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1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7-11 11:02:06

机械通气治疗1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采用机械通气包括有创机械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和无创正压通气NPPV。

结果 机械通气后患者pH值、PaCO2、PaO2、气道阻力及PEF均得到明显改善(P

【关键词】 机械通气;支气管哮喘;正压通气

重症哮喘是呼吸系统比较常见的急重症之一, 合理有效的应用机械通气是提高重症支气管哮喘抢救成功率以及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1]。本文对我院急诊科、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住院于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应用机械通气抢救18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急诊科、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住院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9.7±8.9)岁,病程3~29年。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08年哮喘诊断和分级标准[2]。18例患者均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伴大汗淋漓, 烦躁不安,不能言语,呼吸频率32~55次/min,心率99~168次/min,两肺布满哮鸣音或哮鸣音突然减弱, 其中6例发热, 5例意识模糊, 12例双肺可闻湿音,2例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肺大疱或严重心脏病等机械通气禁忌证。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治疗 持续呼吸、心电、经皮血氧饱和度、血压监测;24 h出入量;动态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常规痰培养,常规胸片。给予氧流量2~6L/min的鼻导管吸氧;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补液等处理。应用抗炎平喘药物:包括静脉输入糖皮质激素甲基泼尼松龙及氨茶碱,气道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及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

2.2 机械通气治疗 14例患者因严重呼吸困难直接机械通气治疗,4例患者经上述处理后效果欠佳后行机械通气治疗。12例患者经气管插管后行有创机械通气, 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PSV+ PEEP,VT6~10 ml/kg,PSV12~20 cmH2O, PEEP 2~6 cmH2O,I∶E 1.5~2, FiO2 40%~60%,RR 12~18次/min。6例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模式, 采用CPAP+PSV, PSV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分析,P

4 结果

18例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后哮喘持续状态缓解,且未出现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26~155 h,平均通气时间48.5 h。比较通气前、通气12 h、撤机前指标pH值、PaCO2、PaO2、气道阻力及PEF,可见有显著变化,见表1。

5 讨论

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呈呼吸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阻塞的病理表现,支气管广泛阻塞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伴呼吸肌疲劳[3]。过长时间缺氧导致有效通气延迟及严重并发症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抢救重症哮喘成功的关键在于尽早正确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 缓解呼吸肌疲劳,迅速纠正低氧血症, 改善高碳酸血症[3]。

目前没有统一的上机临床指证,但上机选择时机非常重要,我们的经验是一旦常规治疗不能使病情短期内有效缓解、PaCO2持续走高,呼吸酸中毒进行性加重,则必须尽早机械通气。本组18例重症哮喘患者,入院后即行气管插管,采取低PEEP、小潮气量、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进行通气,患者pH值、PaCO2、PaO2、气道阻力、PEF均得到有效改善,表明机械通气用于治疗重症哮喘,可以立即有效地使患者的通气情况得到改善,显著提高治疗效果[4],增加抢救成功率。机械通气的模式和参数选择应根据病情而定,避免呼吸肌疲劳及人机对抗,必要时应用镇静剂甚至肌松剂。本组有6例患者一开始即应用无创NPPV, 另有8例患者在气管插管拔管后继续应用无创NPPV过渡,患者监测的pH值、PaCO2、PaO2、PEF、气道阻力也得到明显改善,避免气管内插管同时也改善了通气,从而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了有创肺损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机率。无创NPPV治疗重症哮喘一直有所争议,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均有成功救治重症哮喘的报道[5]。我们的体会是如患者存在自主呼吸,可运用无创通气机械性扩张支气管,可以缓解小气管痉挛。但在应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血气分析,短期内不能有效缓解病情者,则应尽早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创正压通气。

参 考 文 献

[1] OmachiTA, Iribarren C, SarkarU, et al.R isk factors for death in adultswith severe asthma.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8,101(2): 130-136.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 31(3): 177-185.

[3]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69-78.

[4] MedoffBD.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patientswith asthmaRespirc-are, 2008, 53(6): 740-750.

[5] 黄玉蓉,刘斌,郭素君,等.无创性正压通气与安定联用救治重症哮喘的疗效分析.临床肺科杂志, 2006, 11(2): 185-18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肌力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