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公司制度的利弊及其完善

时间:2022-07-12 03:12:36

一人公司制度的利弊及其完善

[摘要] 一人公司由于其具有诸多的优越性,必须正视有其存在的土壤。但由于一人公司股东易于滥用公司人格图谋法外利 益,可能造成经济秩序的紊乱,立法上必须对其进行严格规制。新《公司法》规定的一人公司滥用法人格推定制度存在 其不足。在一人公司财产独立但意志未能独立于其出资股东而侵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形,同样应该否认该一人公司法 人格,由一人公司股东及公司共同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关键词] 一人公司;法人格;法律规制;独立意志

[中图分类号] 276.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09-0169-04

[作者简介] 王国良,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法学;

赖丽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商法。(江西 南昌 330077)

一人公司(one-man company or one-member company),是指股东(自然人或法人)仅为一人,并由该股东持有公司的全部出资或所有股份的有限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我国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第58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从新《公司法》规定来看,我国新《公司法》只承认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而不包括一人股份有限公司,所以本文所称一人公司仅指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从学理上划分,一人公司可划分为形式意义上的一人公司和实质意义上的一人公司。形式意义上的一人公司,指的是设立时股东即为一人,或者设立时股东为二人以上但在存续过程中由于出资和股份的转让、继承、赠予等原因导致股东仅剩一人的公司,前者称为设立时的一人公司,后者称为存续中的一人公司。实质意义上的一人公司是指形式上公司的股东人数是复数,但实质上只有其中一人为公司的真正股东,其余的股东仅仅是为了满足法律上对公司股东法定最低人数的要求,或是为了真正股东的利益而持有一定股份的挂名股东。家族式的公司往往就表现为实质意义上的一人公司。此种意义上的一人公司本质上是真正的股东为自己谋取利益而规避法律所凭借的一种工具。依据一人公司股东身份的不同,我们又可以将一人公司分为自然人一人公司和法人一人公司。自然人一人公司是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的一人公司,这是最传统意义上的一人公司。这种公司形式将投资者的投资和其个人财产分离开来,借助有限责任这种责任形式来降低投资风险。法人一人公司则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单独投资设立,或者是通过收购而获得另一公司的全部股份成为该公司的唯一股东,该公司因而成为一人公司。一人公司最主要的法律特征是,一人公司的股东是唯一的,并由该股东持有公司的全部出资额或股份;一人公司只须以公司的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以降低投资者的经营风险,实现单个个人无法实现的经济目的、使投资者摆脱负无限连带责任的困境。目前,已有43个国家的《公司法》允许设立一人公司。一人公司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建立旨在鼓励投资的制度,有经济层面上的合理性。然而,一人公司是一把双刃剑,一人公司的弊端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一、一人公司是利弊并存的公司形态

承认一人公司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只要允许其合法存在,就有可能造成经济秩序的紊乱,在市场诚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的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在一人公司中,通常是一人股东自任董事、经理并实际控制公司,复数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和公司内部三大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都不复存在。于是,一人公司股东极易滥用公司人格以图谋法外利益。一人公司股东可能通过各种手段混同公司财产和股东财产,同公司进行自我交易,给自己支付巨额报酬,将公司财产挪作私用,以公司名义为自己担保或借贷等。公司财产和股东财产的多种方式的混同使得公司相对人难以搞清与之交易的对象是公司还是股东个人。而且在有限责任的庇护下,即使公司财产有名无实,一人股东仍可隐藏在公司面纱的背后而不受公司债权人或其他相对人的追究,使公司债权人或相对人承担了极大的风险。有些一人股东甚至通过欺诈的手段以逃避合同义务、法定义务,导致削弱了对债权人的保护。有些一人股东通过公司规避侵权责任,严重削弱侵权法的社会功能。很显然,一人公司的弊端极大地破坏了公司法人制度中原本确立的利益平衡体系,直接对有限责任制度的合理性构成了威胁,并严重地背离了法律所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正是这些公司治理与法律规制方面的问题,成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早期禁止一人公司存在的依据,世界各国早期的公司立法,大都对形式意义的一人公司作了禁止性规定,甚至强调公司设立后于运营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公司股东仅剩一人时,公司应立即解散,以严格恪守公司设立的条件。或是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揭开公司面纱”制度来制止和惩罚滥用公司人格的一人公司股东。

