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梦窗花卉词误笺举隅

时间:2022-07-12 04:59:51

吴梦窗花卉词误笺举隅

摘要:文章例举了郑文焯、朱村、杨铁夫等大家对梦窗词作中玉兰、海棠、豆蔻三种花卉所作的笺注并进行了辨正,确定了梦窗词中的“玉兰”是秋天莹白色兰花;辨明了“小春海棠”的植物特征;辨析了“蛮江豆蔻”、“蛮姜豆蔻”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吴梦窗;误笺;玉兰;海棠;豆蔻

中图分类号:K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17(2010)06-0053-03

一、《琐窗寒》所咏为秋兰

梦窗《琐窗寒•玉兰》所咏为秋兰。词曰:

绀缕堆云,清腮润玉,记人初见。蛮腥未洗,梅谷一怀凄惋。渺征槎、去乘阆风,占香上国幽心展。遗芳掩色,真姿凝澹,返魂骚畹。一盼。千金换。又笑伴鸱夷,共归吴苑。离烟恨水,梦杳南天秋晚。比来时、瘦肌更销,冷薰沁骨悲乡远。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 。

郑文焯《手批梦窗词》曰:“今吴人又呼玉兰为木笔,实即辛夷,而木兰则别是一种。”“今吴下有一种玉兰,花大如碗,与木笔异种,俗呼为‘西洋玉兰’,盖来自岭海者,其香正烈,价亦不赀,疑梦窗所咏者即此也。” 郑氏实误。辛夷属木兰科,落叶乔木,花朵初出枝头,苞长半寸,尖锐俨如笔头,因而俗称木笔。因花之形色,又称玉兰(详见陈元龙《格致镜原》卷70)。“西洋玉兰”者,即今所谓广玉兰,原产北美东南部,很晚才引入中国,唐宋时尚未见诸题咏。玉兰和广玉兰皆木本植物,枝干笔立。

梦窗此词所咏玉兰,是“被称之为‘国香’、‘王者香’或‘四君子’之一的‘兰草’。” 即兰蕙之兰,属长绿草本植物。兰花从时节言,可分为春兰和秋兰。宋人张《云谷杂纪》(卷1):“(兰)叶不香,惟花香。今江陵澧州山谷间颇有,多生于阴地幽谷,叶如麦门冬而阔且韧,长及一二尺,四时常青。花黄,中间有细紫点。有春芳者,为春兰,色深。秋芳者,为秋兰,色淡。秋兰稍难得。……其以秋为言者,盖秋花芳烈胜于春花,且极难得,所以为贵。古人多称之。” 此词正咏秋兰。《琐窗寒》词中带出了“秋晚”、“西风”以及“冷薰沁骨”等字面,并用泛槎典,此典写海滨之人,每年八月乘槎泛海入银河 。农历八月,时值仲秋。秋兰花期约有一月,至凋萎时,正是“冷薰沁骨”的深秋九月。之所以称“玉兰”,是因为兰花中有奇品白兰,而白兰例非纯白,而是略杂他色,有莹白、淡碧、微黄、轻绿诸色,皆色如温玉(详见赵时庚《金漳兰谱》卷上)。宋人陈辅《玉兰》、李弥逊《邵文伯得玉兰于昭亭持以见遗因求诗为作长句》、楼钥《以玉兰赠王习父二首》等诗歌都是同类作品,可以互证。

词中还描写了兰花的植物特征。如首句“绀缕堆云”即可初步辨明此写兰花而非辛夷花。绀,天青色,形容女性略同绿云的美发,用以比喻兰花柔长之绿叶。梦窗词中以女性绀发喻花卉柔长绿叶尚有一例,即《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鬓。”水仙叶条形状与兰花极其类似。顾盼倾城、冰肌销瘦与范蠡共归吴苑的西施,柔弱若不能胜情,作为兰花的女性拟体,极为传神;而比之高树直干、绝无柔条、花形如碗的辛夷,却殊不相伦。况且,辛夷先花后叶,“西洋玉兰”虽有绿叶然而圆厚,“缕”字无从落实。再者,辛夷二三月开花,盛期在春;“西洋玉兰”花期在五至七月,盛时在夏。所以不论是辛夷或“西洋玉兰”,词中“秋晚”、“西风”、“冷薰沁骨”以及“绀缕堆云”,俱无着落 。

