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引导

时间:2022-07-12 02:18:49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引导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自学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预先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并且通过合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好奇和疑问。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促其主动探究。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自学探究做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自学探究阶段。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生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欲望,给思维以动力。设计问题情境,力求体现障碍性、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实践性。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二、选择有趣、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激励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目的地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在解决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教学“统计”的概念和意义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统计活动。比如,班级要布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里要有哪些书,这是由同学决定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统计:哪些同学喜欢哪些书,哪些书要多买,哪些书要少买,要买几本,需要多少钱。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己统计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自主统计,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进入社会的大空间,不仅拓宽了认知面,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显而易见,这样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究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要适时解疑点拨,独立探究

所谓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通过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中科院心理所的张梅玲教授说得好:“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

四、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索

儿童心理学强调,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积极引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得到知识,让他们独立地研究、假设和获得结论。借助学具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学生自己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笔者设计了以下的自学提纲,让学生利用学具,根据要求自学:

(1)圆柱体分割后拼成的立体图形近似于什么形体?

(2)拼成的图形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3)拼成的图形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4)圆柱拼割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5)你能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吗?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得出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直观感知获得了表象,逐步使“物化”的知识“内化”为头脑的智力活动。在公式的形成过程中,学生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自己“顿悟”获得的,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感到自然可信,又把握了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了获得知识、开拓知识、发展知识,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情境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享受成功,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感悟数学的价值。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所谓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不要设框框,先把学生手脚捆绑起来,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一套去运行。而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习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宫建华.实践探究性课程设计—课程改革新课例.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3]刘兰英.小学探究性学习评价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

上一篇:浅析我国高职英语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下一篇:双语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