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的利弊

时间:2022-07-12 03:19:56

监控的利弊

监控技术在预防犯罪和企业管理中有多种多样,也频频使用。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监控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无论意识得到还是意识不到,上班时间对员工的全程监控已经成为老板督促员工认真干活,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手段。这种监控方法借传统和现代信息技术之便,已经逐渐向全球蔓延。但也引起了争论。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监控

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比如摄像机和录音带进行监控是一种手法,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和迅速地改朝换代为电子监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手段,监控员工或公共场所的犯罪行为所需的电子产品也应运而生,而且越来越多。

比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威斯泰克相互作用公司设计了一种听觉和视觉并行的监视器,替代了以前无声的摄像监视器。这种摄像系统不仅可以看到员工在工作时间干什么,而且能录下他们的声音与对话。不过,这套监控系统的价格也不菲,在7000~30000美元之间。当然,这对于那些大公司来说,也许是一种值得的成本投入。

电子监控同样在逐步升级,也许一些员工已经感到自己在上班时间的私人电话受到了监听,但是这还不算是最糟的。目前从网络和IT技术设计的软件已经能够让老板记录员工在工作时的键盘敲击、电子信件、网络聊天、短信和更多的情况。

此外,在美国的一些超市,已经装上了威斯泰克公司的视像和录音摄像机,以监视工作场所。当然,不仅仅是对员工也是对顾客的监视,可以同时录下员工和顾客的视像与声音、对话。对这种情况,美国纽约Napco安全系统的CEO理查德・索罗威坦言,他在一个生产安全产品的公共公司干了30年,但还从未见到像今天这种各个公司在监视员工方面有如此多的投入和增长。

面对这种工作场所无处不在的监控,打工者或受监控者是怎么想的呢?人们需要这样的监视吗?

新人类最受不了监控

无论打工者愿不愿意,老板在工作场所监控员工似乎现在已成为定规。美国管理协会的一项调查发现,如今在工作场所的所有时间全程监控员工已经是家常便饭,员工的一言一行都会收录在老板所布下的监控系统中。据该管理协会的统计,1997年前美国有四分之三的大公司记录和监控员工在工作时间的通讯和活动。但从1997年以来,这个监控数字已经翻番,也就意味着几乎所有的员工都可能在工作时间受到监控。

当然,面对监控,受监控者的反应首先是反感,其次是对立,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来对抗或反对。其中首当其冲的是现在的新新人类,也就是刚刚参加工作的20岁左右的年轻人。

台湾对20岁左右新新人类的工作态度收集了“七大坏”,其中一“坏”是,上班时就泡在网上。他们上班的程序一般是,坐到办公桌前就是开电脑上网,收发电子邮件,开启ICQ对话视窗,一边上班,一边与亲朋好友闲聊。这些话题通常都是昨天晚上没聊完的,或是当天下班后去哪里派对、狂欢。他们的工作也就是在自己聊天和收发个人电子信件、短信时,顺道做些工作。

当然,有这种现象的新人类并不仅仅是在台湾,也许在全球都存在,但是面对公司老板的传统方式和电子方式的监控,他们还能生存下去吗?所以,常常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刚上一两天班就不辞而别或有辞而别。

比如,台湾北部一家科技公司刚聘用了一名大学生,公司老板通过监控发现他上班时在ICQ上与朋友聊天,就通过人事部对其提出警告,如果不遵守公司规定,下一次就要扣工资和奖金。对这名新员工警示的当天,老板下班时还见到他还在电脑前工作,以为他们的警示起到了作用,也暗自欢喜。但是,第二天公司里就只剩下这名员工的电脑和电话,新员工从此后再也没露面,什么话也没说一声就炒了老板的鱿鱼。

