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民歌艺术特色研究

时间:2022-07-12 02:44:49

东乡族民歌艺术特色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东乡族民歌的传唱环境、题材分类及其不同特征的剖析比对,从而梳理出在特定的民俗民风氛围中不断传承的基本脉络,最终揭示了东乡族民歌所反映的亦牧亦农的“乡土民歌”特色。

关键词:民俗民风 地域性 即兴性

东乡族共有人口373,872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的东乡族自治县,还有一部分居住在积石山自治县、和政县和临夏县。东乡的本意是指古河州地区的东、南、西、北四个聚居乡之一的一种称谓,上世纪五十年代经东乡族人自愿将其所聚居的地区命名为东乡族至今。

东乡族民风淳朴,人民勤劳果敢,其性格坚韧耐劳。东乡族有着丰富的娱乐和歌舞活动,东乡族民歌则是他们民族音乐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形式,其中,“花儿”是深受他们喜爱的歌咏项目。

一、东乡族民歌概述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艺术形式都是在广大劳动人民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和生产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经广泛的积淀发展而成的,它最大程度的体现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民族民俗背景内涵。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的活动过程中,必然要产生一些与之相关的歌曲形式,如打夯歌、碾场歌、挤奶歌、牧歌等等,但决不会有可能产生象捕鱼歌或插秧歌等题材的歌曲,这就是民歌艺术的地域性划定。

关于东乡族民歌类型的划分,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应该以题材类型来划分,这也是最普通的一种划分方法;也有人习惯于以语言划分,即划分成用汉语演唱的歌曲和用东乡族演唱的歌曲两种类型。暂且不论这些划分标准的孰优孰劣,笔者认为,能够将最常见的不同题材歌曲划分法同其民俗宗教歌曲的划分法结合起来,或许更合理些。

二、东乡族民歌的分类:

根据以上阐释,东乡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型:

(一)即兴性强、有感而发的劳动歌曲

这类歌曲跟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大多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或劳动之中进行即兴哼唱的。一般为抒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亦可起到在劳动中鼓舞干劲,排遣孤寂情绪的作用,〈〈碾场歌〉〉是此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歌曲。

这是一首g羽无声调式,调式音阶相当规整,分前后两句。前句较长而后句稍短,其旋律呈平缓的起伏线条状。散拍子结构、前倚音及波音的运用形象的描绘出两头牛拉着碾石滚不紧不慢碾场的情景。在这种劳动场合唱出的歌曲应该是随手拈来、有感而发的,再加上整首歌曲里大部分都是无实际意义的衬词,那么也就最能体现歌唱者此时的心境,同时也能起到调节枯燥单调的劳动气氛的作用。

(二)环环相扣、节奏多变的宴席曲

婚庆活动是一个民族最为典型的民俗庆典活动,是民风民俗在民间艺术方面的聚焦点,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民俗文化风貌最好的展示。东乡族在婚礼的整个庆典活动中有着特殊的习惯,其欢庆、道贺的气氛完全在充满歌声的过程中进行。当新娘被接进新郎家以后,也就意味着她完全走进了一个载歌载舞的天地。首先,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们要共同唱起“哈利”表示对新娘子的欢迎和祝福。具体的演唱方式是由其中的一个较有影响的人带头先唱起“哈利”,然后其他的客人和小伙子齐声呼应,共同喊出“哈利”或者其他祝福的话,喊的同时还必须用手击打手掌或手臂,形成一定的节奏,双腿大致半蹲成马步的姿势并横向沿圆圈跨进或后退,实际上已经是一种简单的舞步,同歌声一起共同构成婚庆歌舞的雏形场面。唱词由宾客即兴编唱,内容大多为新郎英俊,新娘美丽,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等赞美之词。宴席曲就是在这种喜庆婚礼的场合上所演唱或即兴编演的带有舞蹈性质的歌曲。演唱形式基本为双数,从两人到八人(光棍)不等,不仅仍保留着一唱众和的古老方式,而且在唱词的同时一定要伴有舞蹈性的伴随动作,前文已经说过,这实际上是一种婚庆歌舞曲的简单形式。

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是《宴席进门曲》,在广泛的传唱过程中形成了以下风格,

1.旋律特点:由于是一首在婚庆场面表演的歌曲,所以旋律采用了具有相对稳定作用的加偏音的角调式,线条起伏较大,第一小节里加入轻快的后倚音,而歌曲末音则作下滑音处理,有效地增加了整曲的欢快性;更突出的特点是歌曲采用了变换拍子的节奏处理方法,唱起来会产生一种律动感,也使旋律本身具有一种内在的发展动力。

2.唱词特点:唱词共六段,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单句提出问题,偶句作出回答,增添了歌曲欢乐的情趣;另外,前六小节为领唱,后四小节为“和”,“和”的内容虽然均为衬词(东乡语:好好的唱,好好的闹。)但却具有把整个歌曲推向高潮的作用。有趣的是,在这首歌曲的歌词里,领唱里的问与答的部分均为汉语演唱,篇幅较长;而和腔里的衬词部分则用东乡语演唱,句子较短,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东乡族人没有自己的固定文字的一个侧面的注解。

3.节奏特点:采用变换拍子是本首歌曲在节奏方面最鲜明的特征。在礼俗婚宴曲中的结构中,节奏的特性处理尤为显得重要,连续变换拍子的运用能有效地形成歌曲风格的构架,激活整首歌曲的娱乐逗唱性质,增强其欢庆的功能情趣。至于演唱方面的特点,前文已有论述。东乡族的宴席曲相当丰富,其他还有如《方四娘》、《牧童放牛》、《高大人领兵》等,这里就不作赘述了。

除以上介绍的几种比较常见的东乡族民歌题材外,在东乡族民间传唱的还有为数不算多的一些宗教歌曲和儿歌等,由于东乡族群众也基本上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其宗教歌曲主要是伊斯兰教的经文歌曲或诵经调,其中,儿童歌曲大多为短小乐句的反复,音程跨度小,比较上口,易记易唱。总之,东乡族虽是一个总体人口数量不多的民族,但其长期以来形成的多姿多彩的民间歌曲形式,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

参考文献:

[1]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2]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李文珍.民歌与人生[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上一篇:大众传媒时代中国民族舞艺术传播效果探析 下一篇:相和歌的文化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