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办本科院校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7-12 04:43:55

新办本科院校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 要:基于新办本科院校双语教学的学科目标、语言目标和思维目标,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国际化、应用型和涉外性特色,组建了由12门专业主干课构成的专业双语课程群,并据此构建由公共英语、专业英语、专业双语、专业实习等课程有机融合、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辅助配合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

关键词:新办本科院校; 双语教学;课程体系;酒店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1-0022-03

对于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研究已进入我国双语教学问题研究的新阶段。一部分学者撰写了构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文章,个别学者立足某一具体专业探讨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问题。纵观我国已经取得的有关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研究成果,尚未出现关于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研究,甚至对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问题的研究都非常稀少。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总结了我国双语教学师资、学生和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双语教学的有效模式及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原则、思路、措施等。学者们对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研究成果虽已初显,但大多就事论事,不十分完备,欠缺系统性和全局观。本文立足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以专业双语课程群为基础,构建了由公共英语、专业英语、专业实习与专业双语(专业主干课程)等课程模块有机融合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有明显的国际化特色,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一、双语教学课程目标定位

根据教育部2001 年第4 号文件,“双语教学指用外语讲授学科专业知识。学校采用外语(大多是英语)原版教材,全部或部分使用英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近些年,各高校的双语教学基本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但双语教学改革和建设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正在攻坚和解决之中,问题的存在并不能阻挡高校双语教学课程改革的步伐。双语教学课程群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正在开发的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和特色项目。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应用型、高素质的涉外型酒店管理人才。专业建设发展走国际化道路,办学与世界接轨,培养全球公民。引进全球公认的非常先进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及配套教材,在一个专业内组建由12门专业主干课程构成的双语课程群,努力实现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的融合、专业能力与语言能力的融合及国内从业素质与国际从业素质的融合,以全力推动国际化、应用型、高素质的涉外型酒店管理人才目标的实现。

二、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公共英语、专业英语、专业实习等课程与专业双语课程群有机融合,教学相长,共同确保专业双语课程群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组建专业双语课程群

组建由12门专业主干课程构成的双语课程群,12门课程全部是国际上最前沿的课程,引进课程的同时引进国外原版教材,确保课程与国际接轨。专业双语课程群在实现学科目标、语言目标和思维目标的基础上,尤为重视学生学科知识及读、写、译专业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全球酒店有效工作和发展的能力。

国外教材进入中国后可能出现的“水土不服”问题,可通过两个途径解决,一是选购与外文原版教材配套的中文翻译教材,中国人翻译后做了一些去美国化的处理;二是选派精通中、西方酒店管理的海归人士担任授课教师,这些教师能够将教材内容进行较灵活的融合、比较和本土化处理。

(二)公共英语课程为双语课程学习的基础

本科第一年开设2个学期的综合英语课程,一是为了衔接高中英语学习,助推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二是为专业双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打基础。综合英语课程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

(三)专业实习课程为双语课程学习的准备

本科第一年开设各类以认知和操作为主的实习课程,让学生“从实践中来”。实习课程的开出,一是为了提高学生专业双语课程的学习效果;二是为后面的管理实习做铺垫。学生在专业基础课和12门专业核心课全部学完以后,获得了系统的专业知识、酒店主要岗位的流程标准和实践操作能力之后,进入管理岗位的实践,即管理实习。

课程设置与双语课程配套,前期或同期开出对应的专业实习课程。学生通过专业实习课程学习,对酒店的基本情况、酒店各岗位的运作流程和标准等有较形象和具体的认识,能为相关双语课程的学习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四)专业英语课程有助双语课程能力目标的实现

本科前三年,每学期开出酒店英语课程,共开出6个学期。酒店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双语课程同步。以下是酒店英语课程与专业双语课程的配套关系图。

酒店英语课程重点要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语言能力。具体开设目的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的能力;二是分担双语课程语言目标压力,即专业双语课程主要承担读、写、译方面的语言能力目标,酒店英语课程主要承担听、说方面的语言能力目标。这样,专业双语课程和酒店英语课程相互补充和配合,共同确保双语课程教学语言目标、学科目标和思维目标的实现。

专业英语课程应采用实训教学模式,以语言能力培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真实的或仿真工作环境为平台,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三、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

(一)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1.注重多种教学问题与手段的综合运用。双语课程的教学理论讲授采用互动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视频等手段辅助教学,实操、图片、案例分析和小组作业等形式促进教学。

2.按酒店的组织架构编排教学班的师生关系。将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创意为模拟的酒店上下级关系,营造浓厚的职业学习氛围,并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密。师生之间的组织关系和身份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灵活编排,如“前厅部的运转与管理”课程,主讲教师A为前厅部经理,辅讲教师B为前厅部主管,各小组长为前厅部领班,各小组成员为前厅部员工。或可将各小组身份进一步细分,按照高星级酒店前厅部的组织架构,将各小组命名为前厅部下面的各个部门。按照这种教学理念,将教学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是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学习单位和活动单位。

3.课程网络学习及手机在线学习。借助网络平台,将双语教学课程开通为网络课程,学生每人一个账号,登录后可自主开展网络学习和复习。借助手机平台,将双语教学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和信息上传为手机共享资源,学生通过手机随时查阅课程有关知识点和信息。

4.教学班学生说课竞赛活动。在每门课程教学结束前的1―3周,组织学生说课。说课以小组为单位,使用英语语言,采用小组间竞赛形式,由主讲、辅讲教师主策划,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辅助配合来完成。举办说课竞赛活动,一是为了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作系统的进一步的梳理;二是为了给学生展示和锻炼能力的机会,锻炼其英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对知识归纳提炼乃至升华的能力;三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相互学习、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二)双语教学课程的考核方法

与国际接轨,变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按照“重小考,轻大考;重过程,轻期末”的考试理念和原则,对双语教学课程进行考核。

1.小学期教学模式。改变高校传统的以学期或学年为教学周期的模式,本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以两个月为一个周期。小学期教学安排有以下两个理由:一是方便教师教学和工作安排。短周期授课将更有利于兼职教师的聘请,有利于教师外出进修、访学、挂职和进行必要的社会服务;二是方便学生参加相关课程的国际认证。每门双语课程都配套引入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小学期教学使学生认证考试的压力分散,学完一门课就复习一门课认证一门课。

2.以随堂小测试为主导的课程成绩评定。每次课安排上一次课的知识小测试,每次测试时间大约10分钟,从第2次课开始。小测试成绩共占课程总评成绩的50%。课程教学结束时,对每次小测试的成绩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复习的参考。除了小测试,教师还会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作业,各小组从搜集资料,到设计方案,最终形成研究报告,综合性项目作业共占总评成绩的10%。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总评成绩的30%。

3.国际化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课程教学结束时,按照国际先进的标准和要求,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全体教学班学生均参加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教学委员会对教学质量评估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后,反馈给授课教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表1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考核办法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是一所新办的民办外语类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立足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自身的特色定位,提出了国际化、应用型、高素质的涉外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主干课实施双语教学高起点战略,组建由12门专业主干课构成的双语课程群,由此搭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架构。但是,双语教学课程体系虽已确立,在今后的执行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师资、学生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论证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宋结焱.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经管类课程为

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7).

[2]宁晓洁,原一川.高校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5).

[3]唐泳,段洪.西部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体

系构建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

[4]陈跃华.高职商务类课程ESA 模式双语教学课程体系

构建[J].职教通讯,2011,(18).

[5]刘丕庆等.关于建立农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群的思考

[J].高教论坛,2009,(3).

上一篇: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策略教学模式探究 下一篇: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激活机制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