现传《梦窗词集》的重要笺注本,或未见郑批,或录而未辨,甚至在笺释中对郑批加以推阐。如吴蓓女史《梦窗词汇校笺释集评》笺注“蛮腥”二句曰:“写乍见之下‘玉兰’给作者的深刻印象,鲜明的异地特征(不同寻常),含愁带苦的情状(孤苦无依)。实写钟情。若果如郑文焯所言题咏之物为产自岭海的西洋玉兰,则‘蛮腥未洗’乃为题中之意,理解起来极为顺当。” 这种解释显然是被郑氏手批所贻误。

二、《丁香结》所赋为小春海棠

梦窗《丁香结》是一首咏小春海棠的词作。词曰:

香袅红霏,影高银烛,曾纵夜游浓醉。正锦温琼腻。被燕踏、暖雪惊翻庭砌。马嘶人散后,秋风换、故园梦里。吴霜融晓,陡觉暗动偷春花意。还似。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浅薄朱唇,娇羞艳色,自伤时背。帘外寒挂澹月,向立秋千地。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此词张廷璋钞本、毛晋刻本词题皆作“秋日海棠”。而在朱存理《铁网珊瑚》所录梦窗“新词稿”中,此词题则作“赋小春海棠”。郑文焯在各种批注本中强调了词题“秋日海棠”为讹误:“案《初学记》:‘十月为小春。’《山堂肆考》谓:‘南方冬温,草木常茂。今江南十月,春卉再华,俗呼为迎小春。’” “毛本但知有秋海棠,遂有意改‘小春’为‘秋日’,不知吴词显用春日海棠故实,绝非今之‘断肠花’也。”然而,杨笺以郑氏为误:“词中春日海棠故实者,以春陪秋,作开笔耳。‘秋风换’句,转到秋上;‘故园梦里’,则回顾‘春’字。必如郑氏说,好好一篇局势灵活之佳词,被渠考据,看成死局。且寒孟已十月,词尚说秋,又何也?”

初冬十月花朵再开二度,确实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谢肇《五杂组•天部二》:“十月有阳月之称。即天地之气,四月多寒,而十月多暖,有桃李生华者,俗谓之小阳春”。 海棠亦如桃李,春二三月开放。《本草纲目》(卷30):“(海棠)二月开花,五出。” 《佩文斋广群芳谱》(卷3):“《花历》:三月,木笔书空,棣,海棠睡,绣球落。” 故知小春虽然为孟冬十月,但如果年成温燠,却是桃李、海棠等春花再度开放的季节。宋代多有赋小春海棠的诗作,如范成大《小春海棠来禽》、赵孟坚《初冬客中见小春海棠》等等。但有时气候反常,也偶有比小春海棠更为奇特的自然现象出现,这就是秋日也有海棠开放,宋代诗词中也有反映。如杨万里《张子仪太社折送秋日海棠二首》、戴表元《马浩秀才携秋日海棠诗见过》、郭印《和庞次甫秋日海棠二首》。翁元龙《绛都春》、刘仙伦《木兰花慢》亦皆赋写秋日海棠。但此词确实如郑氏所说是赋小春海棠。因为词中“吴霜融晓”,描写吴地霜冻在孟冬清晨的阳光中即能融化,正是小阳春节候。“小春海棠”毕竟是非常态时节开花,这个时段所开的海棠,相对疏落,色彩亦黯淡,所以词中处处用春海棠加以衬托,借之怀念春日鼎盛时期的风情,并寓自伤背时的情怀:这是“小春海棠”题中应有之义。词中“秋风换”云云,实写年华改换,犹言别来几度秋风;未可坐实为“秋日海棠”。