然而,不管各国《公司法》是否承认一人公司,实质意义的一人公司在世界各国却早已普遍存在。与其可能存在的弊端或危害相比,一人公司对于增加市场活力并极大地推动经济的作用使得立法者不得不对其进行重新审视。毫无疑问,一人公司有其广泛存在的客观的社会基础。其一,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是一人公司产生并生生不息的最大的原动力。有限责任原则作为公司制度的一个核心内容,对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一投资主体具有越来越强的吸引力。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和高科技的发展,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任何类型的投资者都希望在经济活动中受到有限责任的保护。因此,有限责任制度一经问世,立刻受到所有投资者的青睐,大大调动了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这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同为投资者,举办大规模企业或中、小规模的“多数人”投资企业可享受有限责任的优惠,一人投资则必须承担无限责任的风险而不能获得有限责任制度的保护,这显然有失公平。一人投资是否可以享受有限责任的恩惠成为20世纪以来困扰公司立法和公司实务的一大难题。单一投资者亟需通过一人公司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责任原则规避经营风险,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当《公司法》不承认一人公司的合法性时,单一投资者就可能通过挂名方式举办实质意义上的一人公司以规避法律。其二,公司法人非常希望设立一个或多个全资子公司,以谋取更大利润。随着自身规模的不断膨胀,公司法人具有投资举办更多实业的能力。设立一个或多个全资子公司,既易于分散投资风险,同时也可以减少复数股东之间的摩擦。个人企业主和公司法人为了实现有限责任对自己的保护,只好寻找一名或几名挂名股东来组建实质意义的一人公司,以规避《公司法》中有限公司设立时股东须为复数的规定。一人公司往往是它们实现多行业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的最佳选择。其三,在非一人公司中传统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及其制衡机制在实际运行中的变异,为一人公司的运作奠定了基础。因为传统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是建立在公司复数股东基础上的,股东大会与监事会是基于对独立于股东的董事担任公司经营的监督而派生出来的监控机构。然而,公司的实际运作中,股东会形式化几乎是常态。股东人数较少的小公司中,股东通常就是董事及经理直接运作企业,从而使法定的股东会并无实际意义;股东人数众多的大公司中,绝大多数小股东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漠不关心,股东大会流于形式,沦为大股东操纵公司的合法工具。股东会的失效不仅使“所有与经营分离”形式化,而且也使公司的社团性趋于淡化。由此为非一人公司变异为一人公司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其四,高科技发展的条件下,中、小规模企业更具适应性构筑了一人公司的经济基础。当高科技、高风险的新兴行业如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不断兴起之时,进入这些领域的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并非依赖资本的多寡及规模的大小,而主要是依赖于高新技术的先进程度和投资机会的准确把握,或者说是依赖于高素质的人。一人公司具有资合性弱化但人合性凸显的特点,正是中、小规模投资可采取的最佳组织形式。

以上表明,既然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着繁殖一人公司的适宜土壤。一个具有合理存在理由的现实,只能通过制度进行完善而不能禁止。对于一人公司可能存在的诸多弊端也只能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规制,以抑弊扬利,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人公司潜在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新《公司法》大胆面对这一现实适时增设了一人公司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司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我国新《公司法》中一人公司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

