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籍装帧特点和发展趋势

时间:2022-07-12 08:00:43

电子书籍装帧特点和发展趋势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子书籍的概念,其次分析了电子书籍相较于传统书籍的优势,最后探索了电子书籍装帧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电子书籍 装帧设计 传统书籍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书籍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传统书籍受到冷落,而电子书籍市场则欣欣向荣地发展起来。据调查,在2010年我国的电子书阅读器销量已跃升至300万台,占全球市场的20%[1]。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扩大,电子书籍市场的不断扩大是显而易见的。自然,电子书籍的装帧设计也必然会向着更加系统化、学术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门新兴专业学科,将来一定会迅猛发展成为更多人群或群体接受和应用的专业学科门类。电子书籍充分发挥了现代电子书籍技术的低成本、高效益、人机交互、人性化、灵活便捷等优势,深入到广大用户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给更多人带来益处。

网络时代的电子书籍装帧设计学习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概念

电子书籍一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e-book(软件),另一种是指专门阅读电子书籍的电子终端(硬件)。e-book是指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的出版物,不同于传统以纸张为载体的出版物,是一种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以数字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的电子书籍。而阅读器广义上来说,凡是主打阅读电子图书的手持设备都能叫做电子书,包括实体电子书、手机、笔记本、台式电脑等电子终端平台。

二、电子书籍相较于传统书籍的优势

1.传播方式多元化。专业电子书籍、台式电脑、笔记本、手机等电子平台皆可以阅读。书籍可以直接从网络下载阅读,不受传统纸质书籍的体积、重量的限制。我们不会随身携带一本甚至几本上百万字的图书,但是一般随身携带各种电子终端设备,方便我们随时取用需要的书籍。这样读者更加可以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进行阅读,既增加书籍阅读时间又提升书籍阅读数量。

2.传播成本低廉。专门的实体电子书本身价格不低,但是可下载、阅读不同内容的不同书籍。这样长期使用读者的阅读成本非常低廉。而其他非专业电子书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NDS等附带有电子书功能,使读者的阅读成本更加低廉。

3.专门为电子书籍阅读而设计。首先是其屏幕没有闪烁,长时间阅读不会引起眼睛干涩不适。其次,超长的续航时间。由于e-ink电子纸非常省电,一次充电可翻阅几千页图书。实体电子书不仅可以进行书籍的阅读,一般情况下还会整合音乐播放、录音等其他功能。

4.方便快捷性无与伦比。输入关键词便可搜寻内容,随时介入网络进行下载,不受地域限制,省去舟车劳顿之苦。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字体大小及字形,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调节,更加人性化。电子书实现了产品零库存节约空间,全球同步发行,购买方便快捷。

5.降低图书成本,价格便宜。节省保存书本所需空间。不消耗纸张,减少每年树木消耗,真正环保低碳。

三、电子书籍装帧的设计方法

电子书籍由于传播介质的不同,而且增加了多媒体,因此其装帧设计在原来书籍装帧设计的基础上,增强了和影视多媒体的联系,而排版、显示方面又和网页设计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说,电子书籍装帧设计是涉及书籍装帧设计、影视多媒体和网页设计的相交叉设计,而非单一的设计。电子书籍装帧的设计方法包涵以下几点。

1.电子书籍传播的介质。纸质书籍使用的是CMYK颜色,且印刷在载体上(一般是纸张)。而电脑、手机平台电子书籍使用的是RGB色彩模式,使用显示器进行阅读。无论是色域还是显示效果都优于前者,在表现发光、反光、金属质感等方面,更加真实。由于显示器是发光物体,在阴暗环境下也可以清晰显示。但同时,显示器也有它的缺点,如在阳光下显示的时候,多数显示器很难清晰显示,易碎,不能折叠保存等。

