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提升议论文教学品味

时间:2022-10-02 03:48:35

少教多学,提升议论文教学品味

相比文学作品而言,议论文教学略显枯燥。传统教学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一是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二是三段论,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怎样让议论文也能上出品位、上出情操呢?笔者以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篇文章为例,试作简要分析。

一、于“议”中寻找教学起点

从思想性来分析,这篇文章可以划归为思想类议论文,这对学生的理解来说更有难度,前提是让学生知道需要学什么。因而,教学的起点问题最为关键,教师也只有明白教学的起点,才能真正放手,让学生根据已知与未知,开展讨论学习。从本质上讲,这也是这篇议论文与其他文体不同的一个点。

按照三要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课文的中心论点,这是学生的已知,但此处学生需要探索的是“高贵”二字。那么,这个“高贵”与其他“高贵”有何不同呢?也许正如作者所说,这个“高贵”不是身份高贵、地位超然,而是指精神有品质、灵魂有思想。教师从这一点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去挖掘文章的内涵,那么其目的便白然水到渠成。同样,对于论证方式来说,也有知道的与不知道的。知道的是几个例子,有名人的与普通人的;不知道的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有无数的例子,作者为何单单列举这几个例子,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结合例子可知,这三个例子分别代表了“高贵”的三个方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分析,以此为起点,一环接一环,让论点连着论证方式,从起点到课堂结尾,引导学生在寻找这个“线”的过程中进行合作探究。

二、于“读”中还原行文思路

对于议论文来说,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说服读者。无论提什么观点、说什么道理,或者举什么例子,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说服读者。从逻辑学来说,这是一种归纳或演绎。当然,雄辩才是真正的特点,表现在行文思路上就是论证的过程要特别清晰。因而教师在教学议论文时,更需要把握其问题特点,引导学生诵读,从而让其真正明确写作内容。

作者从伟人与普通人两个角度进行选材,最后指出青少年要有“纯正追求”的美好愿望。学生不难理解这样的具体结构,但对于整篇文章而言,就需要学生更多地关注文中的“局部”“细节”,即一段话甚至一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第二小节这两句话:“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在他看来,相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这就需要更加深入地分析,来揭示这些事例中深层次的道理。其实,要真正达到与作者的思想吻合,最根本的还需借助诵读。“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这句名言告诉我们,理解的关键还是品读。姚鼐也曾说过:“放声疾读,只久之白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他说的虽是读古文,但对议论文来说,道理是一样的。只有让学生读,大声读,才能使其对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取得更深层次的认同。

三、于“思”中关注写作意图

相比散文,议论文则更多具有一种时代的责任感。它有着更多的现实意义。法国思想家蒙田这样说过:“物质的匮乏容易救治,而灵魂的枯竭无药可医。”因此,让学生联系课文品读、思考、感悟,这才是根本。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时,需要分析作者的立场、作者的观点。这样层层深入,才能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

面对当今世界物欲横流以及全社会信仰缺乏的现状,作为哲学家的周国平忧心忡忡,他是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写这篇议论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反思。“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仅仅从这一段话中,就可以看出周国平那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学习议论文最根本的不是只关注文本,而是透过文本来理解作者,理解白己,继而关注家庭、社会、国家等等。通过与文本、作者对话,深层次构建一种生活情感体验,从而最终在心灵深处摩擦出思维火花。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总而言之,议论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是关键。教师要放手,尽量少教,让学生多学,多体会,多感悟,多思考,真正把学的方法与议论文的思考联系起来,这才是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议论文教学“暮气沉沉”“费力费时”的局面,从而让学生爱上议论文。

上一篇:浅议语文字词理解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商务管理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