新《公司法》明确规定一人公司制度是《公司法》修订中的一大创举,也是我国《公司法》修改勇于面对实际存在的一人公司现实所进行的重大公司制度创新,既有利于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科学规范,又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和公司债权人利益。新《公司法》第58条至第64条总共7个条文对一人公司做出规定。其中大部分是对一人公司股东的防弊措施,也是对一人公司进行的法律规制。新《公司法》主要规定六大防弊措施:第一,更高的最低注册资本。一人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10万元,而且一次缴足,实行严格的法定资本制。第二,公司设立数量的限制。一个自然人只能设立一个一人公司,该公司不能再设立一人公司,但法人单位或国有独资公司作为股东则不受该限制,可设立多个一人公司并组成集团性公司。第三,名称披露的要求。为了让与公司交易的人方便识别一人公司及其独资股东,一人公司必须在公司名称、登记文件和营业执照上注明独资字样。第四,一人股东做出决议,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由股东签字后置备于公司。第五,法定审计。年终财务会计报告要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强制审计。第六,法人格滥用推定制度。为了保障与一人公司交易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一人公司的股东对于其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的独立性承担举证责任。原则上,立法者可以首先推定一人股东滥用公司人格,但是允许他以反证的形式这种推定,从而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如果一人股东证明不了其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互相独立,就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新《公司法》突破了公司的社团性,引进了一人公司,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事情,其立法目标和价值取向重在鼓励投资兴业,繁荣经济。然而,这次修订毕竟还是阶段性产物,在某些制度和规则设计上存有些许缺陷或漏洞是在所难免的,新《公司法》对一人公司的法律规制尚有欠缺,一人公司可能存在的容易侵犯债权人利益的风险还未能得到足够的防范,在以后的立法中尚需加以完善。

其一,新《公司法》规定的六点防弊措施中只有法人格滥用推定制度能起到实质性作用。前面五项措施对防范一人公司股东在有限责任的庇护下滥用公司人格牟取非法利益,并不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公司名称披露的要求、书面形式的股东决议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人公司股东的规制,对与之交易的相对人或债权人只起到提醒或预先告知的作用,在交易当事人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有效的事后补救。最低注册资本、书面形式的股东决议和法定审计制度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都有变异的可能,难以起到对交易方根本的保护作用。因此,在六点防范措施中,名称披露的要求、书面形式的股东决议、最低注册资本、书面形式的股东决议和法定审计制度,这五项措施在本质上都难以达到防范一人股东滥用公司人格侵害公司相对人利益的目的。只有法人格滥用推定制度能够起到实质性效果,通过揭开公司面纱直接追索藏在公司面纱背后的股东的责任,才能打破有限责任的保护层,使欲通过有限责任得以庇护的不法股东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保障一人公司的相对人之合法权益。《公司法》第64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一规定便是法人格滥用推定制度。依照《公司法》的这条规定,一旦债权人对该一人公司财产的独立性提出质疑,法律就要求一人公司的股东对一人公司财产之独立性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若一人公司股东无法完成该举证责任,法律则否定公司有限责任,推定公司不具有独立法人格而不能承担独立责任,由股东与公司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其二,法人独立责任理论要求财产独立但不具备独立意志的一人公司同样适用法人格滥用推定制度。按照传统《公司法》理论,公司法人责任的独立是以法人独立人格为前提的,公司法人财产的独立和人格的独立是公司法人得以独立承担责任的必备要件。公司法人的财产独立,主要是指股东与公司在财产上的分离。即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对公司履行出资义务后,股东对公司的出资构成公司财产,非有法定原因股东不得抽回出资,股东个人的财产与公司财产相分离。对于何为法人人格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7条关于法人设立条件的规定,法人的设立条件主要有三个:法人必须有独立的财产、独立的的名称和组织机构、承担独立责任。其中,法人的组织机构是法人的意思机关,是法人表达自己意思、进行决策的机关,所以法人组织机构的独立即要求法人有独立的意思机关,能够表达自己的独立意思,即法人能够拥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不受他人意志支配。从这个意义上说,法人承担独立责任不但要求法人有自己独立的财产,更要求其具有独立的意志。法人承担独立责任则是法人财产独立和意志独立的法律结果,换句话说,法人能够承担独立责任必须以法人具有独立财产和独立意志为前提条件,两者缺一不可。由于公司法人意志形成机制的特殊性,公司的意志很容易受到他人干涉,于一人公司而言,这种情况尤其容易发生。在一人公司情形,由于公司组织制度的特殊性,一人股东自任董事、经理并实际控制公司,复数股东之间和公司内部三大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都不复存在,公司的意志和股东的意志极易发生混同,新《公司法》第64条规定,只有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财产独立性问题存有疑问时,才适用公司法人格滥用推定制度,推定一人公司股东滥用公司人格,由一人股东举证证明其股东财产与公司财产的独立性,否则必须由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笔者以为,该条规定具有片面性,难以追究其他情况下出现的股东滥用法人格时一人公司股东的连带责任,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力度不够。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具有独立财产但不具有独立意志的公司法人,其股东可以利用法人的人格以达到滥用公司法人格规避责任最终获得不法利益之目的。比如,在法人设立的一人公司情形,此时一人公司实为该法人的全资子公司,法人和一人公司实为母子公司关系。虽然可能两者的财产互相独立,但此时若设立的一人公司没有自己独立的公司治理机构即公司的自治机关,而是听命于母公司的安排作出经营决策,通过正常的市场交易手段,母子公司之间也极有可能成为互相逃避债务、规避法律规制的避风港。虽然子公司具有独立的财产,但由于不具有独立于母公司的独立意志,在经营决策等方面受制于母公司,也就不具有独立人格因而无法承担独立责任。新《公司法》第64条的规定,只能对财产未独立于其出资股东的一人公司股东受到规制,债权人可以越过公司直接追究股东的连带责任,但对于财产独立意志不独立的一人公司则难以起到规制作用,在保护债权人利益上尚缺乏足够的力度。

