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理想是当『特务

时间:2022-07-12 11:53:14

儿子年近而立,初为人父。回忆过往,特记其成长点滴,以资纪念,不求“上行下效”,惟愿“借鉴参考”。

勤洗澡

儿子生于冬季,从医院回家当晚便哭闹不停,医生建议每天洗个澡。当时买不起空调,为了保暖,只能选在正午时分,先将木炭在户外充分燃烧,再移至室内,紧闭门窗,然后单腿跪地,左手托住婴儿,右手拿起毛巾轻轻揉洗,最后用浴巾裹干、扑粉、穿衣……儿安然入睡,父汗流浃背。

择菜心

外公外婆疼爱外孙,有喜好之物必优先供应。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买回小白菜,菜叶剥下自食后,他们总将菜心留下装好,并配以里脊肉片。这种菜心肉片汤儿子一吃就是十几年,直到离家上大学。

制“双黄”

母亲对孙子的照料更是无微不至。小孩贪睡,为防止他上学迟到,母亲一面催其起床,一面挤好牙膏,放好洗脸水,还要变换花样准备早点。为哄儿子多吃一个鸡蛋,她居然发明一种做法:将两个鸡蛋打到一块油煎,称为“双黄蛋”,以致儿子多年以来都以为每个鸡蛋都有两个“黄”。

灌骨汤

由于遗传因素,儿子从小个头不大,听说多喝骨汤可以补充钙质,我们便闻风而动。可儿子偏偏不愿喝汤,反复劝说,均无效果,只好强行灌之,令其特别反感。如今反思,家长往往自以为是,强迫孩子做这做那,主观愿望虽好,客观效果太差。

当“特务”

小学阶段,儿子的理想是当“特务”,说是要把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都弄到中国来。问他为什么不努力学习,自己搞发明创造报效国家?回答却是“那样太慢了”。上初中后,他的英语成绩不太好,为了调动他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顺着他的“理想”跟他谈,承认当“特务”是爱国行为,但前提是要学好英语,不然连语言都不通,怎么能搞到科技情报?儿子认为我讲得很有道理,自此开始认真学习英语,成绩稳步上升,而当“特务”的理想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忘了。

记成语

初一和初二之间的那个暑假,我让儿子背诵成语词典,每天记10页,第二天外公帮他复习第一天的内容,第三天外公继续助其复习第二天的内容,我则帮他重温第一天所记成语。就这样,循环往复。祖孙三代通力协作,两个月内就拿下了成语词典。高考时,儿子语文科目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且写作能力一直较强,与成语背诵不无关系。

盖“房子”

上高中前,我和儿子聊天时发现他正为将来干哪一行犯愁。我没有过多地说教,而是给他打了个比方:比如盖房子,只有图纸,没有材料,房子不可能盖起来。当知识技能储备充足之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会取得成绩,所以现阶段要以学习为主,不仅要掌握课堂知识,还要广泛涉猎课外读物,提高各种技能。

学按摩

高考前10个月起,一向不太专心学习的儿子突然发力,聚精会神复习迎考,我们则做好后勤保障。见其久坐不动以致腰酸背痛,我学着当起 “按摩师”,坚持每天两次给他从头到脚按摩一遍,尤其是足底按摩最能消除疲劳,提振精神。同时,营造宽松环境,每天晚饭后陪他散步,只聊他关心的歌星、球星,让他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接高考。

重“行”字

儿子上大学时,我请行家为他刻了一枚印章,在“行”字之中嵌入他的姓名。后来,我又请书法家写了一个大大的“行”字,装裱之后作为他的新婚贺礼。这“行”字有三解:一是表示我“行”,即坚定信心之意;二是“行动”,心动不如行动,理想要靠行动来实现;三是“行家”之意,不管将来从事何种职业,首先必须要有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只有成为行家里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写论文

入职第一年,儿子照例在我生日那天打来电话道贺。我说:“你现在是工作人员了,应该给我准备生日礼物。”他很高兴地问:“不知道什么礼物合适,我马上快递过去。”我说:“以后每年我都要你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作为生日礼物。”几年来,他努力践约,已有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并有三篇论文在全国金融系统青年论文大奖赛上获奖。

练毅力

留学归来,儿子供职于首都,工作任务繁重,隔三差五出差,经常加班加点,但经济待遇却不高。有一天,他晚上12点多才到家,只睡了4个多小时然后又去上班。如此辛苦,我们也很心疼。但因该单位接触面广,对于开阔视野、提升水平大有裨益,所以我们还是不断勉励他牢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古训,坚持就是胜利。

表心愿

一愿儿子身心健康;二愿小两口琴瑟和谐;三愿他超越乃父做个好爸爸(好爸爸应有两条基本标准:一是敢让孩子“跟我学”;二是帮助孩子超过自己);四愿他竭尽全力为社会做贡献,给更多人带来快乐。

上一篇:“败家娘们儿”有商机 下一篇:女人可以努力生活,但请别满身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