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功率控制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2 03:29:04

一种自适应功率控制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

摘 要:文别采用一种自适应功率控制和调度算法,能够在WSN中基站的辅助下,簇首能够在对邻居簇首调度和功率等级表进行监听的情况下,对簇内节点的发射功率级和时隙进行自适应的安排。

关键词:WSN;簇间干扰;自适应功率控制

1 引言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即WSN中,常采用经典低功耗自适应聚类(LEACH)跨层协议方法,可以将WSN划分成多个簇形式,而位于簇内的节点则可以通过时分服务,即TDMA方式和簇首来实现通信,也就是说,任何成员节点都只在属于其自己TDMA的时隙和簇首内进行通信,而在其他的时隙内则处于休眠状态。所以,本文中,针对LEACH协议中簇间干扰和浪费问题,介绍了一种自适应的功率控制和调度算法。

2 簇间干扰

采用LEACH协议,有很多优点,但并没有实现对成员节点发射功率的优化,因为对于簇首较远的节点,以及距离簇首节点较近的节点,都采用已经设定的最大功率来发射,这种方法会造成节点能量的不必要浪费,从而给WSN的生存周期带来影响。

在经典LEACH协议中,主要采用码分多址,即CDMA技术来对簇间的干扰问题进行解决,但是,该算法的原创人员并没有对簇首安排CDMA扩频码的过程进行说明,同时,这种方案还需要对信息进行复杂的编码和解码过程,就要求节点还必须有特殊硬件的支持。

所以,本文内容中介绍了一种基于辅助基站的,能够对功率进行自适应控制和调度的算法,该算法可以确保每个簇首处都保存有一张调度和功率等级表,也就是SAPL表。平时,整个簇内成员节点都出休眠状态下,只有在其自身的TDMA通信时隙醒来时,才会根据SAPL中的功率分配等级和簇首进行网络通信,从而可以为功率浪费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途径。对于网络中的簇首节点,则可以通过对临近簇首的SAPL和基站告知的交叠节点ID的监听,来实现对本簇节点的合理安排,从而有效避免了簇间干扰的发生。

3 适应功率控制及调度算法APCAS

3.1 算法描述

本文算法中,主要包括簇内调度阶段和簇间调度阶段。其中,簇内调度阶段可以实现调度和功率等级表SAPL的获取过程,相应的,簇间调度阶段可以实现SAPL的更新过程。

3.2 成簇及簇内调度阶段

在成簇和簇内调度阶段,除了完成节点对簇首成簇的选择任务外,还需要完成对SAPL表中功率等级Pm的获取和TDMA的调度。⑴簇首对MAC命令帧进行广播,通知周围普通节点加入;⑵普通节点则选择信号强度为最强的簇首作为其自身的簇首,然后,再以功率Pt向簇首发送一个入簇消息,同时将功率Pt的大小记录在MAC帧中;⑶簇首对其周围的请求入簇节点信息进行收集,并将接收到的信号的节点编入该簇,物理层对RSSI值进行测试,簇首负责对跟该成员节点进行通信时所需要的发送功率等级Pm进行计算;⑷簇首为所有的成员节点安排TDMA时隙,最终完成SAPL表,之后,将该表向其成员节点、邻居簇首和sink节点进行发送,同时,将SAPL中的初始更新标志位都设置为0;⑸在接收到簇首的SAPL表后,sink节点会通知所有簇首的交叠节点ID,同时随机选择一个簇首并将其作为锚簇首,然后再将其SAPL表的更新标志位设置为1,之后进入簇间调度阶段。

3.3 簇间调度阶段

在簇间调度阶段,可以实现对SAPL表的更新操作,减少簇间干扰。在本阶段,主要是通过sink节点广播一个SAPL更新MAC命令帧来完成的。⑴所有簇首在接到sink节点所广播的SAPL更新命令帧后,锚簇首则可以将其SAPL表的更新标志位设置为1,之后,在对其自身SAPL表进行广播,而非锚簇首则顺序进入簇间调度阶段;⑵如果更新标志位为1的簇首,接收到更新标志位为1或者0的SAPL表,则不进行任何操作;如果是更新标志位0的簇首接收到更新标志位为1的SAPL表,则首先对跟该簇的交叠节点进行查看,如果没有则舍弃SAPL表,如果有则进入TDMA的重新调度阶段;⑶簇首完成了对SAPL表的更新操作后,还应该将其更新标志位设置为1,并将更新后的SAPL表项成员节点、邻居簇首和sink节点进行广播和传送;相应的,成员节点在接收到簇首所传送的更新标志位为1的SAPL表后,则应将其作为最终通信标准,而sink节点则同步实现SAPL表的更新过程;⑷对于sink节点,需要通过对所有簇首的SAPL更新标志位进行检查,在标志位为1的情况下,则结束簇间调度,然后,再通过对一个MAC命令帧的广播来开启新的数据传输阶段。

在本文中,所介绍的APCAS算法主要利用通过自适应的思想来对功率进行控制,达到降低节点发射功率的目的,系统节点则可以通过对邻居节点SAPL表的监听,来对本簇干扰节点的TDMA时隙进行自适应调整,达到减少簇间干扰的目的。通过实验表明,文中所介绍算法能够有效减少WSN网络中的节点能量消耗,将簇间的干扰减少到较低的水平,跟不采用CDMA技术的LEACH协议相比要降低五成,效果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李成岳,陈海鹏,孙恩岩.无线传感器网络中LEACH路由算法的研究与改进[J].传感技术学报,2010, 23(8):1163-1167.

[2]张伟华,李腊元,张留敏.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协议能耗均衡改进[J].传感技术学报,2008,21(11):1619-1922.

上一篇:雷达发射机故障诊断及处理方法探讨 下一篇:PON――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及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