然而郑氏以“断肠花”为秋日海棠,又误甚。断肠花是草本秋海棠的异名。《广群芳谱•花谱》(卷36):“(秋海棠)一名八月草,草本,花色粉红,甚娇艳,叶绿如翠羽。”《采兰杂志》:“昔有妇人怀人不见,恒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绿反红,秋开。名曰‘断肠花’,即今秋海棠也。” 此“秋海棠”“断肠花”与吴词《丁香结》中的木本海棠风马牛不相及。

三、“蛮江豆蔻”与“蛮姜豆蔻”皆有醒酒效用

梦窗《瑞龙吟•送梅津》词中有“吴宫娇月娆花,醉题恨倚,蛮江豆蔻。”“吐春绣。笔底丽情多少,眼波眉岫。”《杏花天•咏汤》词中有“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江清爱与消残醉。憔悴文园病起。”“紫檀晕浅香波细。肠断垂杨小市。”不仅出现了“蛮江豆蔻”与“蛮姜豆蔻”之异同,词义也颇为费解。

对于《瑞龙吟》中的“蛮江”,杨笺引朱氏校语曰:“‘蛮江’,疑‘蛮姜’声误。” 然而朱氏笺《杏花天•咏汤》则曰:“‘蛮姜’,按集中《瑞龙吟》词有‘蛮江豆蔻’句,用韩‘蛮江豆蔻连生’语也。‘姜’为‘江’之讹。” 朱氏笺语前后矛盾,其实,“蛮江豆蔻”、“蛮姜豆蔻”是相似而有别,但醒酒功效相同的两种植物。

诗词一般只有“蛮江豆蔻”的典例,如韩诗《六言三首》、张良臣诗《芳草复芳草》及词作《西江月》等都以“蛮江”作为豆蔻的产地,豆蔻生于岭南,故称。豆蔻,即草豆蔻。《本草纲目》(卷14)“豆”条:“释名:草豆蔻,漏蔻,草果。”“花性热,淹至京师,味微苦,不甚美。干则色淡紫,为能消酒毒,故为果尔。” 蛮姜豆蔻,梦窗前后皆无文典。据《本草纲目》,知“蛮姜”“豆蔻”,实为一物,即高良姜。《本草纲目》(卷14)“高良姜”条:“释名:蛮姜。子名红豆蔻。”“出高良郡,二月三月采根,形气与杜若相似,而叶如山姜。……曰:红豆蔻生南海诸谷,高良姜子也。其苗如芦,其叶如姜花,作穗,嫩叶卷之而生,微带红色,嫩者入盐,累累作朵,不散落,须以朱槿花染令色深,善醒醉,解酒毒,无他要使也。” 资料表明,“蛮江豆蔻”是草豆,“蛮姜豆蔻”,则是高良姜,子名红豆蔻。二者醒酒功用相同,两者皆用花朵,但前者称草果。红豆蔻花则“每蕊心有两瓣相并,诗人托兴曰‘比目’‘连理’云。” 另外,宋人《南窗纪谈》提及武臣杨应诚以蜜渍橙果、木瓜之类入汤饮客,并为时人所效 。据吴词则知宋人或以盐汁草豆蔻或红豆蔻用如蜜饯入汤,以为醒酒之用。

明乎此,知上引《瑞龙吟》“吴宫”三句写与友人尹梅津狂饮醉题苏州美景,常须倚仗豆蔻汤以醒浓酒。“吐春绣”三句赞梅津词风以眼波眉岫的丽情之笔题写苏州的山光水色,而酒醺微醒,正是催生诗情的最佳状态。《杏花天•咏汤》则正面写“蛮姜豆蔻”汤色清如江水,能让患有消渴疾、颜色憔悴的司马相如霍然而起。而因喝过豆蔻汤,所以虽然醉酒,但还略约记得当时情景,又恍惚是在梦境。“相思味”,正所谓“比目”“连理”之义。“香波”云云,谓侑觞美人檀口吹凉汤水时,沾惹了口脂气息,故有此比拟。分析表明,上引两词中的“蛮江豆蔻”与“蛮姜豆蔻”俱不误。

上一篇:《周易》“噬肤”发覆 下一篇:《神仙传》异文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