其三,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难以操作性导致对一人公司的规制目的容易落空。新《公司法》第20条规定公司股东“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从法律条文的安排来看,该条规定被至于“第一章总则”中,具有纲领性、原则性意义,是对《公司法》中所有类型的公司的原则规定,毫无疑问也适用一人公司的法人格滥用问题。新《公司法》仍在一人公司这一节中单独对一人公司法人格滥用问题作出特别的规定,尤其是采用了举证责任倒置的制度安排,实是新《公司法》第20条属于衡平性规范,其规定太过于原则性、模糊性,未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或揭开公司面纱规则的具体适用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因此,纵然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也有规制一人公司的目的,但客观上其在实践中的难以操作将导致其规制目的容易落空。然而,一人公司由于其法人治理结构的特殊性,难以在股东与公司机关之间形成必要的制衡,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的几率比其他组织形式的公司高得多,若在制度上没有进一步的安排,则极易给一人公司股东滥用公司人格牟取法外利益大开方便之门。因此,新《公司法》在作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原则性规定之后,又对一人公司作出特别规定,其并不是法律的多余的重复,实是《公司法》的更为周密的制度安排。

鉴于新《公司法》对一人公司法律规制的不完善,滥用法人格的推定制度存在其不足之处,建议在以后的立法活动中加以完善:在一人公司财产独立但意志未能独立于其出资股东而使得债权人或与之交易的当事人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形,同样适用法人格滥用的推定制度,由一人公司股东承担其未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证明责任,公司股东举证不能时则应该否认一人公司法人人格,揭开公司的面纱,由一人公司股东与公司共同对债权人或与之交易的当事人承担连带责任,以对债权人或一人公司的其他相对人以合理的保护,维护交易安全。

参考文献:

[1][2] 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3]王保树,崔勤之.《中国公司法》[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

[4]王保树.《中国商事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上一篇:纳税筹划初探 下一篇:《破产法》与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