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时间:2022-07-12 01:15:01

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以语言为媒体,通过情感的传递,环境的熏染,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教学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技能,即教学语言,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板书技能,导入技能,结束技能,演示技能和课堂组织技能。教师运用这些技能,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增长才干。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深刻,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在为构建“素质教育”的大厦增砖添瓦,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成果不断涌现,使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知识素质以及思想品德素质等。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最终要提高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综合素质。因而增减学生的动手能力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我们决不能以偏概全,顾此失彼。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学有所专,学有所长的神圣职责。语文教学更给我们提供了运用情境教学的条件。从使用的教材来看,语文教材的内容反映的是社会事物的方面或缩影,社会事理的判断与阐述;从教学语言来看,它是教师表情达意的工具;从教师的教态来看,它主要是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理解的感情流露。这些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情境性,就是说,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有情境存在。所以,我们说,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

一、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达到课堂教学生动的目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化,决定了语言学科教学的

丰富性。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对于相近甚至不同的观点可经过讨论,求同存异,不可以自己的观点为尺度,对不同观点不加辨别地予以否定。这样的教学姑且不论是否生动,长此以往,势必遏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发扬它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进行理性和冷静的思考,以致学生常常在“正确答案”面前如履薄冰,学得呆板、枯燥,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渴望,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将无从谈起,这种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是相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鼓励、保护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让学生在相对宽松、活泼、生动的环境中学习,获取知识,感受到获取知识过程的快乐。这对于将来他们毕业后,无论是学业上继续深造,还是面对社会的挑战,都有积极的一面。鉴于以上认识,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问题,即使回答不正确也要积极保护他们思考问题的热情。对于争议的问题,只要言之有理有据,允许和鼓励有不同的观点存在。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会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二、以情激情,以声传情,以形表情,营造课堂情境。名师于漪说过,“‘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这种情感可以通过表象让人感知,古人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呼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用高昂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语言,惟妙惟肖的动作,把课文中的情感挖掘出来,让学生感知领悟,使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合一,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钱梦龙也曾说过:“教师反复咀嚼语言文字,领悟文章中的情感,教师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这就是说,如果没有教师动情地教,就没有学生动情的学。教师在课堂上,应从以情激情,以声传情,以形表情三方面进行情境教学。1.以情激情。教师在课堂上不管当时自己是什么心情,都应竭力排除干扰,尽快进入角色。用新颖切题的导语激起学生情趣,进入文章,进入角色,体味作者写作的情感来打动学生,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动学生,带领学生驶进知识的海洋。2.以声传情。每一篇文章都载着作者一定的情感。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引章据典,词采华美,或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再用恰到好处的高低、强弱、缓急的吟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诱发,听觉上产生一种音韵美,激起他们对美的内容的追求,从而与文章蕴含的情感产生共鸣。3.以形表情。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应以行文而动,良好的教态能把文字变成学生可感知的形象,也有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文章的情境中。当然,这种集导演、编剧、演员于一体的教学是高难度的。它不同于演戏,决不能把课堂变成剧场,教师油腔滑调会冲淡教学内容。要非常理想地做到“以情激情,以声传情,以形表情”,教师除了努力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弥补自身不足。

三、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营造出相应的气氛,不应一味追求表面的课堂活跃。教学生动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不同文体,要根据其特点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对于气势恢弘,旁征博引的议论文要求气氛活跃,民主,允许不同观点的同学发表见解,但一定要讲究逻辑,以理服人;对于精炼准确,朴实无华的说明文则要营造严谨、科学的氛围,将知识生动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记叙文可在宽松的气氛中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感知人物性格和文章中心。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要对相同的文体营造不同的气氛就需要花费一番功夫了。应根据其不同的内容呈现多样性,只有在相宜的气氛中,才能生动地完成教学任务。反之,我们只片面追求课堂的热烈活泼,好多问题只是逗学生一笑了之,那只是追求表面的活跃,不是教学的生动,

四、以规范、生动、流畅、悦耳的语言美去吸引学生。语言表达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讲求语言表达的艺术,做到准确、清晰、流畅、活泼、风趣、充满感情。有时像清澈见底的涓涓细流淌入学生的心田,给学生一种滋润禾苗般的纤浓美;有时如大江东去,激情澎湃,气势磅礴,才思滚滚,给学生一种激越雄壮的豪放美;有时似高山流水,错落跌宕,层层推进,飞流直下,给学生一种多姿多态的流动美。总之,要使不同的内容通过最完美的语言形式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以此深深地吸引学生。

五、语言课堂要设置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避免“满堂问”式的教学。生动的课堂教学不能采用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机械被动地听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作用,精心设计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提问,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达到纲举目张的教学效果。而决不能认为课堂提问得多教学就生动,倘以提问的多寡来衡量教学是否生动,势必走入教学生动的误区。可见,提问的关键在于问题设置的质量,提问得好就能收到以线串珠的艺术效果,使整节课成为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吃透教材,胸有成竹,提问的教学手段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同时,对所提问题的设定,一定要有启发性、引导性,宁缺勿滥,切忌流于形式,否则会事倍功半。另外,课堂提问一定要克服盲目性、随意性。类似“满堂问”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创造教学的生动,相反还会束缚学生的手脚,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六、提高语言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要充分而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恰当、适时地运用挂图、录音、投影、电视、课件等教学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率。但我们一定要注重实效,不能把电教手段片面地看作是教学生动的代名词,只有在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基础上,恰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才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我们同时也要避免电化手段的滥用,流于形式,那样,将不仅收不到生动的教学效果,反而显得拖沓、臃肿,效果适得其反。

以上所述,只是课堂教学生动的组成部分。除此以外,还需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语言等方面花费大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有效,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取相应的知识,从而逐步增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牛津初中英语中体现的跨文化意识 下一篇:让花儿自主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