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酒局 第10期

时间:2022-07-12 07:15:50

酒,大家并不陌生。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时至今日,酒已成为百姓生活的调味品,节日庆典、亲朋聚会,无酒不成席;酒更是社交的媒介,接风洗尘、迎来送往,酒拉近了距离,沟通了感情,调和了矛盾,但历史上有两个酒局却是致命的。

以酒设局,古已有之。形式相似,内涵各异。最著名的莫过于杯酒释兵权了。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皇帝,革命小酒天天醉。诸事顺心,唯一事骨鲠在喉,就是担心有人故伎重演,抢了他那把还没捂热乎的龙椅,贼者心虚。

有了这个顾虑,赵匡胤坐卧不安,再看昔日一同浴血疆场的兄弟们,似乎都略有些不稳妥。可是“卸磨杀驴”,似乎有点不仗义,也不是英雄所为。对部下怎么说?群众会怎么看?左思右想,反复权衡,于是赵匡胤灵光一现,何不用酒说事?

主意已定,择良辰吉日,赵匡胤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几位老臣叫来,没别的事,就是喝酒。成了国家栋梁,各负其职、分工明确,兄弟几个难得一聚,老大忽然设宴,自然不胜荣幸。于是各自满怀喜悦,推杯换盏、你来我往,席间立现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酒可以麻醉神经,让思维变得直接干脆,一扫平日里惺惺作态的矜持。兄弟几个与皇帝老大哥零距离地接触,无不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酒过三巡,君臣微醺。席间不断催生着豪爽、真情和眼泪,气氛更加融洽。

赵匡胤看火候差不多了,起身,举杯,润润嗓子,说:“我是兄弟几个捧起来的,感谢大家的支持,没你们就没我的今天,来,喝一个。”众弟兄感动,眼泪再次夺眶而出:“喝,大哥,我们先干为敬。”

赵匡胤坐下,随后话锋一转,叹了口气,说:“兄弟几个当初这事办得多利落啊,黄袍子给我一披,我的愿望就实现了,当时这袍子要披在各位身上,坐在这儿的就不是我了,幸亏是我,幸亏是我,来,喝酒喝酒……”

话不多说,点到即可。这几个人都是精英、高智商,都听懂了赵匡胤的言外之意。第二天几个人纷纷递交辞呈,要求卸甲归田。

赵匡胤一个劲儿挽留:“这都怎么了呢……唉……说不干就不干啊?就剩下孤家寡人,寡人孤独啊……”

一件寝食难安的大事就这样让一场酒局办妥了。酒中有局,局中有酒,一切尽在赵匡胤的掌握之中。

无独有偶。青梅煮酒则是曹操给刘备设的一个酒局。刘备归附曹操后,每日韬光养晦,以便伺机而动。曹操对刘备放心不下,于是设酒局试探。刘备赴约,又在局中设局,巧妙应对。席间风起云涌,暗潮跌宕。

两人以青梅下酒,小酌慢饮,喝兴正浓。忽天气突变,阴云翻滚,似有黑龙隐现。

曹操借物言志,对刘备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就是说,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咬人的狗不叫,玄德兄以为如何?

刘备装糊涂,旁征博引,指点江山,拿袁术、袁绍、刘表、孙策等人垫背。曹操听后连连摇头:不过匹夫尔。看刘备脑子如此清醒,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酒,还不够劲儿。曹操不再多问:“来,喝酒。”

又过三杯五盏,曹操亮明观点:“真正的大英雄,那都是胸怀天下、深藏不露的。”

刘备不胜酒力,已是微醺,但潜意识依然固守,知道小命在此一举,万万马虎不得。于是继续装傻道:“天下哪有这样的人?那只不过是个传说。”

曹操微笑,背后藏有一丝奸笑:“不是传说,你我二人就是。”

随后曹操直视刘备,观其表情变化。

刘备醉眼惺忪,故作愚钝,连连摆手。恰逢天空一声霹雳,顺势将筷子抖落在地。

曹操笑说:“大英雄也怕雷吗?”

刘备一语双关地说:“这么大的雷可够吓人的。”

曹操大笑,刘备讪讪,二人继续喝酒。

曹操试探,刘备装傻,借的都是酒。通过设局,曹操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决定除之而后快。刘备巧妙出局,顿感生命之无常,决意趁早溜之大吉。

上一篇:沾了儿子光的皇帝 下一篇:把牙齿染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