,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发达程度标志的服务业也已经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服务业占比也由1978年的20.0%增长到2011年的33.4%,年均增长0.41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当前四川省服务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2.1从总量和发展速度上看,四川省服务业发展迅速

从总量上来说,四川省服务业产值由1978年的36.8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7014.04亿元(现值),增长了接近两百倍;从发展速度上来说,四川省服务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2.10%,要高于四川省GDP的年均增长速度10.45%,也要高于全国服务业的增长速度10.89%。

2.2.2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三产业占比稳步上升,但仍低于第二产业占比

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从1978年的20.0%上升到2011年的33.4%,但仍然远低于第二产业比重524%,且低于全国水平43.4%。

2.2.3从区域发展特征上看,四川省服务业区域差距较大

从产值总量上来说,从产值总量上来说,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最高的是成都市,为3479.42亿元,最低的是甘孜州,为56.80亿元,二者相差60多倍。从第三产业占比上来看,成都市占比最高,为50.06%,其次是甘孜州37.31%,相差12.75个百分比;最低的是攀枝花市仅为20.70%。

3基于计量经济学分析影响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3.1模型的设定与数据选取

区域服务业发展的差异性是无法否认的客观现实,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本文从一般的经济理论出发,在初步的经验分析和参考已有文献的基础之上对影响服务业发展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行了筛选,主要选择了政府作用、城市化水平、消费需求、工业发展状况、基础设施水平等五大因素对四川省服务业的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受数据的搜集等因素影响,本文选择人均财政支出、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占比、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工业增加值与人均公路通车里程分别反映政府作用、城市化水平、消费需求、工业发展状况、基础设施水平对服务业发展差异的影响。数据来源于2001-2012年四川省统计年鉴。

本文将利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四川省21个地市州服务业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根据以上的分析,构建理论模型:

Yit=α+β1x1it+β2x2it+β3x3it+β4x4it+β5x5it+ε

为了减少异方差问题,将各个变量取对数,则模型变换为:

ln Yit=α+β1lnx1it+β2lnx2it+β3lnx3it+β4lnx4it+β5lnx5it+ε

Yit为人均服务业增加值,x1it…x5it分别代表人均财政支出、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比例、人均社会零售额、人均工业增加值、人均公路通车里程。其中,i代表不同的城市,t代表不同年份,α为截距项,ε为随机扰动项。

3.2实证分析过程

3.2.1多重共线性检验

通过对面板数据做多重共线性检验如表1所示。

3.2.2单位根检验

目前检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的方法蛀牙有LLC检验、IPS检验、BREITUNG检验、ADF-F检验、PP-F检验和HADRI这六种方法。为了避免因检验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对检验结果的负面影响,本文将同时采用这六种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

lnx1、lnx2、lnx4、1nx5的检验结果表明,除了LLC和HADRI检验拒绝其存在单位根存在的原假设为,其他四种方法均不拒绝其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综合判断lnx1、lnx2、lnx4、1nx5存在单位根;lnY和lnx3的检验结果表明,除了LLC、PP-F和HADRI检验拒绝其存在单位根存在的原假设为,其他三种方法均不拒绝其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综合判断lnY和lnx3存在单位根。

对这个六个变量的一阶差分检验的结果表明,六个变量都拒绝其存在单位根的检验,即各个变量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各变量都为一阶单整变量。

3.2.3面板数据协整检验

通过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可知所有的数据都是一阶单整变量,因此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本文主要采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方法中的Kao协整检验法,检验结果见表3。

表3Kao协整检验结果

t-StatisticProb.ADF-6.2212660.0000Kao协整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表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综合两种检验方法得出以下结论:各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3.2.4模型估计与影响因素分析

使用Eviews7.0对模型进行分析,根据上文分析本文选择权数为period SUR,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表4。

根据回归结果可知,在本文提出的五个影响因素中,政府作用、城市化水平、消费需求、工业发展状况对服务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基础设施水平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不明显。

4四川省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文的分析,本文将针对未来四川省服务业的协调健康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4.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优化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四川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赖于三次产业的协调与均衡发展。鉴于四川省的省情,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四川省都将是第二产业为主导。未来四川省建设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未来长期工业发展的资源约束将会变得越来越明显,因此,四川省在确保农业与工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保持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的协调均衡发展,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合理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

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主要指协调好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比例关系,谋求在传统服务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四川省整体结构表现为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为辅的特征。在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四川省应该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那些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提供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咨询业等行业。

4.3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服务业发展机制

对于未来服务业的发展,一定要做到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发展机制。第一,创造良好的环境,提升消费水平。消费需求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较大;第二,财政上要加强对服务业的投入,发展服务业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专门有财政预算资金支持服务业的发展,财政支持的重点在于基础业行业,比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以及教育培训等;第三,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口相对比较集中,对服务业的需求程度较高。

参考文献

[1]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2001-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李文珍.产品内分工对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2,(8):4145.

[4]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湖北大别山红色旅游品牌移动营销应用研究

上一篇:展开语文教学的“双翼” 下一篇:基于价值链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