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活动之我见

时间:2022-07-12 01:01:51

幼儿园数学活动之我见

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各种整合活动或是单科教学中都有进行。它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重要的一环。《纲要》指出:“数学学习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设定,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我就着于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运动相结合的实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1、数学操作材料的选择与设计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在数学活动区域对幼儿操作材料准备方面,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准备了大量的实物;磁性材料、学具盒等直观材料,以及点卡、数学试题卡等抽象成份的材料。如成品类材料:算式卡片、木珠、计算器、七巧板、时钟模型、扑克等;辅助类材料:剪刀、纸、彩笔、橡皮泥、操作板等;废旧物品类材料:废旧盒子、塑料空瓶、包装盒、小木块、火柴棒等。提供的各类材料能满足数人同时操作,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对环境产生兴趣,又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例如;在小班数学区的“按数取物”的活动中,可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准备不同层次的材料:1;按卡片上物体取相应数量的实物;2;按卡片上的圆点取相应数量的实物;3;按卡片上的数字取相应数量的实物。这样,能够激发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促进能力弱的幼儿增强自信心。又例如;让幼儿在许多图形中分别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找出来,再把找到的图形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些操作活动可以巩固加深幼儿图形的认识,同时发展幼儿的分类、排序能力。我们创设的活动,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项或多项去探索、体验。教师支持、引发幼儿对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构建数学知识,建立对数学知识的概念,体验到数学的必要性和趣味性。

2、在游戏中进行数学教学: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在教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教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要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经常拿着小篮子到“娃娃超市”去购物,幼儿把将商品分类摆放,另外还设计了一份表格,让顾客先填写表格,每件东西买了几份,价格是多少。让幼儿一边快乐购物,一边学数学,真正让生活进入我们的课堂。又如;在《比较高矮》的活动中,以小朋友为中心材料,幼儿以高矮排成一队,让幼儿自己通过尝试,探索后解决身边的问题。问:怎样排队好呢?你排在第几个呢?还可以模拟生活情景,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幼儿在遐想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感到轻松、自然。各种竞赛游戏也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好机会。孩子都有好胜心,总是希望自己是最棒的。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学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进行数学接龙游戏时,比一比谁接得又快又对,夹豆子比赛时,看谁夹得又多又快。这样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得到了训练,也得到了数学带来的快乐。幼儿在游戏中能轻松、自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

3、幼儿操作中进行数学教学:

幼儿好动,只有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操作,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要充分利用幼儿周围的空间,教室里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成为学生操作材料的存放地,操作探索为幼儿学习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机会,让幼儿亲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真实地与物体打交道,获得真实的认识和体验。如幼儿学习加减法时,可利用积木块、卡片、瓶盖等,让幼儿从操作中感知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从动手实践中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如;在活动中我运用雪花片教幼儿学习3的加法时,我让幼儿用左手先拿1个雪花片,用右手再拿2个雪花片,教师提问:“看一看,现在两只手中一共有几个雪花片呀?”幼儿共同回答一共有3个雪花片。教师再提问: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应该怎样列式子呢?幼儿回答说:是用加法算的,因为左手有1个雪花片,右手有2个雪花片,两手一共有3个雪花片,列式应为1+2=3,教师鼓励幼儿说:“你们真棒,答对了,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两只手的雪花片相互交换,看看现在每只手里有几个雪花片,两只手里一共有几个雪花片?”幼儿回答:“现在左手里有2个雪花片,右手里有1个雪花片,两手一共有3个雪花片。”教师继续问:“用什么方法算的,应该怎样列式子呢?”幼儿回答:是用加法算的,列算式应为2+1―3。这样,让幼儿从操作中理解了加法的互逆关系。再如,教幼儿认识时钟时,可以先让幼儿观察时钟的结构,整体上感知,然后用画笔画出钟表,在画的时候,教师引导幼儿区分时针和分针,并了解它们的作用。不断地让幼儿变化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教幼儿认识时间。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幼儿很快学会了认识时钟。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操作是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但是操作不是随心所欲的,有些教师认为操作材料越多越好,越接近生活越好,越新奇越好,这些认识是带有偏见的,教师要建立对操作的正确认识。

4、数学教学活动的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评价判断行为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这里所说的“评价”主要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评价值判断。

4.1 评价应科学合理。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促进幼儿发展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等实际情况,而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例如,有的教师在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常常给予批评、挖苦;在幼儿回答错了的时候,向全班小朋友说:“大家说XX说的对吗?”导致全班幼儿大声否定。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时还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障碍。

4.2 评价应具有针对性。有的教师评价语言很贫乏,在一次活动中不断出现“不错”、“很好”、“真会动脑筋”等词语。这样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不能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4.3 评价应指向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有的教师往往习惯于在活动结束时对幼儿进行评价,而忽视了活动进行中的赞扬和鼓励对激发幼儿积极性的作用;有的教师往往注意对操作材料的收拾整理,而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活动状况不作任何评价。这不仅不利用对教学过程的调节、控制和反馈,而且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能及时强化或纠正;幼儿渴望得到评价的心理需要也得不到及时满足。

总之,幼儿数学教学老师应根据幼儿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循序渐进、因人施教的原则,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资源,适当地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思考,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的欲望,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促进幼儿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

上一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 下一篇:浅谈对幼儿安全教育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