不能接受的和能够接受的监控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人们生活在一个偷窥的时代和偷听的时代。老板进行监控的理由是为了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这种监控也是一种成本。但员工是不喜欢有人监控的,毕竟,被人当做“贼”的感受是不舒服的。但是,员工惟一可以反对的理由是保护个人隐私。于是,在监控与反监控之间形成了几种情况,有妥协,也有胶着状态。

个人隐私当然是不容侵犯的,这在任何国家的相关法律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条款,所以今天的打工者并非在工作全程都会受到监控。比如在如厕、吃饭、洗澡这些纯粹的私人活动和空间时不会受到监控。也因此凡是受到隐私保护的地方和时间都会被员工提出来,不许监控他们。国内沿海地区屡见外商、台商等开设的企业和公司在卫生间和浴室安装隐形或针孔摄像机监控或窥探员工,都属于侵犯隐私,厂方和老板也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不过,在公共场所的监控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反对了,因为这对于治安、防范违法现象、破案、管理疏散交通等都是利大于弊。比如,北京电视台“七日”栏目近期报道的一个交通事故就是因为有了街头安装的监视摄像,才得到判定,是骑车人闯红灯违规,由此奠定了解决问题的基础。其他诸如很行、超市等的监控也有助于解决突发事件和提高效率。

同样是北京台“七日”栏目报道的情况,有些公司发现外买中午工作餐时,所买的盒饭内容短缺,与餐饮公司理论,对方不认账。不过,通过公司设置的监控摄像,很快查到了问题所在。原来,送外买便餐的员工在进入电梯时躲在电梯内把餐盒中的食物挑好的吃了一通,自然所送的饭既缺斤短量,又没有质量。

仍在争论的监控

不过,工作场所要不要全程监控,显然是无法调和的。老板当然要全程监控,但大部分员工都不愿意被监控。纽约的美国公民自由协会的巴里・斯坦哈特指出,监控者和被监控者都会找到理由赞成或反对监控,尤其是受监控的员工,他们会极力强调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观点。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发生的一件涉及中国科学家的案件使人们对监控有了新的看法。

这起事件是工作场所的全程监控,由监控所得的证据打了四年官司,结果判定中国科学家败诉。

1995年姚雪彪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1998年2月姚应聘到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生理系做助教。姚的实验室对面是同系另一位助教埃德文・查普曼,后者的实验结果常出错,便怀疑有人暗中破坏。在征得校方和警方同意后在实验室秘密安装了24小时监控的两架摄像机。

1998年12月7日,查普曼发现其学生的实验结果又出现问题,不同烧瓶中的两种菌株被人混合在一起,分别得到两种蛋白质。于是查普曼查看12月4日至5日的录像带,发现5日上午8~9时姚雪彪来到实验室对查普曼学生的试管和烧瓶中细菌培养液做了操作,把一个试管中细菌与一个烧瓶中的细菌混合,然后又把两个烧瓶中的细菌进行混合。

据此,姚被逮捕,威斯康辛大学“教员权利与义务委员会”对事件进行听证,并依据这个监控录像的事实将姚解聘。后姚上诉到威斯康辛州巡回法庭和上诉法庭,均被驳回。上诉法庭认为,虽然录像带不完整,但保存下来的部分足以证明姚在搞破坏;姚的专家证人是姚以前的老板,不是中立的证人,遂于2002年6月27日驳回姚的上诉。

目前姚雪彪的这个案件自然更坚定了老板和管理方坚持要在工作场所搞监控的信心并为监控提供了新的理由,但是大多数员工显然并不同意工作场所的全程监控,因为打工者是人,不是受人怀疑的“贼”。

同样,这个案件及相似的事件也引起了东西方观念的再次碰撞。西方认为人是靠不住的,因此要设计好的制度来控制人、管理人,工作场所的监控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和欧洲的大多数公司搞监控的原因之一。但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认为,要激发人的自觉性,让人自觉自愿地全心全意地工作,而不能搞监控,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目前还没有在工作场所普及监控的原因之一。

上一篇:谈国人的科学素养 下一篇:《乔家大院》与中国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