2.电子书籍传播的形式。传统纸质书籍一般以文字为主,配有插图。有些杂志、画集则以图像为主,配有文字说明。电子书籍增加了多媒体功能,能够同时进行试听信息的传输,不仅比单纯静止的图像更具有吸引力,而且读者接收到的信息更加迅速、直观、便于理解。同时、这样所传输的信息量也是传统文字书籍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巨大的信息量必然会降低文字说明的地位,从而产生多媒体信息为主,文字信息为辅的现象。相对于文字来说,多媒体的制作也更加消耗资源,所以一般都是作为宣传、演示等使用。当然也有制作较为简单的,比如视频教程的制作。制作的视频教程更加直观、形象、清晰地传递给人们信息,比文字教程更加准确。

3.电子书籍的自定义设置功能。传统书籍在印刷完成之后就固定了它的样式及阅读方式等。电子书籍可根据自己阅读习惯和需要进行设置,最基本的如字号大小的设置、背景设置、音量大小调节等。这使得电子书更加人性化,以人为本,更加以用户体验为主体,而非让用户去单纯接受。

电子书籍可以应用到不同的阅读终端,比如电脑、电纸书、手机等。这些阅读终端的显示器尺寸有很大差异。电脑显示器可以大到二三十寸,手机则小到三四寸,甚至更小。这样同一本书在不同阅读终端上的显示方式必然不同,加上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文字大小、段落间距等,尤其是视力衰退的老年人,想要开阔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市场就必然要制作适合他们的显示尺寸。当然,也可以不更改尺寸,只是单纯地增加放大缩小功能,但这样必然会降低用户体验感受。所以在制作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不同的终端显示问题,在设计网页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不同的终端上的阅读问题。一个页面在不同终端上显示的内容必然是完全一样,但是页面的分栏设计、模块的摆放就会因显示终端的不同产生差异,而电子书在这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和网页设计是几乎一样的。

由于功能众多,且人们已习惯于windows的操作方式,那么,在显示方式上,拥有众多功能的电子书则更像移动电脑,像平板电脑方向靠拢。很多终端都是以图表形式显示,操作的时候点击相应图标来执行相应任务。

4.电子书籍的信息收集功能。读者在阅读电子书的时候所产生的信息,可直接通过网络传输回接收终端。传统书籍很多在出售的时候会加有读者回执,以此来收集读者对书籍的各项内容的反馈。现在多数读者已经不会再用信件来反馈这些信息,而且反馈内容也很有限。而电子书籍可以内置后台反馈程序。以往回执会询问读者喜欢的版块、不喜欢的板块、意见等。这里,通过程序可以直接设置手机读者在每个版块的停留时间、板块阅读次数、板块阅读速度等信息,更加准确、详细、大量地反馈回终端。同时,读者对于字号大小调节、阅读时间、阅读背景音乐音量、板块模式调节等一系列详细的用户使用习惯进行统计,这是传统回执所无法准确统计的。而用户意见、联系方式等这类的内容则可以在特定的页面给出让用户填写(一般是最后几页)。

5.电子书籍简化的制作方法。首先,制作电子书籍有专业的软件可以使用,基本的格式、编排修正等,都可以进行方便的设置,随时都可以进行调节、修正。其次,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套用大量现成模板,而减轻工作量。虽然现在大部分书籍都是实用软件进行编辑,但相较于现成的模板来说,其制作速度是难以比拟的。网络上也会有大量免费、收费模板可用。通常软件内有内置链接,可以让软件用户直接下载获取。当然也可以自行搜索下载,这样就使制作过程更加便捷、迅速。最后,电子书籍制作完成以后就已经结束书籍制作的整个过程,接下来就是提供下载链接供给读者下载。而传统书籍在排版之后还有印刷的各个工序要做,然后才能运输到各地进行销售。

参考文献:

[1]姜晓云.2010年中国电子书阅读器销量300万台全球占20%[N].北京日报,2010-05-06.

上一篇:实验探究在物理课堂“光的反射”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激发学生的课堂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